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博主越多,不結婚的人就越多:參觀式戀愛,令年輕人自願單身

  前幾天看到一段鳥鳥的脫口秀:

  

  作為一個單身人士,和愛情最接近的時刻,就是在網上研究它。

  

  研究方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在 b 站看情感博主的視訊,學習各種方法論,例如如何判斷對方是不是喜歡你?什麼是表白最合適的時機等等。

  

  

  另一個是去類似於豆瓣勸分小組的論壇裡圍觀別人的情感八卦,看到別人一朝被蛇咬,自己十年怕井繩。

  

  這在年輕人中並不罕見,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b 站的情感向內容就翻了一倍。除了 b 站自制的戀愛綜藝,越來越多的情侶博主們,包括社會學、心理學專家紛紛入駐平臺。

  

  然而,這種對愛情井噴式增長的關註並沒有對脫單助益。相反,單身的人越來越多:

  

  我國 20-49 歲的單身人數已經超過了 2.4 億人;

  20% 的 90 後從未談過戀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母胎單身。

  

  學習和了解愛情後,似乎反而更難脫單了。

  

  

  01

  參觀式戀愛:相比自己戀愛,更願意看別人戀愛

  

  網路上有個詞叫做 「參觀式戀愛」,形容的就是鳥鳥這類人。

  

  他們熱衷於在網上 「參觀戀愛」:

  

  例如追情侶博主的視訊,把觀看別人的戀愛當作自己的情感代餐;

  

  或是在各個平臺參與愛情討論,根據別人的戀愛經歷總結各種方法論,劃定各種界限和標準;

  

  甚至有大學開設了專門的「戀愛心理學課」,來聽課的同學圍滿了教室內外。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參觀式戀愛」 的確可以帶給我們一種戀愛的感受。

  

  有研究發現,不管是我們自己經歷一件事,還是我們看到其他人在做這件事,我們腦中都會激活同樣的神經元。[1]

  

  也就是說,不管我們是自己在談甜甜的戀愛,還是看博主們秀恩愛,我們的大腦會做出一部分相似的反應

  

  所以,「參觀式戀愛」 不會讓愛消失,別人的愛情真的可以轉移,復制黏貼後,我們一樣能體會到快樂。

  

  

  但是,弊端在於:愛情成了一個遠遠地被討論的對象,它在這個過程中被抽象化了。

  

  以至於,在現實中切身投入去「談戀愛」變得越來越難。

  

  

  02

  為什麼真正的戀愛越來越難?

  

  「參觀式戀愛」 會阻礙我們進入真實的關係中,原因有兩點:

  

  1. 性價比高:不用擔心受傷

  

  相比實際去談一場戀愛,「參觀式戀愛」 的性價比會高很多。

  

  首先,只是在網上參與別人的戀愛,有一種隔離感,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評價一段感情,而不用承擔情感負擔。

  

  其次,看別人談戀愛,不僅能跟隨博主的視訊獲得高濃度的戲劇性情感體驗,還不用承擔一份感情中的危機、爭吵、磨合。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說,在這個過程中的我們,同樣開啟了自我防禦機制:[2]

  

  投射:把對戀愛的美好幻想全都投射到網路情侶中去,看著他們戀愛,仿佛自己也經歷了一場戀愛。

  

  轉移:戀愛是有風險的,所以我把想戀愛的沖動轉移到網路博主們身上,而我只需要看他們談戀愛,這樣風險就小了很多。

  

  相當於,只需要經歷愛情的甜蜜,而不用承擔愛情的苦。

  

  安全又高效,何樂而不為呢?

  

  

  2. 理想化愛情:難以接受對方的缺點

  

  第二個原因,「參觀式戀愛」 會讓我們對愛情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走紅的網路博主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吸粉點都在於和伴侶之間的良性互動。

  

  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愛情技巧的機會,但是,長時間沉浸於這種互動中,會忽略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危機、爭吵、磨合。

  

  那些他們絕對不會拍出來的部分。

  

  

  黃執中在一次辯論中說過:「美好的愛情不是沒有裂痕,而是滿是裂痕卻沒有崩開。你不要覺得所謂的愛情就是它上面一點刮痕都沒有,這世界上沒有這種感情。」

  

  然而,「參觀式戀愛」 會讓我們對愛情和另一半產生這種不合理的期待:

  

  對的人就應該像博主們展示的那樣,和我完美匹配;

  對的愛情每天都甜甜蜜蜜,沒有任何矛盾。

  

  這種愛情觀,會讓我們更關註對方的缺點,甚至是故意挑對方身上的毛病,而忽視了其固有的優點與長處。

  

  當意見不合或是遇到困難時,咬定問題在於 「ta 不是那個對的人」。

  

  然後憤而離開,尋找下一個,形成惡性循環。

  

  

  網路世界的另一個特點是:在評價別人的感情時,總能保持很強的原則性和理智感。

  

  但這種特點的另一面就是把很小的問題過度道德化,就像鳥鳥說的:上網上多了,覺得男性人均渣男,在生活中遇到可愛的男孩子,都忍不住猜測他是不是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這就是虛擬戀愛的後果,它創造了一種虛假的同一性。

  

