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這兩位在上海的年輕人結束了一天的義工工作,脫下裹在身上的防護服,tutti穿上了紅色的禮服,米周一身灰色西裝,二人在天臺上迎著陸家嘴落日的晚霞,手牽著手望著遠方,拍下了一張照片,就算為自己舉行一場簡單的婚禮。
正式典禮原本定在是4月16日,tutti和米周還提前預定了上海愚園路一座有著希臘風情的西式餐館,準備宴請來自老家的父母和好友。
上海的春天因為疫情突然按下了暫停鍵,二人的婚禮也不得不延期舉行。
4月16日這天,tutti和米周上午穿上了防護服,給小區裡的異常戶掃碼。但到了下午,他們想了想,覺得還是得有點儀式感。於是二人來到了大樓的天臺。
這是關於兩位年輕的新婚夫婦在疫情中收獲到一些「小確幸」的故事,也是疫情下,兩位新婚夫婦作為義工,所做的微小的努力。
4月20日,澎湃新聞採訪了這對新婚夫婦——tutti和米周,在他們的講述下,澎湃新聞記錄下這對新婚夫婦在疫情中的三個難忘瞬間。用他們的話來說,作為疫情下的親歷者,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視角,對當下的情況進行記錄。
【以下是tutti和米周的講述】
知道婚禮要推遲後的,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沮喪,但也有一絲開心,松了一口氣,正好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減減肥。
我們原定於是4月16日結婚,婚禮舉辦地點是在上海愚園路一個希臘式風格的西餐館。這是一個老洋房,平時可以舉辦小型的宴會。我們兩人都很喜歡這種建築的風格。
因為我們兩個都不是上海本地人,三月初,我們已經敲定好婚禮的一些行程安排。比如,4月初要開始向公司請假,親友參加婚禮的名單要確定下來,包括婚禮策劃怎麼安排。
3月中旬,我所在的社區開始封控。最開始我們還抱著較為樂觀的心態,但隨著浦西4月1日開始封控,我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了。
做義工的那些天,我們的生活就是每天一睜眼,傳達社區通知,組織做核酸,發物資,忙本職工作,在業主群和群友們溝通協調,睡覺。這些天,每天接觸的事情都挺糟心的,情緒壓力還是挺大。
15號晚上,突然有些傷感,我的情緒也有一點失控。我想,要是沒有疫情,第二天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的婚禮。
我突然很想吃洋芋片,就這麼簡單。後來15號晚上七八點的時候,我忍不住發了一條朋友圈,當時只是覺得好玩,說,「明天就是我的婚禮了,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吃洋芋片」。在平時,我根本不會覺得吃洋芋片會怎麼樣,但封控的這些天,就特別想吃洋芋片。
發完圈大概半個小時後,樓下大白在微信上發了一張照片給我,喊我下來拿洋芋片。竟然大概有20包。
後來因為那條朋友圈,樓道裡的鄰居和其他義工陸續在我家門口放上了禮物。
16日上午,原定的婚禮日期,上午我們穿上防護服,做著義工的工作,給樓裡異常戶上門掃碼。下午想了想,還是要有點儀式感,我們稍微拾掇了一下,去大樓的天臺照了張相。
我們拍了兩張,一張是穿著防護服的合影,另一張是我們在天臺上,我穿著紅色的緞面裙,米周穿著西裝。我們還帶著小狗一起拍照。
這些禮物中,有豆瓣的讀者發現了和我們住在同一個小區,他給我們留言說,我突然發現你就是我們樓的這個人。第二天,他說給我們放了禮物在門口。
我打開一看是柚子,他還特地告訴我,「柚子消了毒」。這位讀者說,在他們老家,新婚送柚子是一種祝福,一種特別的習俗。
當時還有一位鄰居,他把我們結婚的帖子發到了小區群裡,大家知道這是樓棟裡的義工要結婚的消息,整個群裡面的人都在祝福我們,說「這是封控期間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還有社區咖啡店老板看到我們婚禮的消息,說給我們閃送咖啡豆和可樂。收到這些禮物,你會感到這是疫情時期,一種特別的祝福。
大家在送出禮物的時候,也都會特地提醒我,「禮物是消過毒的,請放心使用。」
成功幫危急的血透病人
由於我是第一個站出來說去做義工的角色,疫情中我們成為距離鄰居或者異常戶身邊距離最近的人。
4月3日,我們在微信上收到一條關於血液透析的求助。小區裡一位50多歲的尿毒症患者,密接,已經三天沒有做血液透析了。
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第一時間聯繫居委會。但我們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也陽性,所以居委會的工作大部分都由我們義工承擔。
這位患者的家屬也被送到了方艙隔離,所以家中只有他一個人。按照社區規定,如果要讓社區專門負責接送的車來出行,但必須得持有24小時核酸證明。但當時醫療資源非常緊張,我們最後聯繫了醫護人員上門來給這位尿毒症密接患者做核酸。
這位病人本該第四天就必須要做血液透析了,他等不了。當晚11、12點鐘,120都沒有來。他的生命已經非常危險。當晚,他給我的資訊都非常絕望。
我們也很著急,因為催不到車,只能一方面穩定這位患者的情緒,一方面決定不能再等下去,必須要發動媒體的力量了。
後來在記者朋友的幫助下,這位尿毒症患者最終通過警察的力量順利送到醫院做血液透析。不做義工沒有辦法體會到這種感受,這可能是我們人生中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跟涉及生命危險的事情打交道。
因為那段時間,剛開始做義工,每天接觸到負面情緒比較多,社區裡面的住戶各種聲音也有。大家封控在家,情緒沒有地方發泄的時候,就會來通過義工反映各種事情。
