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南方》雜誌全媒體記者/林琳 李拉
◎本文責編/戎明邁
5月底的一天,英德浛洸鎮魚咀村文化站人頭攢動,許多村民冒雨早早趕到這里,原來,當天有一群來自廣州的白衣天使為村民開展愛心義診。僅3個半小時,就有超過200人次村民得到醫療服務,有些村民還免費領取了藥品。
這場義診,是碧桂園廣清區域黨委、清遠區域黨支部聯動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的一次「星火計劃」黨建扶貧遊學活動。
今年以來,碧桂園深化黨建扶貧,集團黨委圍繞9省14個結對幫扶縣,首批推出含英德美麗鄉村在內的5條扶貧旅遊線路。以「星火計劃」為主題,將紅色資源、自然風光、生態景觀、扶貧項目等有機整合,為各地碧桂園基層黨組織提供了黨建扶貧遊學平台。
開創扶貧專線遊學「自我造血」
碧桂園集團在探索革命老區脫貧的途徑中,認識到紅色資源是革命老區貧困縣展開村莊扶貧攻堅的寶貴財富,不僅能激活承載紅色基因的村莊區域人們的紅色記憶,也能激起村莊復興變革的激情和動力,有利於推進老區脫貧攻堅活動向縱深展開。
在各地黨委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碧桂園集團以「星火計劃」為主題,打造黨建扶貧遊學活動路線行程,並通過「走扶貧專線、聽特色黨課、觀田園風光、看特色村莊、購農特產品、嘗農家美食」等體驗環節,輻射幫扶縣建檔立卡戶,助力貧困地區經濟發展。
在結對幫扶的14個貧困縣,碧桂園量體裁衣,立足各縣實際發揮優勢,總結出適合展開紅色旅遊的線路,興國縣、田東縣、平江縣、英德市等均被歸入紅色專線。這些紅色專線,被打造成為一個集參觀、教育、學習、體驗的管道,貧困縣可經過「走聽講看嘗」等方法深度發掘、使用紅色文化最終做到貧困村「自我造血」,而貧困戶則可共享活動帶來的紅利,通過參加黨建扶貧旅遊服務、經營、管理過程,做到有活幹有錢賺、就地增收、就地轉型的目標。
截至2019年8月,碧桂園完成了首批7縣扶貧旅遊路線的開發,並組織3000人次參加扶貧旅遊活動,貧困戶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
探索推進「4+X」扶貧模式
碧桂園集團確立了黨建跟著扶貧項目走的思路,即扶貧推進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並探索推進「4+X」扶貧模式,「4」是指黨建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X」是指結合幫扶地區實際拓展的自選動作,切實做到精準扶貧。
黨建先行,各扶貧黨支部黨員首先深入貧困戶家中,通過精準識別,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尋找最貧困的村民,了解他們的貧困現狀,並提供可復制、可造血的幫扶策略。
產業扶貧則是穩定脫貧的關鍵。碧桂園集團下設的各支部參與「一村一品」農特產品的推廣與對接銷售管道,有效助力貧困地區土特產走出「大山」走向市場。在英德,碧桂園打造了魚咀、連樟等示範點,通過發展旅遊、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方式帶動當地鄉村振興。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來自英德的李觀練,以前以打散工為生,家里要贍養3位老人和撫養2個孩子,生活窘迫。在參加了碧桂園組織的免費就業培訓班後,李觀練很快通過了相關培訓考核,2019年,李觀練自己代辦承接鋁模工程,每天收入可達五六百元。在碧桂園直接或間接幫助下,一批職業農民、致富帶頭人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除了產業扶貧,還必須靠教育。從1997年起,碧桂園及創始人楊國強就通過開辦慈善學校、設立助學基金,以及開展修繕貧困縣教育設施的「星空計劃」、資助貧困高中生「晨曦計劃」等各類有針對性教育的扶貧計劃,做到「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統計數據顯示,22年來,碧桂園累計投入55億元,通過結對幫扶全國9省14縣3747個貧困村的33.6萬貧困戶,助力20萬貧困人口的收入超過貧困線。在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公布的2018年企業扶貧50佳案例名單中,碧桂園以「助力精準扶貧、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入選。
>碧桂園:「星火」遊學促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