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首詠嘆愛情的經典詩詞,「直教生死相許」的最美的樣子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1]」。

  如果我問你,這世間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愛情,一定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答案。

  它可以天真如「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2]」,也可以摯愛如「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3]」,它可以平凡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4]」,也可以珍惜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5]」。

  那今天,就讓我們斟滿黃藤酒[6],推開小軒窗[7],借著昨夜星辰昨夜風[1],再一次來詠嘆愛情,直教生死相許[8]的最美的樣子。

  -拓展閱讀-

  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pàn)桂堂東。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xī)一點通。

  身上雖沒有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但你我內心卻像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遊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後,藏於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分組。

  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嗟(jiē)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像隨風飄轉的蓬蒿。

  鼓:指更鼓。

  應官:猶上班。

  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

  首聯以曲折的翰墨寫昨夜的歡聚。「昨夜星辰昨夜風」是時間:夜幕低垂,星光閃爍,涼風習習。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繚繞著寧靜浪漫的溫馨氣息。句中兩個「昨夜」自對,回環往復,語氣舒緩,有回腸蕩氣之概。「畫樓西畔桂堂東」是地點:精美畫樓的西畔,桂木廳堂的東邊。詩人甚至沒有寫出明確的地點,僅以周圍的環境來襯托。在這樣美妙的時刻、旖旎的環境中發生了什麼故事,詩人只是獨自在心中回味,我們則不由自主為詩中展示的風情打動了。

  頷聯寫今日的相思。詩人已與意中人分處兩撥兒,「身無彩鳳雙飛翼」寫懷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沒有五彩鳳凰一樣的雙翅,可以飛到愛人身邊。「心有靈犀一點通」寫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卻像靈異的犀牛角一樣,息息相通。「身無」與「心有」,一外一內,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統一在一體,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惱與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將那種深深相愛而又不能長相廝守的戀人的龐雜微妙的心態刻畫得細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聯兩句成為千古名句。

  頸聯「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是寫宴會上的熱鬧。這應該是詩人與佳人都參加過的一個聚會。宴席上,人們玩著隔座送鉤、分組射覆的遊戲,觥籌交錯,燈紅酒暖,其樂融融。昨日的歡聲笑語還在耳畔回響,今日的宴席或許還在繼續,但已經沒有了佳人的身影。宴席的熱烈襯托出詩人的寂寥,頗有「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的淒涼。

  尾聯「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可嘆我聽到更鼓報曉之聲就要去當差,在秘書省進進出出,好像蓬草隨風飄舞。這句話應是解釋離開佳人的原因,同時流露出對所任差事的厭倦,暗含身世飄零的感慨。

  全詩以心理活動為出發點,詩人的感受細膩而真切,將一段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描繪得撲朔迷離而又入木三分。

  賞析二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首聯「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以曲折的翰墨寫歡聚的時間和地點。首句寫道:」昨夜星辰昨夜風.」意思是說,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這是寫時間,也是寫了環境。可以說,就是在星辰漫天的夜晚,突然有吹起了風。真可謂平靜中的不屈靜。在藝術上,詞人借助了反覆(形成了句中對)手法,使「昨夜」反覆出現,不但回環往復,強調了時間,而且語氣舒緩,有回腸蕩氣之美。

  接著寫道:「畫樓西畔桂堂東。」「畫樓」和「桂堂」:在大陸古代詩詞中,往往借來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此代指富貴人家。意思是說,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這是講的地點。可以說,詩人在此並沒有寫出明確的地點,僅以周圍美好的環境——畫樓西畔、桂堂之東——來襯托了聚會的地點。這樣,不但為寫人物營造了美好的環境,而且也展示了聚會的不同尋常。

  頷聯寫道:「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總得來說,主要寫了今日的相思之苦。如今,詩人與意中人分處兩處,不能相見,苦惱與痛苦,寂寞與相思凝聚心頭。上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寫懷想之切、相思之苦。自己只是希望身上長著五彩鳳凰一樣的雙翅,飛到愛人身邊。

  下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寫相知之深。「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我們的心意就如靈異的犀牛角一樣,息息相通了。「身無」與「心有」可謂是外內的矛盾統一。這內外矛盾的同統一,恰是相思的苦惱與心融合的表現。詩人借「靈犀一點通」來比喻與自己愛人心心相印,不但形象,而且含蓄生動。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審美賞析

  頸聯寫道「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分曹」:分組。「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遊戲,把鉤互相傳送後,藏於一個人的手中,令人猜。「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詩人在這裡借「分曹和射覆」來表現了會時的熱鬧。在宴席上,人們玩著隔座送鉤、分組射覆的遊戲,觥籌交錯,其樂融融。詩人在此著力描繪宴會的熱鬧,實際上是用來襯托詩人的寂寥感。

  尾聯回憶今晨離席應差時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歡宴徹夜到曉,樓內笙歌未歇,樓外鼓聲已響,詩人自嘆像隨風飄轉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書省應差,開始了又一天寂寞無聊的校書生涯,而與席上的意中人則後會難期了。豈獨相思苦,長嘆業未成。戀情阻隔的惘然與身世沉淪的感嘆交匯於詩人胸中,使此詩的內涵和意蘊得到了擴大和深化,在綺麗流動的風格中有著沉鬱悲慨的自傷意味。

  在此詩中,詩人的情感運勢十分自然流暢,但如果定要深究詩裡說的具體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種想像且個個都通情達理。葉嘉瑩說,詩是顯意識活動,詞則是隱意識的。李商隱的無題詩近乎詞的情境,在工整的詩歌格式下抒發的是一種詞所擅長的隱約難言的顯意識表達。單看這首無題詩,全詩在哀婉淒涼的樂調下有一種似解非解的感覺,既像是寫給不能長久相伴的戀人的,又像哀嘆君臣遇合,卻似乎沒有這麼世俗,如此,就是李義山無題詩的妙處所在了。▲

  創作背景

  所謂「無題」詩,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應屬於寓言,有人認為都是賦本事的。就李商隱的「無題」詩來看,似乎都是屬於寫艷情的,實有所指,只是不便說出而已。

  2.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出自唐代李白的《長幹行二首》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我的頭髮剛剛蓋過額頭,在門前折花做遊戲。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你騎著竹馬過來,圍繞井欄旋轉奔跑,我用手把玩著剛才從門前折回的青梅花枝。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我們同在長幹裡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麼猜忌。

  長幹裡:在今南京市,當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長幹曲》多抒發船家女子的感情。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未嘗 一作:尚不)

