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左上圖:昌吉恐龍館內景(8月10日攝)。本報記者 鄒懿攝 右上圖:遊客在自治區博物館參觀(8月11日攝)。本報記者 鄒懿攝 下圖:在克拉瑪依魔鬼城景區,雅丹地貌和石油工業都是研學遊的內容(7月28日攝)。本報記者 甄世新攝
更多內容請掃二維碼
編者的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豐富的自然地質景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獨特的民族風情,讓新疆成為研學遊的熱門地點。
可可托海:生動的「地質教科書」
本報記者/李春霞
「尊敬的嘉賓,下面我介紹一下三號礦景區,它礦物種類齊全,有80多種,鈹、鋰、銫、鉭、鈮、銣等含量極為豐富……」8月8日,在可可托海世界地質公園三號礦景區,經營部經理譚勝利正在為一群研學遊遊客講解。
暑日炎炎,地處北疆的可可托海相對涼爽。在可可托海世界地質公園,參觀者絡繹不絕,相當一部分是來研學旅遊。
站在觀景台上俯瞰三號礦脈的采礦遺址——三號礦坑,它就像一個倒放的大草帽,盤山道一圈圈環繞,形成了一條13層螺旋形運輸車道,十分壯觀。這個礦坑已有70餘年的采掘歷史。
三號礦脈以稀有金屬種類多、品質佳、儲量多、呈帶狀分布而聞名。礦體上有很多同心環,一圈又一圈,每一圈只有一種礦石,彼此互不干擾,它的成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這個進入地質教科書的礦脈,被譽為「功勛礦」「英雄礦」。上世紀六十年代,可可托海各族群眾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在這里采掘,為共和國償還外債作出了重大貢獻。
不僅如此,大陸第一顆原子彈所使用的鈹、第一顆氫彈所使用的鋰、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所使用的銫、第一艘核潛艇所用的鉭和鈮,都來自三號礦脈。
展開全文
瀋陽遊客李文超帶著7歲的女兒來到這里,邊看邊給女兒講解。「這次來可可托海,讓孩子學習老一輩建設者艱苦奮鬥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我覺得很值。」李文超說。
在可可托海,阿依果孜礦洞探秘之旅,則讓人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阿依果孜礦洞長約800米,洞內寒氣逼人,錯綜複雜,如同地下迷宮。
「這塊白里透藍的寶石,叫白綠柱石,含有的主要元素是鈹,主要用於核電站的關鍵節點連接和核反應堆的中子源。它也有珠寶級的產品,顏色透明的綠柱石就是‘海藍寶石’。」礦洞內,解說員的講解一下子讓遊客興奮起來。緊接著,遊客們相繼認識了灰色的輝長巖、粉色的鋰輝石、亮閃閃的雲母,還有頭頂上方的礦帶「石英河」。
在阿依果孜礦洞巖壁上,清晰可見鑿巖痕跡和層次分明的礦脈。
臨近出口,一個礦柱倚壁而立。細心的遊客發現,這個礦柱有清晰的分層。解說員介紹,這個礦柱就是三號礦脈的一個縮影,每一層代表著一種礦石。
「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礦石,還知道了它們的用途,學到了很多知識,真是不虛此行。」今年13歲,來自烏魯木齊的白博文對地質學很著迷。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可可托海的地質工程師韓鳳鳴沿額爾齊斯河流域檢查礦點時,發現了一塊像石英但又不是石英的石頭。這塊石頭後被命名為「額爾齊斯石」,是一種尚未被認知的新礦物,如今珍藏在三號礦景區的陳列館。如果你去可可托海,一定記得去看一眼這個「鎮館之寶」哦!
