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編者按:這次中科院動物所的科研人員去野外科學考察,主要目的是對青藏高原農牧區昆蟲資源進行調查,全程15600多公里,歷時75天。在此,我們邀請科考隊員將親身經歷分四期,給大家講述科考的內容和所見所聞。

林芝地區位於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遊,風景秀麗,很多地帶被譽為「西藏江南」。該地區氣候濕潤,是熱帶、亞熱帶、以及寒帶氣候並存的氣候帶,是典型的熱帶濕潤和半濕潤氣候,平均海拔3000m左右,是世界陸地垂直落差最大的地帶。

我們此次科學考察在林芝地區的考察地點主要包括:波密縣易貢鄉、八蓋鄉,墨脫縣。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張

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易貢鄉白玉溝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張

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八蓋鄉全景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張

西藏林芝地區-雨中墨脫

波密縣——易貢鄉

2020年5月26日早上我們從拉薩出發,下午到達通麥,在易貢正式開始這次科學考察的野外采集工作。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4張

采集小分隊易貢合影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5張

在達娃老師和次巴同學的幫助下,現場培訓幫我們收網子的大叔。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6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7張

易貢鄉工作環境-放置馬來氏網和黃盤

我們在林芝地區的工作主要是和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達娃老師團隊一起,共同完成易貢-八蓋-墨脫的考察工作。這讓我們的工作開展順利了不少,免去了我們和當地居民交流的障礙。從通麥到易貢40多公里的盤山路,由於在易貢沒有找到住的地方,我們晚上住在通麥,白天再到易貢采集。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8張

清晨放置黃盤的李老師和小吳哥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9張

在牛群中掃網的張丹同學。在易貢牛隨處可見,放置的馬來氏網可能很快就會被牛破壞,放的黃盤可能等去收的時候已經被牛喝得幹乾淨淨。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0張

在野外利用現有條件及時處理睬集的標本(由於氣溫較高,如果不及時處理,標本很快就變幹)。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1張

簡單的午餐,給身體補充能量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2張

現場學習西藏野花的張丹同學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3張

頂著大太陽拍攝蜜蜂回巢的小吳哥

說起易貢,就不得不提到黃復生先生。早期對西藏的科學考察工作中,黃復生先生(人物介紹可見文末)曾多次前往這片區域,根據對這片區域的了解,黃先生後來多次建議,將易貢列為保護區,增強人們對這片淨土的保護意識。黃先生為西藏昆蟲科考做出了重要貢獻,並為我們現在的研究和調查奠定堅實的基礎。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4張

黃復生先生講西藏科考

之前去吳燕如先生家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黃先生,也因為我多次進藏,黃先生和我之間也多了一個話題。黃先生講之前去墨脫考察,都是從排龍就開始徒步進墨脫,考察時間2個月到3個月不等,甚至更長,中間也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先生說到西藏的時候,說到他在西藏的經歷的時候眼睛裡都閃著光芒,這種感情可能是我一輩子都無法超越的。時間轉瞬即逝,時代變化迅速,我很慶幸自己身在一個很好的時代,相比於老一輩科學家的付出和努力,我輩仍需不斷奮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廣、走得更遠。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5張

黃先生和我的導師朱朝東研究員合影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6張

上:1973年西藏東南部阿紮貢拉冰川考察,采得冰川跳蟲。倪志誠(左四)、馮祚建(右2)、江智華(左5)、黃先生(右3)

下:1974年西藏墨脫尋找缺翅蟲

波密縣——八蓋鄉

5月30日,基本完成易貢的工作,轉點八蓋鄉。從通麥到八蓋鄉,開車3個半小時。路況不是很好,沿著山辟出來的一路,全是土路,山體的另外一側是湍急的河流。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7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8張

去八蓋鄉的路上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19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0張

八蓋鄉安裝馬來氏網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1張

八蓋鄉-考察隊與當地村民合影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2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3張

八蓋鄉農田邊,安裝馬來氏網的人。

到了八蓋鄉,在鄉長的幫助下,找到兩個當地人幫助我們安裝馬來氏網,並定期收馬來氏網的標本。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4張

在兩位村民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八蓋鄉馬來氏網的安裝工作。

原計劃在八蓋鄉考察3天,但是我們進來的時候天氣一直不是很好,再加上現在是雨季,擔心遇到塌方被困在鄉裡,我們改變計劃,安裝完馬來氏網返回通麥。

波密科考小結:

波密縣我們主要在易貢鄉和八蓋鄉采集。5月末到這邊,氣溫稍微有點低,感覺是春天剛剛到來的感覺,早晚溫差比較大,開花植物不是很多。

主要收獲:采集樣本約6900號,主要為膜翅目傳粉昆蟲。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5張

黃盤收集昆蟲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6張

花間精靈-蜜蜂(分舌蜂科,分舌蜂屬)

工作環境評價:★★☆☆☆

「熱情」的墨脫縣

由於我們去的時候墨脫是單進雙出,按最有效的時間,我們決定6月1日進墨脫。一路上除了翻越嘎隆拉山的時候路況還天氣不是很好,其他都算順利,早上8點從通麥出發,下午4點到達墨脫縣城。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7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8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29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0張

