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找對象,總會愛上同一類型的人?這可能和你的原生家庭有關

  在幾段沒有結果的愛情後,驀然回首,你是否發現自己過去的交往對象中,總有幾分相似的特質?而且你在每段關係中和另一半的互動方式,也都有著某種程度的雷同?

  你找對象的模式總似曾相識?其實,這是有跡可循的

  如果你對以上這些描述並不陌生,這絕非巧合,而是儲存在你潛意識裡的原生家庭模式所帶給你的影響。有心理師曾用「情感寫程式」解釋,我們為什麼常不知不覺地在親密關係中,復制原生家庭與過往成長經驗的模式:

  「情感寫程式和潛意識的概念很像,指的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一套對自己、他人及世界的信念模式;就像電腦根據基本數據資訊跑程式一般,每段成長經驗、記憶都會驅動著我們的行為。」

  由於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驗與兩性相處最早的學習場所,因此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方程式也深深被這個部分影響著,驅使著我們依照過往經歷尋找對象,或者以特定方式和另一半互動。

  原生家庭與成長經歷,如何影響我們找對象的過程,根據情感寫程式對擇偶的影響,以下我整理出三個左右我們找對象與親密關係的模式給大家參考:

  一、找對象時,我們會想尋找原生家庭的那份「熟悉感」

  家庭是每個人社會化的基礎,主要照顧者則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人際關係,也是我們認識自己及世界的最初依據。

  因此,你可能早就發現,除了你的性格與特質和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很像外,在你過往所選擇的對象當中,也很可能有相似你主要照顧者的影子。例如你的母親開朗幽默,你不隻從這樣的特質獲益,也可能選擇、或被有開朗幽默特質的對象吸引。

  然而,相反的情況也存在。例如你非常厭惡自己有個自大且有酗酒問題的父親,明明不斷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找像父親這樣的伴侶,最後卻還是不自覺地和有類似問題的對象在一起。

  之所以擺脫不了這個惡性循環,正是因為從小就慢慢形成的「情感寫程式」會在我們找對象的過程中被開啟,導致我們不知不覺中被原生家庭的那份「習慣」與「熟悉感」呼喚,進而傾向選擇相似自己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對象。

  二、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需求如何被回應,也會是我們和伴侶的互動模式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回應我們需求的模式,往往也深層地影響著我們在伴侶面前的樣子。

  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哭鬧的嬰兒,如果父母都能即時回應你、試著了解你哭泣的原因,並溫柔安撫你,那麼你可能會比較容易產生安全感與信任感;這份與人互動的模式延續到成人階段後,你在伴侶關係中,通常也會以溫暖、安定且信任的方式回應對方。

  相反的,假如你小時候的各種需求總被忽略,未來在親密關係中就很可能以「忽略」或「逃避」的方式回應伴侶;或是你有個情緒不穩定、時常焦慮不安的母親,那麼你就很容易不自覺想掌控伴侶的言行,或是因情緒起伏大而讓關係常處於波動。

  無論是忽略逃避或焦慮掌控的模式,都是源自「你的過往需求沒有被滿足」而產生的不安全感,當然也影響著你會被什麼樣的人吸引。像是沒有安全感的人,卻很容易吸引同樣也缺乏安全感的對象,在淡漠貧乏或緊密又沖突的關係中,想脫身卻又難以自拔;或者,明明很了解需求被忽略的痛苦,卻還是無意識的總以忽略的方式對待伴侶。

  三、我們的自我認知與評價,左右著我們對「愛與被愛」的定義

  主要照顧者回應我們的模式,也很容易形成我們對自己的主觀認知。例如一個被適當回應的孩子,面對自我時通常也比較正向且有自信;但當一個孩子需求常被冷落,甚至暴力相待,他就可能會自我價值低落,帶著「我很糟糕」、「是我不好」、「我不值得被愛」的信念成長,進而催化其在親密關係中的言行與情緒。

  如果你會對自己產生負面認知,你所選擇的對象也往往會對應如此的信念。例如,明明對方非常自我、不重視你的需求,你卻無法自拔地仍勉強自己在這樣的關係中卑躬屈膝;或者,即使你遇見一位真正愛你、值得信賴的對象,但那「不值得被愛」的聲音,可能導致你下意識地做出讓關係緊張的反應或行為,漸漸推開真心愛你的人,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確不值得被愛的信念。

  所以,我永遠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一輩子都找不到好對象嗎?

  雖然我們不太可能完全拋開原生家庭與成長背景的影子,但還是有方法幫自己脫離這樣的復制模式。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承認影響的存在」以及「不斷自我發覺」。

  所謂「承認影響的存在」,並不是要你在發現問題後,把一切過錯推給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或是消極地告訴自己「我就是無法擺脫過去」,而是認識這個影響,並接受父母和我們都無法完美;「不斷自我察覺」則是觀察此影響如何影響著自己,時時刻刻對自己的選擇與互動模式有所發覺,有意識地判斷自己找對象時的行為與決定,避免被 情感寫程式 牽著鼻子走。

  實際做法呢?我想提供兩個簡單的練習給大家參考。

  練習一:把「家」與「愛」的連接具象化

  列出過往主要照顧者的負向特質,例如不忠誠、情緒化、自我中心等,再對應你過去交往對象及現在潛在對象,想想是否有相似之處?或者,試著形容「家」給你的感覺,例如不被支持的、寂寞的、恐懼的,同樣回想你在親密關係中是否也充滿類似的感受,找出並面對成長過程對你親密關係的影響。當你開始對這些負面特質或感覺有意識後,未來遇到的新對象假如也有類似特質,你就會更加有所警惕、並做出正確判斷。

  練習二:把「不想要」刻意寫成「想要」

  你可以試著反向操作,以促發自己更深地發覺。把你意識上「想避開」的主要照顧者的負向特質,寫成是你「想要」的擇偶條件。例如「我想找一個喜怒無常且掌控欲很強的對象,他越讓我恐懼,我就越感到快樂,我很享受這種不安的感受」。透過這樣的文字表達,你更能清楚看見自己潛意識裡的慣性與情緒,也才知道未來找對象時該如何拿出察覺。

  未來若出現一位令你心動的對象時,記得先停下腳步,想想這個對象是否似曾相似,提醒自己拿出意識觀察你與此對象相處的感受,才能逐漸脫離慣有的情感寫程式,也才能用理智的頭腦找對象,選擇一位適合自己、而且能帶給自己幸福的對象。

點圖聯繫 戀愛小秘書 娜米 大數據帶你脫單

單身優質女會員:

男生單身優質會員:

單身聯誼活動: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追蹤娜米,與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在你最愛的平台追蹤娜米

脫單秘笈

戀愛數字

男女會員

戀愛金句

時事觀察

生活圖文

諮詢服務

會員活動

活動分享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生活圖文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