  十四歲時嫁給你作妻子,害羞得沒有露出過笑臉。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低著頭對著牆壁的暗處,一再呼喚也不敢回頭。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十五歲才舒展眉頭,願意永遠和你在一起。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常抱著至死不渝的信念,怎麼能想到會走上望夫臺。

  抱柱信:典出出《莊子·盜蹠篇》,寫尾生與一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漲水,尾生守信而不肯離去,抱著柱子被水淹死。

  十六君遠行,瞿(qú)塘灩(yàn)澦(yù)堆。

  十六歲時你離家遠行,要去瞿塘峽灩澦堆。

  灩澦堆:三峽之一瞿塘峽峽口的一塊大礁石,農歷五月漲水沒礁,船隻易觸礁翻沉。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猿聲 一作:鳴)

  五月水漲時,灩澦堆不可相觸,兩岸猿猴的啼叫聲傳到天上。

  天上哀:哀一作「鳴」。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門前是你離家時徘徊的足跡,漸漸地長滿了綠苔。

  遲行跡:遲一作「舊」。生綠苔:綠一作「蒼」。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綠苔太厚,不好清掃,樹葉飄落,秋天早早來到。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胡蝶 一作:蝴蝶)

  八月裡,黃色的蝴蝶飛舞,雙雙飛到西園草地上。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看到這種情景我很傷心,因而憂愁容顏衰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無論什麼時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請預先把家書捎給我。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迎接你不怕道路遙遠,一直走到長風沙。

  長風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慶市的長江邊上,距南京約700裡。

  憶妾(qiè)深閨(guī)裡,煙塵不曾識。

  想當初我在深閨的時候,不曾見識煙塵。憶妾深閨裡:妾一作「昔」。

  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

  可嫁給長乾的男人後,整天在沙頭等候風色。

  沙頭:沙岸上。風色:風向。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五月南風吹動的時候,想你正下巴陵。

  下:一作「在」。巴陵:今湖南嶽陽。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八月西風吹起的時候,想你正從揚子江出發。

  發:出發。揚子:揚子渡。

  去來悲如何,見少別離多。

  來來去去,聚少離多,悲傷幾何?

  湘潭(tán)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什麼時候到湘潭呢?我最近天天夢見那裡大起風波。

  湘潭:泛指湖南一帶。

  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昨夜又見狂風吹度,吹折了江頭的大樹。

  淼(miǎo)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江水淼淼,昏暗無邊,夫君啊你在何處?

  淼淼:形容水勢浩大。

  好乘浮雲驄(cōng),佳期蘭渚東。

  我將乘坐浮雲驄,與你相會在蘭渚東。

  浮雲驄:駿馬。西華文帝有駿馬名浮雲。

  蘭渚:生有蘭草的小洲。

  鴛(yuān)鴦(yāng)綠蒲上,翡(fěi)翠錦屏中。

  鴛鴦嬉戲在綠蒲池上,翡翠鳥兒繡在錦屏當中。

  翡翠:水鳥名。

  自憐十五馀,顏色桃李紅。

  自顧自憐才十五歲多,面容正如桃花一般嫣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哪裡想到嫁為商人婦,既要愁水又要愁風。

  詩人李白寫過許多反映婦女生活的作品,《長幹行兩首》就是其中傑出的詩篇。

  長幹是地名,在今江蘇南京。樂府舊題有《長幹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二載有古辭一首,五言四句,寫一位少女駕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與李白同時的崔顥有《長幹曲》,崔國輔有《小長幹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樂府體,所描繪的都是長江中下遊一帶男女青年的生活場景。這些詩歌內容都較簡單。李白《長幹行》的篇幅加長了,內容也比較豐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長幹裡的商婦自述的口氣,敘述了她的愛情生活,傾吐了對於遠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了一個具有豐富深摯的情感的少婦形象,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這是兩首愛情敘事詩。第一首詩對商婦的各個生活階段,通過生動具體的生活側面的描繪,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詩人通過運用形象,進行典型的概括,開頭的六句,婉若一組民間孩童嬉戲的風情畫卷。「十四為君婦」以下八句,又通過心裡描寫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小新娘出嫁後的新婚生活。在接下來的詩句中,更以濃重的翰墨描寫閨中少婦的離別愁緒,詩情到此形成了鮮明轉折。「門前遲行跡」以下八句,通過節氣變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寫,將一個思念遠行丈夫的少婦形象,鮮明地躍然於紙上。最後兩句則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義色彩。這闋詩的不少細節描寫是很突出而富於藝術效果的。如「妾發初覆額」以下幾句,寫男女兒童天真無邪的遊戲動作,活潑可愛。「青梅竹馬」成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又如「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寫女子初結婚時的羞怯,非常細膩真切。詩人注意到表現女子不同階段心理狀態的變化,而沒有作簡單化的處理。再如「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了思婦內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動,深刻動人。

  

  第二首詩與第一首詩同是寫商婦的愛情和離別的詩。第二首詩恰似第一首詩中的少婦風塵仆仆地劃著小船來到長風沙的江邊沙頭上等候久別的丈夫。此詩在描述女子情感脈絡上非常細密柔婉,像是山林中的清泉涓涓流暢而又還回曲折,給讀者留下數不清的情韻,把少婦的閨怨描寫得淋漓暢快。這首詩中,詩人用「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兩句便將女主人公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五月南風興」以下四句交代了詩中丈夫的行蹤。「昨日狂風度,吹折江頭樹」則表現了她對夫婿安危的深切關懷,最後,「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江。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以少婦感懷身世的方式將滿腔離愁別恨渲染得恰到好處。這首詩將南方女子溫柔細膩的感情刻畫得十分到位。全詩感情細膩,纏綿婉轉,步步深入,語言坦白,音節和諧,格調清新雋永,也屬詩歌藝術的上品。

  但是,與第一首詩相比起來,第二首詩顯得要稍遜一籌。第二首詩與其他描寫閨怨題材的詩一樣,是從少婦時期入手, 而第一首詩卻獨出機杼,偏偏從童年時期的兩小無猜寫起,李白在此詩中打破了成規,別出心裁。它通過描繪出的一副副生活場景 ,精心渲染環境氣氛,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生鮮自然,顯示出完整性和獨創性。一連串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幾乎顯示了女主人公的一部性格發展史。這些是第二首詩所沒有達到的藝術高度。

