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消費」,沒記錯的話,這四個字是首次寫進一個國家發展的五年規劃。剛剛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時尚消費作為新型消費的方面,與資訊消費、數字消費等列入全面促進消費的舉措中。這四個字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從中國國際時裝周中品讀其分量,尋找其答案。
以國潮為代表的時尚消費,正當時
如果用一個詞來勾勒本季中國國際時裝周,想必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國潮」。
一周時間,300餘場活動,從Pastoral Poetry從蓮中汲取靈感,融入國風寫意,MoHanYun復刻了70年代的時代氣息,到蓋婭傳說以太極為舞臺設計,設計中運用塗鴉、紮染、流蘇等工藝,DAMOWANG韓磊以「武俠·錦衣夜行」為主題,交襟元素、寬墊肩廓形等設計藏著濃濃的江湖俠氣……中國文化在秀場上盡顯。
Pastoral Poetry·韓琪
MoHanYun·蘭天
蓋婭傳說·熊英
DAMOWANG·韓磊
不只是秀場,精心的裝飾、來往的賓客、科幻的場景,都能找到很多國潮元素。立足本土、傳遞文化、張揚個性,是本季濃鬱的特色。
中國國際時尚論壇:跨界聯動,玩轉國潮新美學
中國文化、中國設計、中國產業疊加,極大促進了國潮興起;中國市場、多元消費、技術發展,極大支撐了國潮的躍進。
文化的自信表達與個性、多元的需求「碰撞」,完備的產業體系與龐大的內需市場相遇,以國潮為代表的時尚消費,正當時。
今日青年·黃光辰
時尚消費,「新」的改變
中規中矩做不出新消費。時尚消費,既要做好產品,又要玩好時尚,關鍵在一個新字。
將文化積淀用年輕語態進行表達,從大數據創意到個性定制……用新理念改變思維,用新技術提高品質,用新模式開拓空間,這裡面有很多創新的故事。
時尚消費的背後是個性化、是精準、是認同。
讓消費者找到更多認同感,就要圍繞需求進行供給創新。
本季時裝周上,很多設計師在注重個性表達的同時,並不一味尋求誇張或「吸睛」,而是更加注重增加商業的落地。配飾的呼應、色彩的搭配等等成系列延展,有風格、接地氣,是其中共同點。
熏若
CHENG CHENG·程澄
A.1 FASHION CHANGES LIFE·梁雲俠
在形式上也要拓出更多花樣。抖音通過內容分享加快品牌與消費者互動;Kol親歷走秀直播帶貨;集合店鏈接供應鏈為品牌「賦能」……時裝周上湧現的不少新意,給人啟示。
AW21中國國際時裝周×抖音電商
抖風尚·服飾直播大賞
圍繞消費升級、產業升級、服務升級,打破邊界、構建生態,是時尚消費牽引時尚產業向「新」的改變。
時尚消費的下一步,時尚文化和地標
時尚消費的下一步,是時尚文化、時尚地標。這四個字列入未來五年的規劃之中,同樣意味著讓時尚去賦能產業、城市,用時尚更好暢通雙循環。
近年來,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湧現了不少新銳設計師,很多品牌嶄露頭角、初露鋒芒。
Leaf Xia colorwonderland·夏乙旗
JENNA HUANG·黃雅婷
梁冰琴
Comunque Yang·楊紫琪
以中國國際時裝周為代表,越來越多的城市、地方更加重視時尚產業的引入、時尚生態的培育。有的依托知名院校,有的根植產業集群,有的借力資源稟賦,地方時裝周、時尚小鎮、產業園區不斷迭出,從杭州藝尚小鎮到深圳大浪時尚小鎮,塑造了一個個新的區域地標。不少產業集群抱團,聯名參展時裝周,又再一次吸聚流量、整合資源。
AW21中國國際時裝周-大浪日
將文化、產業與城市相融合,不僅意味著以時尚為紐帶進行的供需重新適配,也將不斷拓展外延,形成更強的聚合力。
如果再往長遠看,時尚消費也可被視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一個支點。
中國-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特別活動:巴基斯坦時裝趨勢精品秀
我們有專業的院校、完整的產業體系、層出不窮的設計人才、深厚的文化底蘊、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基礎和應用技術,做好時尚消費,勢必成為用好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方面。
都說時尚無國界。產業、文化、人才、科技的包容與聯動,打造新的合作模式,有利於通過雙循環促進產業有效運轉,抓住分工調整的機遇,做強文化影響力,提升競爭新優勢。這同樣是我們深入參與國際循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
抖風尚AR互動展
時裝周是一個視角,時尚消費是一篇大文章。以時裝周為切口、為抓手,促進文化交流、推進設計、品牌、商業、服務等融合,可以預見,一個更加自信的時尚時代正在走來。
文新華社主任記者 張辛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