一天四季進墨脫(到了嘎隆拉山口的時候開始下雪,視線不是很清楚,路也全是「胳膊肘」路,路面泥濘,考驗司機技術和經驗的時候)。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1張

考察隊嘎隆拉山口合影(左一:次仁桑珠。左二:李宏亮,左三:次仁巴珠,左四:張丹,左五:吳清濤,左六:達娃,左七:旦智措)

在墨脫開展考察的半個月,切身感受到墨脫的「熱情」。在墨脫的日子,沒有最難,只有更難,基本上每天都會下雨,每天11點左右到15點之間,雨會選擇性地停兩個小時,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時間。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2張

大雨過後積水的路面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3張

每天都在下雨的墨脫,沒有一天不塞車。

太陽出來的時候,悶熱和潮濕,讓人覺得呼吸都困難;同時還有墨脫的蚊子和「一點紅」(蚋),我們每天都是全副武裝地出發,只有兩個眼睛露在外面,但是也抵不住吸血鬼子地無孔不入。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4張

全副武裝地出門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5張

只看見腿上的一灘血,已不見螞蟥蹤跡。

墨脫的每天都有驚喜,可能是突然陷進去的泥潭、可也能是在你旁邊你卻渾然不知的蛇、也可能是突然爆胎的車,總之處處是「驚喜」。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6張

處處的「驚喜」(這是今天見到的第二條蛇,還有三條沒有出鏡)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7張

突然爆了的車胎(最可怕的不是突然爆胎,最讓人煩惱的是在沒有一點信號的地方爆胎了,然後千斤頂也不工作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8張

賓館處理標本中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39張

大雨中搬蜂巢的人(木蜂在枯木裡築巢)

高原上的科普講座

這次墨脫科考之行,除了標本采集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獲,就是我們聯合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北京大學共同在墨脫開展了一次科普講座。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40張

科普報告(圖2:北京大學 華方圓研究員,圖3: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春燕博士,圖4: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任曉彤,圖5: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張丹,圖6:聽報告的學生)

西藏去的次數越多,就會越覺得我們不僅僅是去考察,去獲取數據,然後回到實驗室處理數據做分析,我們也應該要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孩子們了解我們在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些。每年有那麼多科考隊伍進藏,涉及方方面面,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涉及範圍相當寬廣,如果每個隊伍能抽出半天的時間給孩子們講講,那這批成長起來的孩子必將不一樣。

墨脫科考小結:

主要收獲:采集樣本約6880號,以膜翅目傳粉昆蟲為主。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41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42張

「招蜂引蝶」的人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43張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44張

墨脫蜂類(上:隧蜂科隧蜂屬;下:蜜蜂科木蜂屬)

黃復生先生簡介:

黃復生,1932年5月出生於福建福州,漢族。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學,1957-1962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攻讀研究生;1962-1979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79-1986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副研究員;1986年至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一直從事昆蟲分類區系學研究,在生物地理學研究中曾提出:現代生物階元的分歧程度表明了不同大陸歷史淵源的新觀點。多次考察青藏昆蟲區系,探索其起源及演替,並最早提出了青藏高原昆蟲區系的獨立意義,先後共有學術論文200餘篇、出國界書及主編有關昆蟲學專著共8部16冊。已發現4新屬、3新亞屬和50餘個新種。在西藏首次發現缺翅目昆蟲,為我國填補該目空白,考察西藏阿紮貢拉冰川發現冰川跳蟲(彈尾目)新種,繼而又發表了兩種世界上最大極特殊的雙尾目珍稀昆蟲。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竺可楨野外科學研究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各1項,中國科學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等多次獎勵。

本期主要出場人物:

張丹: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本次科考故事的講述者

吳清濤(小吳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科研助理

李宏亮(李老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科研助理

達娃: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精通當地語言

旦智措:陜西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

次仁巴珠: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科研助理

次仁桑珠:司機

易貢介紹:

易貢和通麥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在這裡,南麓暖濕氣流通過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深入青藏高原腹地。易貢地處西藏地區東部,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北坡以北的小山溝,易貢的北部為念青唐古拉山,南部有巨大的喜馬拉雅山系,正南方還有一座高大的山峰——海拔超過7780m的南迦巴瓦峰,西邊有色季拉的阻擋,東面有層層疊疊橫斷山脈的切割。所以易貢是一個地處高緯度、十分狹窄且比較封閉的彈丸谷地,在地圖上確實難以標註的地方。這樣的地理位置本應蘊藏的生物量十分有限,生物多樣性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其實不然,種種跡象表現出相反的結果。易貢的生物蘊藏量十分富庶,生物多樣性極其龐雜,並含有諸多古老和珍稀種類(引自朱朝東部落格-黃復生先生對易貢生物資源保護的建議)。

墨脫介紹:

墨脫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遊、喜馬拉雅東段與崗日嘎布山脈的南坡,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中國境內的最後一個縣。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在該縣境內,屬喜馬拉雅山東側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墨脫也是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素有「采集天堂」之稱,甚至很多業內人都說沒有來過墨脫就等於沒有到過西藏。

下期預告

喜馬南麓—日喀則調查

來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資訊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旅遊 第45張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