  透過第一首詩典型化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典型的商人小婦形象。這就是典型的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讚美這首詩是最貼切不過了,相形之下,第二首詩略顯平庸,一則在於它的遣詞用句沒有前者的創新性,二者它的敘述方式沒有擺脫掉其他相同題材詩歌的影子。它更加注重愁怨的描寫,而第一首的最後兩句「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則帶有一絲脫離封建禮教的解放色彩。因此,第一首詩塑造的人物更加鮮明飽滿,更令讀者喜愛。

  《長幹行二首》的風格纏綿婉轉,具有柔和深沉的美。商婦的愛情有熱烈奔放的特點,同時又是那樣地堅貞、持久、專一、深沉。她的丈夫是外出經商,並非奔赴疆場,吉兇難卜;因此,她雖也為丈夫的安危擔心,但並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慟。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蠶吐絲,綿綿不絕。這些內在的因素,決定了作品風格的深沉柔婉。

  3.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出自兩漢司馬相如的《鳳求凰》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有位俊秀美麗的女子啊,我見了她的容貌就此難以忘懷。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一日不見她,心中牽念得像是要發狂一般。

  鳳飛翱(áo)翔兮,四海求凰。

  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飛的鳳鳥,在天下各處尋覓著凰鳥。

  翱翔:鳥回旋飛翔。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可惜那心中的佳人啊,未曾住在我家東牆鄰近的地方。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我以琴聲替代心中情語,姑且描寫我內心的情意。

  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

  何時能允諾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希望我的德性可以與你相配,與你攜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無法與你比翼偕飛、百年好合,這樣的傷情結果,令我淪陷於情愁而欲喪亡。

  鳳兮鳳兮歸故鄉,翱翔四海求其凰。

  鳳鳥啊鳳鳥,回到了家鄉,行蹤無定,遊覽天下只為尋求心中的凰鳥。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未遇凰鳥時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門後心中所感?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ěr)人遐(xiá)毒我腸。

  有位美麗而嫻雅貞靜的女子在她的居室,居處雖近,這美麗女子卻離我很遠,思念之情,正殘虐著我的心腸。

  室:房屋;邇:近。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於思念遠別的人或悼念死者。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xié)頏(háng)兮共翱翔!

  如何能夠得此良緣,結為夫婦,做那恩愛的交頸鴛鴦,但願我這鳳鳥,能與你這凰鳥一同雙飛,天際遊翔。

  頡頏:原指鳥上下翻飛,引申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zī)尾永為妃。

  凰鳥啊凰鳥願你與我起居相依,形影不離,哺養生子,永遠做我的配偶。

  孳尾:為動物交配繁殖,後多指交尾。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情投意合,兩心和睦諧順。半夜裡與我互相追隨,又有誰會知曉?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展開雙翼一起遠走高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傷。

  這首《鳳求凰》表達了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暢明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合了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為後人所不能逾越。後來的人根據二人的愛情故事,譜成了經久不衰的琴譜「鳳求凰」,千年以來吟唱不已。

  第一首表達相如對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義。其一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大戴禮·易本名》雲:「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長卿自幼慕藺相如之為人才更名「相如」,又在當時文壇上已負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絕非等閒女流。故此處比為鳳凰,正有浩氣凌雲、自命非凡之意。

  「翱翔四海」更加強了一層寓意,既緊扣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風穴」(郭璞註《爾雅》引天老雲)的神話傳說,又隱喻相如的宦遊經歷:此前他曾遊京師,被景帝任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相如志不獲展,因借病辭官客遊天梁。梁孝王廣納文士,相如在其門下「與諸生遊士居數歲」。後因梁王卒,這才反「歸故鄉」。足見其「良禽擇木而棲。」

  其二,古人常以「鳳凰於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如《左傳·莊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凰於飛,和鳴鏗鏘。」此處則以鳳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愛,而「翱翔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

  其三,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如《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又《列仙傳》載: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吹簫,鳳凰皆來止其屋,穆公為作鳳臺,後弄玉夫婦皆乘鳳而去。故李賀嘗以「昆山玉碎鳳凰叫」(《李憑箜篌引》)比音樂之美。文君雅好音樂,相如以琴聲「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浪,從而發出蕓蕓人海,知音難覓之嘆。

  第二首寫得更為大膽熾烈,暗約文君半夜幽會,並一起私奔。

  「孳尾」,指鳥獸雌雄交媾。《尚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傳》雲:「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說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溝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兩句呼喚文君前來幽媾結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連夜私奔,不會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遠走高飛,叮嚀對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悲傷。蓋相如既已事前買通文君婢女暗通周到,對文君寡居心理狀態和愛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復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膽無忌如此。

  這兩首琴歌之所以贏得後人津津樂道,首先在於「鳳求凰」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膽沖破了封建禮教的羅網和封建家長制的樊籬,什麼「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什麼「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儀禮·喪服》)什麼「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班昭《女誡》)什麼「男女……無幣不相見,」(《禮記·坊記》)「門當戶對」等等神聖禮法,統統被相如文君的大膽私奔行動崐踩在腳下,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一面旗幟。試看榜樣的力量在後代文學中的影響吧:《西廂記》中張生亦隔牆彈唱《鳳求凰》,說:「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相如,願小姐有文君之意。」《牆頭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為自己私奔辯護;《玉簪記》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動陳妙常私下結合;《琴心記》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臺……足見《鳳求凰》反封建之影響深遠。

  其次,在藝術上,這兩首琴歌,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即使是後人偽托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

  創作背景

  此二詩,據說是相如彈琴歌唱的《鳳求凰》歌辭。因《史記》未載此辭,到陳朝徐陵編《玉臺新詠》始見收錄,並加序說明,唐《藝文類聚》、宋《樂府詩集》等書亦收載,故近人或疑乃兩漢琴工假托司馬相如所作。琴歌一類作品,假托的現象確實很多,但又難以找到確切根據來證明。這方面的問題,只好存疑。

  4.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出自兩漢佚名的《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pàn)草,綿綿思遠道。

  看著河邊綿延不斷的青青春草,讓人想起那遠行在外的征人。

  綿綿:這裡義含雙關,由看到綿延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征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夙昔 一作:宿昔)

  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只有在夢中才能相見。

  遠道:遠行。

  夙昔:指昨夜。

  夢見在我傍,忽覺(jué)在異鄉。

  夢裡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異鄉。

  覺:睡醒。

  異鄉各異縣,輾(zhǎn)轉不相見。

  其異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異鄉流浪不能見到。

  輾轉:亦作「展轉」,不定。這裡是說在異鄉作客的人行蹤無定。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枯桑雖已無葉尚且知道天風的拂吹,海水雖然廣大不易結冰,也可知道天氣的變冷。

  枯桑:落了葉的桑樹。

  入門各自媚(mèi),誰肯相為言?