克拉瑪依:在「荒野」與「時尚」中穿行
本報記者/董亮
根據電路圖自行連接電路,體驗特斯拉線圈等電磁學經典實驗;組裝完成小小風力發電機,了解能量轉化;敲擊音叉,觀察乒乓球的運動狀態,體驗共振原理……8月12日,在克拉瑪依科技館科普教室,許多中小學生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與華東理工大學聯合打造的科普教室,受到廣大中小學生的歡迎。在未來的研學活動中,我們還將開展類似的互動性較強的趣味活動,激發青少年在科學世界探索的興趣。」克拉瑪依科技館經營總監黃量告訴記者。
克拉瑪依是全疆較早開展研學遊的地區。如今,克拉瑪依把全市的旅遊景點進行梳理,根據來自南北疆或全國各地研學遊孩子的不同需求,精心打造出三條不同主題的研學遊線路:石油工業遊、地質地貌遊以及科技遊。
在這座現代化油城,遊客可以探索魔鬼城,了解雅丹地貌的結構和成因;也可以赴油田,目睹石油生產過程;還可以走進博物館,了解石油工業及克拉瑪依的發展史;或是參觀克拉瑪依科技館,體驗高科技的魅力。
「目前,克拉瑪依博物館對原有場館進行了展陳提升,新增了遠古探秘廳,內有恐龍模型等很多新的內容。同時還引入了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相信會讓孩子們更感興趣。」克拉瑪依博物館宣教室主任劉燕說。
克拉瑪依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宣傳科科長黃銳介紹,克拉瑪依市的研學遊開發是該市著力打造的「荒野之旅·時尚之都」旅遊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
「荒野之旅·時尚之都」整合開發克拉瑪依市及周邊荒野荒漠旅遊資源,打造彰顯原生態特徵的「荒野之旅」,同時依托城市的整體優勢,打造充滿創新活力、激情魅力的「時尚之都」。
「‘荒野’與‘時尚’間強烈的反差,可以讓來自疆內外的孩子們了解石油工人的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精神,以及克拉瑪依人建設美麗家園的努力與付出。」黃銳說。
昌吉恐龍館:體驗博物館奇妙夜
本報記者/李莉
昌吉恐龍館是新疆唯一的恐龍主題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在新疆發掘的「亞洲第一龍」馬門溪龍、霸王龍的祖先五彩冠龍、大型獸腳類恐龍中華盜龍和亞洲最大的劍龍類準噶爾將軍龍等化石,是恐龍迷、古脊椎動物愛好者不能錯過的好去處。
大部分遊客都是白天去參觀昌吉恐龍館,鮮有人知的是,近兩年,昌吉恐龍館策劃推出了主題為「博物館奇妙夜」的親子研學夜宿活動。讓孩子們體會探險的樂趣,在遊戲互動中了解關於恐龍的各類知識。
當夜幕降臨時,參加活動的隊員們到達昌吉恐龍館。昌吉恐龍館外形酷似一只正前往湖畔飲水的甲龍。
大家從甲龍的「頭部」進入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綠意蔥蘢的通道,仿佛走進原始森林。「哇,這麼多恐龍蛋化石!」有小朋友驚嘆道。由昌吉恐龍館和湖北鄖陽地質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探秘白堊紀——恐龍蛋世界特展」正在展出,展期為今年3月28日至10月28日,展品中有許多全國各地出土的恐龍蛋化石,為觀眾呈現了大陸恐龍蛋化石研究的豐碩成果。
工作人員一邊講解,一邊領大家觀看化石、圖片、影像等,遊客相繼認識了恐龍大家族中的各類成員,了解到不僅有在陸地上行走的恐龍,還有會飛的恐龍、會遊泳的恐龍。
接著,大家觀看了4D電影《狂野復活夜》。影片中,博物館里的古老恐龍化石在夜里「長出」了神經、血管、肌肉、皮膚,「滿血復活」。4D電影的逼真效果令小觀眾們頗感緊張,仿佛自己正在和真實恐龍面對面。
看完電影後是遊戲環節,首先「尋寶」,大家要在指定時間,找到工作人員預先藏好的「小恐龍」。遊戲中還有很多環節,需要小朋友們團結互助,解救危難中的「小恐龍」,培養孩子們的團隊意識。
「餵養小恐龍」活動讓小朋友們玩得非常過癮。小朋友們各自領取一張圖畫紙,用彩筆塗上自己想像中的恐龍。隨後,工作人員將圖紙掃描至互動牆面,小朋友就可以在互動牆面上打開「食物包」,「餵養」自己的那只「小恐龍」。
體驗考古挖掘、拼裝「恐龍骨架」活動,讓小朋友們過了一把「考古癮」。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大家戴上口罩,拿著考古刷、小手電等工具,像考古工作者一樣,認真打理、觀察著桌上「出土」的「化石」。
「博物館奇妙夜」的最後一項活動,就是選擇營地搭建帳篷就寢。在恐龍館里,和億萬年前的地球霸主們一起入睡,不知道小朋友會不會夢到恐龍呢?