  這種同一性讓我們盲目,習慣於同一套標準,只看自己認同的東西,而忽略了人的多樣性和自己的局限性。

  

  說到底,愛情不應該是一套套準則和理論,還是兩個個體之間的互動。

  

  

  03

  打破不合理期待,尋找成長型戀人

  

  心理學家 Knee 通過關係內隱理論(Implicit Theory of Relationships),將人們的愛情觀分成了宿命型(Destiny Belief)和成長型(Growth Belief)。[3][4]

  

  沉迷於 「參觀式戀愛」 的人更接近前者,當他們發現對方和自己理想中有所差距,會因為這種落差感到深深的失望,進而放棄這段關係

  

  而成長型愛情觀的人,則會將這種落差解讀為一種自己開始深入了解伴侶的信號,認為落差是由於自己正在認識真實的 Ta。

  

  然而,相信 「命中註定」 的人,更容易在感情中停留在幼稚階段,因為他們總是在等一個完美的另一半,而不是試圖改變自己,從而錯過了一次次幸福。

  

  而那些相信 「真愛是可以通過努力經營出來」 的人,更容易找到真愛。

  

  他們雖然可能也會有短暫的失望,但他們接受這種差距,不僅不會因此給伴侶或是這段關係扣分,還會在日後相處中看到伴侶的改變和成長時給 Ta 加分。

  

  選擇宿命,你可能會在一個又一個 「差一點點」 的人之間遊走,而選擇 「成長」 ,你才有可能擁有一份不斷做加法的愛情。

  

  

  那該如何改變呢?

  

  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它包括兩個方面:

  

  1. 將自我和他人分開來;

  

  2. 將理性和感性分開來;

  

  

  

  這些具體的做法,或許可以試試:

  

  1. 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多體會自己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感覺;

  

  2. 穩定地認識自己,而不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每個月寫一段對自己的評價,也可以用一些 「積極」 的形容詞去描繪:

  

  我雖然很情緒化,但感情豐富也許並不是壞事;

  

  別人很喜歡跟我聊天

  

  3. 盡量學會自己做決定,可以尋求對方意見,但是不要盲目聽任何人的意見;

  

  同時,你也可以慢慢把理性和感情兩個圈分開:

  

  從 「理性被感性完全控制」 ,走向 「無論任何時候,都可以理性思考」:

  

  

  4. 多多體會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過程:

  

  「我的感覺是什麼?」

  

  「我想要什麼?」

  

  

  寫在最後

  

  之前看 b 站的相親綜藝《90婚介所》,少女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屆年輕人完全沒有找對象的急迫感。

  

  嘉賓們完全不像是來相親的,彈幕也經常吐槽:像是在看一場辯論節目。

  

  這些高顏值高學歷的年輕人們,有的因為生活足夠豐富,所以選擇戀人時寧缺毋濫;有的工作太忙,願意戀愛,但不希望戀愛占用太多個人空間。

  

  哪怕迫於周圍人的壓力,覺得年紀大了該來相親了,也沒有草草選擇喜歡自己的人。

  

  梁永安老師形容當代戀愛:像一場遭遇戰。

  

  年輕人們對於戀愛、結婚越來越慎重。這其實是一種進步,說明我們在越來越注重個人感受。

  

  生活中好玩的事情太多了,何必非要戀愛呢?

  

  少女承認,單身有單身的快樂和自由;擇偶時,「寧缺毋濫」 的觀點也絕對沒錯,但還是想提醒大家:所有的理論知識,在被認真執行運用前都只是空言無補。

  

  每個人的感受都大不相同。再有經驗的專家和博主,都不及自己去體驗和經歷一段愛情更深刻。

  

  《再見愛人》裡,少女最佩服的女嘉賓佟晨潔說過:即使自己很愛 kk ,也已經做好了接受這段婚姻隨時失敗的準備。

  

  這大概就是理論學習的最理想成果:在對情感關係中的各種變數有所準備的前提下全情投入,而不是空言無補後就拒絕認真執行。

  

  只有在真實的互動中,我們才能更了解自己。

  

  要始終記得,你的感受,大於一切技巧和課程。

  

  祝我們都能擁有佟晨潔所說的那種 「肉緊」 的關係,婚姻可能不是人生的必選項,但是愛情還是值得體驗一下的。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參考的文獻資料:

  [1] Cook, R., Bird, G., Catmur, C., Press, C., & Heyes, C. (2014). Mirror neurons: from origin to function.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7(2), 177-192.

  [2] Baumeister, R. F., Dale, K., & Sommer, K. L. (1998). Freudian defense mechanisms and empirical findings in modern social psychology: Reaction formation, projection, displacement, undoing, isolation, sublimation, and denia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6(6), 1081-1124.

  [3] Knee, C. R. (1998).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initiation, coping, and longe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2), 360.

  [4] Knee, C. R., Nanayakkara, A., Vietor, N. A., Neighbors, C., & Patrick, H. (2001).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Who cares if romantic partners are less than idea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7(7), 808-819

單身優質女會員:

男生單身優質會員:

單身聯誼活動: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追蹤娜米,與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在你最愛的平台追蹤娜米

脫單秘笈

戀愛數字

男女會員

戀愛金句

時事觀察

生活圖文

諮詢服務

會員活動

活動分享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生活圖文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