  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到家門與家人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入門,指各回自己家裡。

  媚:愛。

  言:問訊。

  客從遠方來,遺(wèi)我雙鯉(lǐ)魚。

  客人風塵仆仆從遠方來,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

  雙鯉魚:指藏書信的函,就是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裡面。一說將上面寫著書信的絹結成魚形。

  呼兒烹(pēng)鯉魚,中有尺素書。

  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烹:煮。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為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函說成烹魚。

  尺素書:古人寫文章或書信用長一尺左右的絹帛,稱為「尺素」。素,生絹。書,信。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麼?

  長跪:伸直了腰跪著,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後根上。跪時將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些,所以稱為「長跪」。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訴說思念。

  下:末二句「上」、「下」指書信的前部與後部。

  《飲馬長城窟行》這首詩是思婦懷念在遠方行役的丈夫的。《鹽鐵論》中說:「今天下一統,而方內不安。徭役遠,內外煩。古者,過年無徭,逾時無役。今近者數千里,遠者過萬裡,歷二期而長不還,父子憂愁,妻子詠嘆,憤懣之情發於心,慕思之積痛骨髓。」這首詩就是漢代這類社會現實的反映。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綿綿:綿延。思遠道:指思念遠方的親人。這兩句是說,河邊春草青青,綿延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不可思:無可奈何之反語,意謂相思徒然無益。宿昔:昨夜。之:指代思念之人。這兩句是說,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昨夜在夢中卻見到了他。

  詩的開頭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的丈夫的思念。綿綿兩字傳達了兩層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青草的連綿不絕引起的。由於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徒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異鄉。」忽覺:忽然醒來。這兩句是說,夢裡見到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他仍在異鄉。

  「異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各異縣:各在異地。展轉:同「輾轉」,飄泊不定。這兩句是說,異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異鄉飄泊不能見到。然而在夢中實現的願望,醒過來後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異鄉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

  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異鄉,異鄉各異縣」中的「異鄉」;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這樣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這兩句是說,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枯桑無葉可落,但知天風之大小;海水經冬不凍,仍知天氣之溫寒。以此比喻夫婦久別,心知其苦。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媚:愛,悅,親熱。這兩句是說,同鄉的遊子們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這是第二段,暗示遠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在這一段中,運用了起興和對比的手法,寫女子獨守家門,表現其孤獨淒涼的感情。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這兩句是說,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狀木盒。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兒:指童仆。尺素書:即書信。古人寫信用絹帛或木板,其長度不過一尺,故稱「尺素」或「函牘」。這兩句是說,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有尺把長用素帛寫的信。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長跪:直起腰來跪著。何如:怎麼樣。這兩句是說,直起腰來跪著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寫來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麼呢?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經常想念。最後一段,情節發生了轉折,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拆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採用比興手法,語言清新,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全詩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感情濃鬱,流宕曲折,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歌從思念寫到收到書信,從痛苦絕望寫到驚喜激動再寫到失望平靜,情緒沒有產生劇烈的波動,卻顯得自然而不突兀,顯然作者在構思和剪裁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以夢境為中心內容的前八句,形式結構相當有特色:每句協韻,兩句一轉,前一韻的末句與後一韻的首句,詞語相同重疊,環環相扣,逐層推進。這種聯綿頂真的用法,在後世發展成為獨特的「轆轤體」。表達上的精妙,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這種相思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即便是那個被相思的對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

  但在那個時代,戰亂與動蕩造成的家人離散很多時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災與人禍的兩相作用讓底層的民眾不得不面對分離。在這樣的不得已下,即便思念是讓人絕望難以承受的,但日子總要過下去。「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這樣簡單的幾句真切的關懷也就足夠感動了。情感的交流。並不只是靠甜言蜜語海誓山盟,生活細節的關註與分享才更加真摯溫暖。所以,即便這封盼了很久才盼到的書信真的只有這兩行字,也足夠給予女主人公堅持的希望了。詩歌停頓到這裡,留下空白,給讀者以填補、想像的空間,恰到好處又餘味無窮。

  鑒賞二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人情愫。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例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於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象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遊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於永訣,蘊含深意。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採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清新通俗,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 全詩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起頭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的丈夫的思念。「綿綿」兩字傳達了兩層的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草的連綿不絕」引起的。由於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然而才在夢中實現的願望,醒過來後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異鄉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異鄉;異鄉各異縣,」中的「異鄉」,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這樣的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第二層只有兩句,「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暗示遠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在這一層中,運用了起興和對比的手法,寫女子寒門獨居,表現其孤獨和淒涼的感情。

  最後一段,情節發生了轉折。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丈夫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這樣的故事,主要在描述大陸傳統婦女「閨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質樸自然,情感真切悠遠。

  該詩在藝術上是具有獨創性的,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受到歷代詩評家的讚賞。抒寫詩人的情愫,筆法委婉多姿,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八句中八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似夢非夢,似真非真,亦喜亦悲,變化難測。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後產生的臆想。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遊子投書,又是極合理的事。作者把兩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內容卻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於永訣,蘊含深意。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創作背景

  這首詩最早見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沂編的《文選》,歸入「樂府·古辭」。該詩的作者問題,歷來有爭議。《文選》李善註雲:「此辭不知作者姓名。」《玉臺新詠》則以為是漢蔡邕所作。當代也有人認為與蔡邕並無關係,而是東漢之前即流傳於民間的歌詩。

  5.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出自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經歷過洶湧澎湃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曾經:曾經到臨。經:經臨,經過。

  難為:這裡指「不足為觀」「不值得一觀」的意思。

  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取次:草草,倉促,隨意。

  花叢:這裡並非指自然界的花叢,乃借喻美貌女子眾多的地方,暗指青樓妓館。

  半緣:此指「一半是因為……」。

  修道:指修煉道家之術。此處闡明的是修道之人講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經心儀的戀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上是說看過「滄海水」、 「巫山雲」之後,其它地方的水和雲已經很難再入詩人的眼底了,實際上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讓詩人動心的女子了。詩人借「滄海水」、 「巫山雲」這世間絕美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愛妻堅貞不渝的感情,表現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意境深遠、意蘊頗豐,情感熾烈卻又含蓄蘊藉,成為人們喜歡借用的一副聯語,後來不僅用來表達愛情深厚堅貞永固,還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閱歷豐富而眼界極高。這首詩也從客觀長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對滄海之水巫山之雲的認識。