但當我順利解決了事情,比如順利送這位尿毒症患者去做血液透析的事情在小區裡傳開後,願意主動站出來幫忙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慢慢地,樓裡做義工的人開始多了起來。
做義工的這些天,我情緒每天都會受到影響。有時候我一天起來坐在書房裡,先開始解決協調義工的工作,到了薄暮大概七八點鐘,才開始處理自己工作上的事,然後忙到凌晨才睡。
「疫情中,我重新思考生活」
我和丈夫米周都不是上海人。我們倆是在豆瓣認識的,都屬於早期的豆友。我現在29歲,是一位建築師,他34歲,主業是在外企工作,平時會說脫口秀,也兼職做酒吧。
最開始,我丈夫關註我,是因為我會在上面發跳舞的小視訊,因為他平時也會跳舞,所以慢慢地靠著共同的生活興趣,我們走到了一起。
成為情侶後,生活當中,米周其實是心思比較細膩的,在上海時間久了,我們開始慢慢做起了副業。米周開了一家啤酒吧和一家紅酒餐吧,我正好是建築師,可以幫忙設計。
我發現,在生活中,我們兩個也能成為彼此很好的隊友,婚姻其實就像是合夥開公司,我們規劃4月16日舉辦婚禮,成為彼此生活中最好的夥伴。
這次疫情,因為封控在家,每天過著朝夕相處的日子,反而讓我們感情關係變得更緊密了一些。比如,我發現當義工、樓組長的工作,激發了我一部分的女性潛能。我善於溝通、協調,我發現了自己的領導力。
比如我是小區裡最早站出來成為義工的,也是我組建起一個大約40人的義工隊伍,大部分都是女性居多。我會去想,為什麼就落到我頭上了呢?
這次疫情,我也在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我主業是建築師,疫情後,我就在想是不是自己可以做項目、帶團隊?做一些組織者的工作。之前也一直有轉行的想法,但都不確定,這次疫情終於有時間可以沉靜下來,好好思考。
還有對於婚禮,之前我們一直都是比較有儀式感的人,覺得過節日,還是希望能夠盡量浪漫一點。現在我們反而會覺得很多東西沒有那麼重要了,兩個人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
實體交友活動能大幅提升配對成功機率
在兩性領域深耕多年的戀愛秘書娜米透露:「藉由派對的互動,讓彼此獲得初步的認識,後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安排,這樣的模式大幅提升了配對成功的機率。因為實體的交友活動,不僅能真實見到參與者外,還能透過聊天、互動來更進一步的認識彼此。根據以往經驗,約有八成的人願意再與對方一同參加派對,就有機會進一步成功讓參與者脫單。」
不要對愛情失去信心,你只是缺少一個相遇的契機
戀愛小秘書-娜米的團隊卻已經成功替4000位左右的男女安排了適合的對象,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娜米:「因為我們團隊有『優勢』!」
擁有單身名單,了解受眾想法
找對象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讓顧客能發展穩定且長遠的關係,戀愛小秘書-娜米在服務「客製化」上做了許多功課,除了背景調查、深度訪談、配對分析外,娜米還會定期追蹤客戶們後續狀況,協助客戶找到幸福。
實名認證,服務安心有保障
與網路上的速食愛情不同,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深度訪談,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娜米自信的說:「為了做到最好、提供客戶最佳的客製化服務,即使有時要花上許多時間成本,我們仍堅持要儘可能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除了透過訪談來提高配對成功率外,娜米的團隊有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來彌補訪談的不足之處。
活動多元,透過互動增加火花
傳統的聯誼方式,讓許多第一次見面的男女感到尷尬不已,為了讓彼此能有多一點的互動機會,娜米的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不同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娜米認為戀愛小秘書不僅要理解客戶的期待,還要成為他們愛情路上的後盾,透過專業的諮詢診斷,為客戶量身訂制一套戀愛攻略!並以朋友的角度提供約會上的建議,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們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高配對的心法是「尊重客戶的需求,以專業的角度提供建議」過去在娜米的服務經驗裡,許多人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的交友狀況。因此娜米也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與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有效的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喔!
「相遇不一定代表相戀,但相戀都是從相遇開始!」小秘書將以無比的耐心、貼心,用專業及豐富的配對經驗作為客戶的後盾,陪伴客戶完成這段追愛之旅,只要客戶願意跨出第一步。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 → Line ID:@648vwyto
追蹤娜米的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