自治區博物館:一起漫遊歷史長河
本報記者/張海峰
自治區博物館是全疆著名的研學遊基地。這個古爾邦節假期,這里遊人如織,熙熙攘攘的遊客中有許多中小學生。走進博物館,徜徉在數萬件珍貴文物之間,仿佛在新疆歷史文化長河中漫遊。
位於一樓的「新疆文物展」匯聚了自治區博物館最珍貴的館藏文物,是每一位遊客絕不會錯過的展廳。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樣性的環境,新疆存留有眾多享譽天下的歷史名勝古跡和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瑰寶。在展廳中,從石器時代、夏商周到清代中晚期的文物都能看到。
這里有阿拉溝虎紋金牌,它出土於烏魯木齊南山礦區阿拉溝古墓,是草原文明時代的頂級「奢侈品」,距今2000多年。簡約的線條勾勒出形神兼備的猛虎,讓人驚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遊客還能見到堪稱國寶級文物的「司禾府印」,它出土於民豐縣尼雅遺址。這方印章證明西域都護府在當地設有專門的屯田管理機構,有力印證了漢王朝對西域實施的有效管理。
展廳中央有一座大沙盤,泥塑的人物、街市再現了古絲綢之路貿易集市的繁華,讓人們仿佛看到了唐代絲綢之路全盛時期,「絹馬互市」「參天可汗大道」直通長安的景象。
展廳中最大的一個展櫃集中展示了一組唐代彩繪泥俑,旁邊還有珍貴文物——彩繪木俑天王踏鬼,其華麗的色彩和奇偉的造型讓人們看到了恢弘華美的盛唐氣象,它們都出自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
「和書本相比,文物講述的歷史更生動有趣。我和同學一起來這里,學到了很多新疆歷史知識。」烏魯木齊市第七十中學初一學生王小軍說。
自治區博物館一樓的「新疆民族風情陳列」對遊客也極具吸引力。造型奇特的樂器、斑斕多姿的服飾、古樸的生產生活工具、風格不一的民居……這個展陳很像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集合。「太精彩了!看了這個展覽,才知道新疆有這麼多民族,真切感受到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魅力。」南京大學學生楊雨婷說。
如果說一樓的兩個固定展陳是新疆歷史文化的全景式呈現,那麼二樓的兩個展陳則是特色鮮明的特寫鏡頭。《瀚海珍衣》是新疆古代服飾精品展,匯集了先秦至清代新疆居民的各類服裝、鞋帽和裝飾品。
另一個展陳名為《逝者越千年》,是新疆古代幹屍陳列。新疆是世界上古代幹屍保留最多的地區之一。在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哈密盆地,古代墓葬中的遺物在乾燥、鹽鹼的埋葬環境中,千年不腐。
在這里可以一睹「樓蘭美女」「小河美女」的芳容,還能「鑽進」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一睹這座千年古墓的唐風遺韻。
必須提醒遊客的是,想把自治區博物館的文物細細看下來,沒有三五天是絕對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