  「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三句以花喻人,即使走進百花盛開、清馨四溢的花叢裡,也懶於回首無心去欣賞那些映入眼簾的盛開的花朵,表示對女色絕無再留戀眷顧之心。第四句承上「懶回顧」的原委,含蓄地說:一、他對世事看破紅塵修道的緣故;二、因為失去心愛的人,再不會動心於其他的芳草繁花,這是悲痛無法解脫的感情上的一種寄托;「修道」也可以理解為修身、修德、治學的一種自我操守。「半緣修道」、「半緣君」所表現的憂思之情,完全是一致的,這樣寫更覺意蘊深厚。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蕩放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俗氣,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鑒賞二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極盡描摹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採用比喻手法。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幾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筆意所在。「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從孟子「觀於海者難為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詩句表面上是說,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裡的。它是用大海與河水相比。海面廣闊,滄茫無際,雄渾無比,可謂壯觀。河水,只不過是舉目即可望穿的細流,不足為觀。寫得意境雄渾深遠。然而,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賦》裡「巫山雲雨」的典故。《高唐賦》序說:戰國時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懷王),曾遊雲夢高唐之臺,「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願薦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別離楚王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楚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因此就為她立廟號曰「朝雲」。顯而易見,宋玉所謂「巫山之雲」,——「朝雲」,不過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謂「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是說: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其實,他是巧妙地使用「朝雲」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詩人表明,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只有那個女子,才能使他傾心相愛。寫得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是說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裡,也毫不留神地過去,懶得回頭觀看。而他無心去觀賞印入眼簾的盛開花朵的原因,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說他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原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別的「花」了。統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說,只不過是遁辭罷了。

  作者在這首詩裡採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後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並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描寫對歌女的留戀和思慕的龐雜心情,感情跳躍幅度特別大。它忽而寫往昔的「輕別」;忽而寫今日「故地重遊」,樓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寫幻想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其中省略許多銜接,思緒奔騰飛躍,令人頗費尋覓。當然,這並不是說,可以用感情跳躍幅度的大小,來作為評價作品優劣的標準。辛棄疾這首詞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審美價值極高。

  在描寫愛情的古典詩詞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為人們喜聞樂見,引起人們的共識。譬如,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鮮明的紅豆,象徵美好而堅貞的愛情。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的詩句,是用一種執著到底的精神,表達對愛情堅貞不渝、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的衷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則與王、李寫愛情的詩不同,它是用一種絕對肯定與否定的生動比喻。來表達對愛情的至誠和專一。正由於它與眾不同,所以能引起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識。有人把這兩句詩寫在文學作品裡。也有人寫在書信中,用來表達對對方的癡情。這就充分說明元稹這首詩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

  創作背景

  本詩作於元和五年(810年)貶官江陵府士曹參軍時。一說作者因懷念年少時的戀人崔鶯鶯而作此詩。另一說這首詩是作者為悼念妻子韋叢而作。

  6.紅酥(sū)手,黃縢(téng)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出自宋代陸遊的《釵頭鳳·紅酥手》

  紅酥(sū)手,黃縢(téng)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bó)。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春色滿城,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麼可惡,將歡情吹得那樣稀薄。滿懷的憂愁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遙想當初,只能感嘆:錯,錯,錯!

  黃縢:酒名。或作「黃藤」。

  宮牆:南宋以紹興為陪都,因此有宮牆。離索:離群索居的簡括。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yì)鮫(jiāo)綃(xiāo)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méng)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春景依舊,只是人卻憔悴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濕透。桃花被風吹落,灑滿清冷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遙想當初,只能感嘆:莫,莫,莫!

  浥:濕潤。

  鮫綃:神話傳說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後用以泛指薄紗,這裡指手帕。綃,生絲,生絲織物。

  池閣:池上的樓閣。

  山盟:舊時常用山盟海誓,指對山立盟,指海起誓。

  錦書:寫在錦上的書信。

  《釵頭鳳·紅酥手》是南宋詩人、詞人陸遊的詞作品。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後,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淒楚癡情,是一首別具一格、催人淚下的作品。

  上片追敘今昔相聚之異。起首三句為第一層。撫今追昔,表現陸、唐二人豐富龐雜的情感。「紅酥手」以手喻人,抒寫唐婉的靚麗儀容,表達詞人的愛憐之心。「黃縢酒」是一種官釀的黃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勸的周到之意。這一情境描寫,陡喚了作者無限回憶與感慨:當年的沈園和禹跡寺,曾是他們恩愛夫妻攜手遊賞的地方。曾幾何時,鴛侶分散,愛妻易嫁,已屬他人。現在嘛,雖然滿城春色依舊,但是已經人事全非。「滿城春色」為他們沈園把酒,勾勒出廣闊而深遠的背景,點明共賞春色的時間地點。「宮牆柳」雖是寫眼前實景,但卻暗含唐婉之變,現已可望而不可及了!此時詞中紅(手)、黃(酒)、綠(柳)構成的明艷色彩,頓時黯然全逝,沒了歡快、幸福和美感。

  「東風惡」幾句為第二層。直抒胸意,描寫他們被迫離異後的痛苦。上面寫春景春情,甜蜜美好,至此筆鋒突轉,激憤之情,破襟而出。「東風惡」三字,一語雙關,含蘊豐富,是全詞的關鍵所在,也是悲劇的症結所在。東風本來可使大地復蘇,可使萬物蓬生。這裡卻狂吹橫掃,破壞春容春態,成為「桃花落,閒池閣」的罪魁。這主要象喻造成愛情悲劇的惡勢力,當然包括陸母在內。「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這三句,是對「東風惡」的進一步控訴。美滿姻緣被拆散,恩愛夫妻遭分離,他們蒙受折磨,遭受摧殘,滿懷愁怨。「錯,錯,錯」,這一字三疊,血淚傾訴,到底誰的錯?是自己嗎?是唐婉嗎?是陸母嗎?這裡沒有明說,只有呼天喚地,悲憤無賴,欲怨不能。

