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公元1273年,馬可波羅的東方之旅已進行到波斯與帕米爾高原交界處,也就是現在伊朗俾路支與克爾曼之間的盧特沙漠地區,在之後的《馬可波羅行記》中將其形容為「一望無際、有水也不能喝的沙漠」,這個無人區因毫無價值而被世人逐漸遺忘。
時光來到1937年,一個名叫阿爾方斯的維也納探險家成功征服了盧特沙漠,帶回了諸多地理、文字和影像資料,為人類首次揭開盧特沙漠的真實面貌:在這片地表毫無植物跡象的沙漠中,居然發現了昆蟲等爬行動物和北極狐、鳥類的身影。
有生命就代表存在生態系統,但在以往的認知中,生態系統的基礎是植物與水源。可盧特沙漠中並未發現植物,哪怕連常見的耐旱沙漠植物也沒有。更恐怖的是,這里的降雨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即便在沙漠東部找到水源也不能喝不能碰。
展開全文
大約在6000-6500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地質板塊的碰撞與擠壓,面積較小的伊朗板塊被迅速抬升至地表上。盧特沙漠所在地區因地勢低窪而儲存大量未來得及褪去的海水,經過數百萬年的風吹日曬被蒸發殆盡,也因此留下諸多大小不一的鹽灘。
隨後阿拉伯板塊的下沉又導致伊朗板塊火山地震頻發,地層最薄的盧特地區更是噴發最集中的地區,熔漿以雨點狀拋灑在這片地區,如今地面所見的黑色熔巖都是當時的產物。也因為黑色熔巖易吸收存儲熱量的原因,盧特沙漠的平均溫度高達63℃。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地球上有記錄的最高溫度從美國死亡谷的56.7℃升級成利比亞阿濟濟耶的56.8℃,但1980年美國NASA卻宣布:地球最熱地區是伊朗的盧特沙漠,連續3年都監測到71℃的最高溫度,這個記錄至今都沒有被打破。
在面積上,盧特沙漠以5.18萬平方公里排名全球第27位,卻依靠各種怪異現象而被列為全球唯一沙漠世界遺產。最令人不解的是,中部480平方公里面積並不算真正意義的沙漠,處於50%面積夾雜火山熔巖、30%面積為沙漠鹽灘、20%半戈壁沙漠的怪異狀態。
但無論哪種狀態,都意義著這里不適合生命存在,只有一些極度嗜鹽菌能在沙漠水源中存活。這些嗜鹽菌導致稀少的水源變成人類與動植物都避之不及的地帶,別說飲用這些淡綠色略帶苦感的鹽灘水,就連觸碰也有細菌感染致命的風險。
至於為何會有昆蟲與沙漠狐、鳥類的存在,目前仍屬未解之謎。經過對沙漠邊緣土著的走訪才得知,世人所知的盧特沙漠只是中部480平方公里的Gandom Beryan區域,被土著們形容為「能在半小時內烤熟小麥」的地方,至今仍是當地人都不敢去的禁區之一。
美國國家地理對Gandom Beryan區域的評價是:沙質偏軟卻最高沙丘可達300米,移動的速度也比其他沙漠要快的多,類似現象也被NASA稱為「火星沙丘現象」,屬於極度乾燥、酷熱又很不穩定的沙漠地貌之一,不建議任何非專業人士前往。
但同時,世界各大旅遊網卻將這里描繪成「史詩級的沙漠穿越之地」,歷經數千萬年卻屹立不倒的熔巖猶如石雕般充滿視覺感,四處分布的鹽灘和高大的沙丘更容易給遊客帶來外星球的震撼,因而不斷鼓勵遊客去感受這個地球奇跡之地。
然而,盧特沙漠的氣溫也很不穩定,雖說每年11月至來年4月適合旅行,但溫差仍然很大,冬季夜晚溫度也有過零下的記錄。當地土著的建議是:盡量不要在沙漠中搭帳篷露營,就算在車內過夜也要訂好鬧鐘,每小時檢查車輛輪胎是否陷入沙中。
原創
全球最熱地域,溫度高到能烤熟小麥,有水卻不克不及喝不克不及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