  詞下片直書別後相思之苦。換頭三句為第一層,寫沈園重逢唐婉的表現。「春如舊」上承「滿城春色」,點明此番相逢的背景。還是從前那個春日,還是從前那個地方,但是人卻今非昔比了。她憔悴了,消瘦了,沒了青春活力!「人空痩」,表面寫唐氏容顏形態變化,實則反映她內心世界的變化。「一懷愁緒」的折磨,「幾年離索」的摧殘,給她帶來了多麼大的痛苦哇!著此「空」字,把陸遊那種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痛傷之感,全都托盤而出。「淚痕」一句,通過刻畫唐氏表情動作,表現她此番相逢的心態。舊園重逢,往事連連,她能不哭麼?她能不淚流滿面麼?詞人用白描的手法,寫她「淚痕紅浥鮫綃透」,委婉,沉穩,形象可感。這裡一個「透」字,不聞慟哭聲,但見淚滿巾。

  詞的最後幾句,是下片的第二層,寫詞人與唐氏相遇以後的痛苦心情。「桃花落」兩句與上片的「東風惡」句前後照應,又突出寫景雖是寫景,但同時也隱含出人事。桃花凋謝,園林冷落,這只是物事的變化,而人事的變化卻更甚於物事的變化。像桃花一樣美麗姣好的唐氏,也被無情的「東風」摧殘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詞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閒池閣」一樣淒寂冷落了。一筆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轉入直接賦情:「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兩句雖隻寥寥八字,卻很能表現出詞人自己內心的痛苦之情。雖說自己情如山石,癡心不改,但是,這樣一片赤誠的心意,卻難以表達。明明在愛,卻又不能去愛;明明不能去愛,卻又割不斷這愛縷情絲。剎那間,有愛,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顏和悲戚情狀所產生的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萬箭簇心,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哀,再一次沖胸破喉而出:「莫,莫,莫!」意謂:事已至此,再也無可補救、無法挽回了,這萬千感慨還想它做什麼,說它做什麼?於是快刀斬亂麻:罷了,罷了,罷了!明明言猶未盡,意猶未了,情猶未終,卻偏偏這麼不了了之,而在極其沉痛的喟嘆聲中全詞也就由此結束了。

  這首詞始終圍繞著沈園這一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翰墨,上片由追昔到撫今,而以「東風惡」轉捩;過片回到現實,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色」句相呼應,以「桃花落,閒池閣」與上片「東風惡」句相照應,把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情事和場景歷歷如繪地疊映出來。全詞多用對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現,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後的淒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感情的強烈對比。

  再如上片寫「紅酥手」,下片寫「人空瘦」,在形象、鮮明的對比中,充分地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唐氏帶來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詞節奏急促,聲情淒緊,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先後兩次感嘆,蕩氣回腸,大有慟不忍言、慟不能言的情致。

  這首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後,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淒楚癡情,是一首別具一格、催人淚下的作品。全詞情感真摯,多用對比,節奏急促,聲韻淒緊。

  創作背景

  陸遊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唐氏。卻不料,作為婚姻包辦人之一的陸母卻對兒媳產生了厭惡感,二人終於被迫分離。幾年以後的一個春日,陸遊在家鄉沈園,與偕夫同遊的唐氏邂逅相遇。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於園壁之上。

  附:唐婉的《釵頭鳳·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出自宋代唐婉的《釵頭鳳·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幹,淚痕殘。欲箋(jiān)心事,獨語斜闌(lán)。難,難,難!

  世態炎涼,人情淡薄,黃昏驟雨催花落。晨風吹幹淚水,臉上殘留淚痕,想寫下心中愁思,卻不知如何下筆,只能倚著斜欄自言自語。這一切怎麼那麼難、難、難!

  箋:寫出。

  斜闌:指欄桿。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裝 通:妝)

  今時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一般反反覆復。夜風刺骨,徹體生寒,聽著遠方的角聲,心中再生一層寒意,夜盡了,我也很快就像這夜一樣了吧? 怕人詢問,我忍住淚水,在別人面前強顏歡笑。只得瞞、瞞、瞞!

  病魂一句:描寫精神憂惚,似飄蕩不定的秋千索。

  闌珊:衰殘,將盡。

  唐婉是我國歷史上常被人們提起的美麗多情的才女之一。她與大詩人陸遊喜結良緣,夫婦之間伉儷相得,琴瑟甚和。這實為人間美事。遺憾的是身為婆婆的陸遊母親對這位有才華的兒媳總是看不順眼,硬要逼著陸遊把他相親相愛的她給休了。陸遊對母親的干預採取了敷衍的態度;把唐婉置於別館,時時暗暗相會。不幸的是,陸母發現了這個秘密,並採取了斷然措施,終於把這對有情人拆散了。有情人未成終生的眷屬,唐婉後來改嫁同郡宗人趙士程,但內心仍思念陸遊不已。在一次春遊之中,恰巧與陸遊相遇於沈園。唐婉征得趙士程同意後,派人給陸遊送去了酒肴。陸遊感念舊情,悵恨不已,寫了著名的《釵頭鳳》詞以致意。唐婉則以此詞相答。

  詞的上片交織著十分龐雜的感情內容。「世情薄,人情惡」兩句,抒寫了對於在封建禮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憤恨之情。「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惡」,皆因「情」受到封建禮教的腐蝕。《禮記·內則》雲:「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陸母就是根據這一條禮法,把一對好端端的恩愛夫妻拆散了。用「惡」、「薄」兩字來抨擊封建禮教的害人本質,極為準確有力,作者對於封建禮教的深惡痛絕之情,也借此兩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雨送黃昏花易落」,採用象徵的手法,暗喻自己備受摧殘的悲慘處境。陰雨黃昏時的花,原是陸遊詞中愛用的意象。其《卜算子》曾借以自況。唐婉把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還說明了她與陸遊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曉風幹,淚痕殘」,寫內心的痛苦,極為深切動人。被黃昏時分的雨水打濕的了花花草草,經曉風一吹,已經幹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淚水,至天明時分,猶擦而未幹,殘痕仍在。這是多麼的痛心啊!以雨水喻淚水,在古代詩詞中不乏其例,但以曉風吹得幹雨水來反襯手帕擦不幹淚水,借以表達出內心的永無停止的悲痛,這無疑是唐婉的獨創。

  「欲箋心事,獨語斜闌」兩句是說,她想把自己內心的別離相思之情用信箋寫下來寄給對方,要不要這樣做呢?她在倚欄沉思獨語。「難、難、難!」均為獨語之詞。由此可見,她終於沒有這樣做。只因封建禮教的殘酷不仁。這一疊聲的「難」字,由千種愁恨,萬種委屈合併而成,因此似簡實繁,以少總多,既上承開篇兩句而來,以表現出處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難,做女生之更難;又開啟下文,以表現出做一個被休以後再嫁的女生之尤其難。

  過片「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這三句藝術概括力極強。「人成各」是就空間角度而言的。作者從陸遊與自己兩方面設想:自己在橫遭離異之後固然感到孤獨,而深深愛著自己的陸遊不也感到形單影隻嗎?「今非昨」是就時間角度而言的。其間包含著多重不幸。從昨日的美滿婚煙到今天的兩地相思,從昨日的被迫離異到今天的被迫改嫁,這是多麼不幸!但不幸的事兒還在繼續:「病魂常似秋千索。」說「病魂」而不說「夢魂」,顯然是經過考慮的。夢魂夜馳,積勞成疾,終於成了「病魂」。昨日方有夢魂,至今日卻只剩「病魂」。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更為不幸的是,改嫁以後,竟連悲哀和流淚的自由也喪失殆盡,只能在晚上暗自傷心。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四句,具體傾訴出了這種苦境。「寒」字狀角聲之淒涼怨慕,「闌珊」狀長夜之將盡。這是徹夜難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大凡長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煩躁,而此詞中的女主人公不僅無暇煩躁,反而還要咽下淚水,強顏歡笑。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結句以三個「瞞」字作結,再次與開頭相呼應。既然可惡的封建禮教不允許純潔高尚的愛情存在,那就把它珍藏在心底吧!因此愈瞞,愈能見出她對陸遊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誠。

  與陸遊的原詞比較而言,陸遊把眼前景、見在事融為一體,又灌之以懊悔交加的心情,著力描繪出一幅淒愴酸楚的感情畫面,故頗能以特有的聲情見稱於後世。而唐婉則不同,她的處境比陸遊更悲慘。自古「愁思之聲要妙」,而「窮苦之言易好也」(韓愈《荊潭唱和詩序》)。她只要把自己所遭受的愁苦真切地寫出來,就是一首好詞。因此,此詞純屬自怨自泣、獨言獨語的感情傾訴,主要以纏綿執著的感情和悲慘的遭遇感動古今。兩詞所採用的藝術手段雖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分。可謂各造其極,俱臻至境。合而讀之,頗有珠聯璧合、相映生輝之妙。

  世傳唐婉的這首詞,在宋人的記載中只有「世情薄,人情惡」兩句,並說當時已「惜不得其全闋」(詳陳鵠《耆舊續聞》卷十)。此詞最早見於明代卓人月所編《古今詞統》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編之《歷代詩餘》卷一一八所引誇娥齋主人說。由於時代略晚,故俞平伯懷疑這是後人依據殘存的兩句補寫而成。

  創作背景

  唐婉與大詩人陸遊喜結良緣,後被逼分離。唐後來改嫁同郡宗人趙士程,在一次春遊之中,恰巧與陸遊相遇於沈園。唐征得趙同意後,派人給陸送去了酒肴。陸感悵恨不已,寫了著名的《釵頭鳳》詞以致意。唐婉則以此詞相答。據說在此後不久,唐婉就在悲傷中死去。

  7.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出自宋代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難忘(wàng)。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bìn)如霜。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忘懷。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沒有地方能訴說心中的悲傷淒涼。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認不出我來了,我四處奔波早已是塵埃滿面兩鬢如霜。

  十年:指結正室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里」。

  孤墳:其妻王氏之墓。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昨夜在夢中回到了家鄉,看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無言,只有淚落千行。猜想你年年都為我柔腸寸斷,在那淒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

  幽夢:夢境隱約,故雲幽夢。

  小軒窗:指小室的窗前;

  軒:門窗。

  顧:看。

  明月夜,短松岡:蘇軾葬妻之地,

  短松:矮松。

  大陸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嶽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蘇軾的這首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它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開頭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語,感人至深。「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也是同樣的。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不思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懷。因為作者時至中年,那種共擔憂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彌篤,是一時一刻都不能清除的。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他不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以遏止。於是乎有夢,是真實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想到愛妻華年早逝,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淒涼,話說得極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癡語、情語,極大程度上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淒涼無助而又急於向人訴說的情感,格外感人。接著,「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經「鬢如霜」了。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卻要「縱使相逢」,這是一種絕望的、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無奈的,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更加深了一層。

  蘇東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而此詞寫得如夢如幻,似真非真,其間真情恐怕不是僅僅依從父命,感於身世吧。作者索於心,托於夢的確實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 」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常懷念的故鄉,在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這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而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正是東坡筆力奇崛之處,妙絕千古。「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之勝,全在於此。別後種種從何說起,只有任憑淚水傾落。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並不存在。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也令人感到無限淒涼。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回到現實上來。「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猜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而柔腸寸斷。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淒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在這裡作者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東坡此詞最後這三句,意深,痛巨,餘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明月夜,短松岡」二句,淒清幽獨,黯然魂銷。這番癡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這首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創作背景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二八(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問可知的。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裡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裡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西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8.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出自金朝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乙醜歲赴試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fén)水之上,壘(lěi)石為識(zhì),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我於乙醜年去往並州赴試,在路上恰逢一個捕獵大雁的人,他說道:「今天早晨我獵得了一隻大雁,殺掉後,大雁掉出網來,另一隻大雁淒慘的鳴叫著沒有離去,居然落地自殺了。」我因此買了這隻大雁,葬在汾水,壘起石頭作為標誌,取名為「雁丘」。和我同行的人大多為此賦詩,我也作了《雁丘詞》。從前所作不諧音律,現在我修改定下了它。

  乙醜歲:金章宗泰和五年(西元1205年),以天幹地支編年為乙醜年,當時元好問年僅十六歲。

  赴試並州:《金史·選舉志》載:金代選舉之制,由鄉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試,凡四試。明昌元年罷免鄉試。府試試期在秋八月。府試處所承安四年贈太原,共為十處。

  識:標誌。

  雁丘:嘉慶《大清一統志》:雁丘在陽曲縣西汾水旁。金元好問赴府試……累土為丘,作《雁丘詞》。

  無宮商:不協音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啊!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麼,竟會令這兩隻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

  直教:竟使。

  許:隨從。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

  雙飛客:大雁雙宿雙飛,秋去春來,故雲。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到此刻,方知這癡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癡情兒女更加癡情!

  「就中」句:這雁群中更有癡迷於愛情的。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裡應該知道,此去萬裡,形孤影單,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飛萬裡越千山,晨風暮雪,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隻,即使茍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君應」四句:萬裡長途,層雲迷漫,千山晚景,處境淒涼,形影孤單為誰奔波呢?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遊樂的地方,每當武帝出巡,總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熱鬧,而今卻是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

  「橫汾」三句:這葬雁的汾水,當年漢武帝橫渡時何等熱鬧,如今寂寞淒涼。

  平楚:楚指叢木。遠望樹梢齊平,故稱平楚。

  招魂楚些(suò)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武帝已死,招魂也無濟於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卻不會再歸來了!

  招魂楚些:《楚辭·招魂》句尾皆有「些」字。

  何嗟及:悲嘆無濟於事。

  山鬼:《楚辭·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暗啼:一作「自啼」。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雙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鶯兒燕子一般,死後化為一抔塵土。

  「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與普通鶯燕一樣都寂滅無聞變為黃土,它將聲名遠播,使天地忌妒。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將會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狂歌縱酒,尋訪雁丘墳故地,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騷人:詩人。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動、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責,問自己、問眾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巖沸騰,奔湧而出。正如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復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極處,具是何物,竟至於要生死相許?作者的詰責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引發出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歌頌。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偉。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升華。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這二句寫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雙宿雙飛。作者稱他們為「雙飛客」,賦予它們的比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從時間著墨,用高度的藝術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

  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是中:於此,在這裡面。這幾句是說大雁長期以來共同生活,既是團圓的快樂,也有離別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難以割捨的一往深情。長期以來,這對「雙飛客」早已心心相印,癡情熱愛,矢志不渝。「癡兒女」三字包含著詞人的哀婉與同情,也使人聯想到人世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癡情男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君:指殉情的大雁。這四句是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致入微的揣摩描寫。當網羅驚破雙棲夢之後,作者認為孤雁心中必然會進行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鬥爭。但這種猶豫與抉擇的過程並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後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自己形孤影單,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愛,即使茍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於是痛下決心,「自投於地而死」。「萬裡」、「千山」寫征途之遙遠,「層雲」、「暮雪」狀前景之艱難。此四句用襯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跡,交待了殉情的深層原因。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這幾句借助對歷史盛跡的追憶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橫汾路」指當年漢武帝巡幸處。「寂寞當年簫鼓」是倒裝句,即當年簫鼓寂寞。楚:即從莽,平楚就是平林。這幾句說的是,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帝王遊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後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盛與衰,喧囂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瞬間煙消雲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些,句末象聲詞。《楚辭·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這句意思是武帝已死,招魂無濟於事。山鬼自啼風雨——《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這裡說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這幾句從反面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好鋪墊。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這是從正面對大雁的稱讚。詞人展開想像,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升華。

  賞析二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馳騁豐富的想像,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對大雁殉情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襯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淒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詞作中大雁的慘死正象徵著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的禮讚,其中深深寄托了詞人進步的愛情理想。詞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襯雁丘之長存,正說明純真愛情在詞人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詞人樸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詞中寫殉情之雁不會與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正是強調其忠於愛情的精神不朽。詞人站在歷史的高度,寫出了這種精神的永不磨滅,使讀者不能不佩服他的驚人識見。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識,與遼金文學率真尚情之傳統一致,和詞人年少之浪漫癡情有關,也與《董解元西廂記》和後來元雜劇肯定個人價值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詞情節並不龐雜,行文卻騰挪多變。圍繞著開頭的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

  有大雁生前的歡樂,也有死後的淒苦,有對往事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的展望,前後照應,上下聯,寓纏綿之情於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於情語之外,清麗渾厚、溫婉蘊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元好問的詞作以雄渾博大見長。在這首詞中詞人以健筆寫柔情,熔沉雄之氣韻與柔婉之情腸於一爐,確實是柔婉之極而又沉雄之至。清人劉熙載評元好問詞時說「疏快之中,自饒深婉,亦可謂集兩宋之大成者矣」(《藝概·詞曲概》)。這首《雁丘詞》正是摧剛為柔,「疏快之中,自饒深婉」的范例。▲

  賞析三

  詞的上闕開篇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讚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這二句寫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雙宿雙飛。作者稱他們為「雙飛客」,賦予它們比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從時間著墨,用高度的藝術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歷程,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這四句是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致入微的揣摩描寫。當網羅驚破雙棲夢之後,作者認為孤雁心中必然會進行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鬥爭。但這種猶豫與抉擇的過程並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後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

  詞的下闕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後的淒苦,「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三句寫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遊,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二句意為雁死不能復生,山鬼枉自哀啼。這裡作者把寫景同抒情融為一體,用淒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這是作者對殉情大雁的禮讚。「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四句,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吊。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襯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愛情悲歌。全詞情節並不龐雜,行文卻跌蕩放誕多變。圍繞著開頭的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有大雁生前的歡樂,也有死後的淒苦,有對往事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的展望,前後照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詞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襯雁丘之長存,說明純真愛情在詞人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詞人樸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全詞情節並不龐雜,行文卻騰挪多變。圍繞著開頭的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

  詞人把寫景同抒情融為一體,用淒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地妒」二句,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

  賞析四

  此詞作於金宣宗泰和五年(1205)遺山十六歲時,雖晚年曾經改定,然大體則為原作。詞的上片在小序已敘事情梗概的基礎上追尋殉情成因:前七句以我觀物,放眼於巨大的時空中突出其長久廝守,同甘共苦、相依為命的深情厚感;後四句以我度物,模擬死雁之口,說出其殉情的原因。下片寫憑吊,前三句渲染雁丘所處環境的冷落寂寞;「招魂」二句敘述為雁招魂及雁魂之淒苦;「天也妒」二句論斷為情而死必將萬古長青;末四句點出壘築雁丘的用意。

  這首詠物詩通過對雁的生活和心理體貼入微的描寫及雁丘淒涼環境的渲染,譜寫了一曲淒惻動人的戀情悲歌,歌頌了大雁同生共死的「至情」。擬人手法的運用,打通了人與物的界限,使歌頌的「至情」擴展的世間萬物。詞以抒情為主,多用議論口吻,景因情設,隨意揮灑,將淒傷的愛情悲劇寫得跌蕩放誕澎湃,慷慨激越,可謂「婀娜中含剛健」。▲

  創作背景

  金章宗泰和五年(西元1205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並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捕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其後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 雁丘詞》。

單身優質女會員:

男生單身優質會員:

單身聯誼活動: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追蹤娜米,與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在你最愛的平台追蹤娜米

脫單秘笈

戀愛數字

男女會員

戀愛金句

時事觀察

生活圖文

諮詢服務

會員活動

活動分享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生活圖文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