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72年前的今天,1950年4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簡稱《婚姻法》)通過審議,標誌著1949年以來第一部《婚姻法》誕生。《婚姻法》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

  現代意義上的婚姻第一步從媒妁之言變為心動、表白,或介紹、相親。

  對今天的人來說,在社交平臺上脫單、相親乃至征婚都是一件比較平常的事情,而數字網路的發展使我們增加了快速結識陌生人的可能性,單身者也可以通過興趣、外貌、地區、職業或性格等特征篩選「對象」。連時下最熱的MBTI(指一種人格測試),可能也會成為標記自身性格、打聽對方性格的方式。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1張

  《胭脂扣》(1987)劇照。

  而在現實生活中,相信單身多年的讀者朋友們被家長催著相親的次數也不少,但是在上世紀初,公開征婚還是個絕對的新鮮事物。因為公開征婚其實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傳統社會也有征婚,但一般面向的只是本地熟人社會,而不是向更大的、還未形成的陌生人社會公開)

  由於民國時期處於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交接點上,隨著征婚現象的普及,婚姻狀況衍生出了千奇百怪的姿態,自由戀愛與包辦婚姻共存、新式婚禮和「妻妾成群」並行。這些故事都通過畫報資料成為了民國社會風俗史的一部分。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2張

  《老畫報裡的婚戀故事》,周利成 編著, 廣西師大出版社,2022年2月。本文資料參考自該書。

  征婚新風潮:

  「大男子主義」遺跡和奇葩廣告

  對於上世紀初的國人來說,在過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浸染下,征婚啟事的出現無疑是個激進大膽的新事物。

  最早大膽使用這一形式的文化名流,是蔡元培和章太炎,從這兩個人身上就能體現出民國時期新舊價值觀交替雜糅的特征。蔡元培的征婚啟事比較現代開放,對待女方的態度比較平等,要求女方識字、不得纏足,男方保證不會納妾,如果婚姻不和諧二人可以離婚,在現代觀念還沒有普及的二十世紀初,蔡元培的這些征婚要求可謂十分大膽激進。而章太炎的征婚啟事就「大男子主義」得多,他的征婚啟事發表在1912年北京的《順天時報》上,在地區上章太炎要求湖南湖北人最佳,北方女子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然後聲稱「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要求女方不得感染學堂裡那些平等自由糟粕價值觀,必須要有從夫之美德。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3張

  關於章太炎征婚的報導文章。圖片來自《老畫報裡的婚戀故事》,下同(劇照除外)。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4張

  蔡元培與第二任妻子黃仲玉。

  雖然槽點重重,但對於那個時代而言,敢於在社會上公開征婚,已經是很開放的做法了。

  在這些社會名流的推進下,公開征婚漸漸變成大眾行為。這些征婚啟事風格各異,有的言簡意賅,直接說明要求,有的則附庸風雅,寫一首短詩甚至長文。不過想來後者用於征婚的效果應該不會特別理想,聯想一下今天如果有人在微信上連發幾千字的小作文,應當是個挺討人嫌的行為。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5張

  《半生緣》(1997)劇照。

  除了形式,民國時期大眾征婚廣告的需求也是奇葩百出。例如1926年的《申報》披露了一則絕對奇葩的征婚廣告,這條征婚啟事由一位男子發出,該男子「25歲,曾卒業於美國著名大學,得有文學士學位,現任武漢某專校教授」,要求女方「年齡自18至23歲,籍貫不論,須身家清白,但人品只求面無麻子、身無斑點」,可能這個人對於身體不能有瑕疵這一點極為偏執,竟然在征婚啟事的最後寫著「自問具有以上之資格者,請開明詳細履歷,隨附最近之全身裸體照片,函寄武昌郵政總局揀信處轉交」。

  有誰會直接向對方寄出自己的裸照呢?這則征婚啟事估計肯定是不會得到任何回信,如果放在今天,這位文學教授肯定會在社交媒體上成為大眾口誅筆伐的笑柄。

  但奇葩的征婚啟事還不僅如此。1934年《天津商報圖畫周刊》有一則更離譜的征婚啟事,征婚男子要求對方年輕聰明,而且必須是個石女。這就不知道他圖的是什麼了。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6張

  《天津商報圖畫周刊》版面。

  信任去了哪

  在早期,刊登征婚廣告的基本都是男性,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女性征婚廣告也開始出現在報紙上,但是有個區別,如果是女子征婚的話,還是雙方婚前不見面的,只是通過書信往來確定對方是否合適,因此對女子而言自由度依舊有限。到了三十年代,這個束縛也被打破了,如果女子願意的話,可以直接邀請男子去指定地點約會見面。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7張

  《遊園驚夢》(2001)劇照。

  不過隨著征婚啟事的大眾化,一些打著征婚名義行騙的騙局也隨之湧現。

  民國時期的報紙對於這類事件也有很多記載。手段嘛,倒真是沒見得有多高明,手段粗糙的,就是女子在征婚並帶領對方見過自己父母後,表示很中意,但是要收些彩禮,成婚心切的男子往往會傾囊而出,之後就再也找不到女方的身影。手段巧妙一點的,則是在征婚的時候絕口不提彩禮的事情,表示愛情至上,等到兩個人同居一段時間後,會說家裡人做生意虧了錢,父母可能因此自殺之類的,男方也會仗義疏財,要回家打點一下的女子離開之後,從此再無音信。

  當時既沒有手機等通訊手段,也沒有普及照片,所以很多時候當行騙之人離開後,恍然大悟的另一方要去報案,卻在到了警局後發現對方連名字都是假的。因此,民國時期的報紙上刊登的這類騙局很多,但破獲征婚詐騙案的新聞,竟然一條都沒有。

  為了盡量杜絕這種情況,民國時期的一些報社會組織鵲橋會(也就是相親會),為男女雙方提供見面的機會,並且減少騙局出現的幾率。

  高調的辦空中婚禮,

  低調的讓來賓都不知道來幹嘛了

  征婚可能會意外重重,到了訂婚結婚的時候,事情也並不順利。民國時期的人們,但凡接受過一些高等教育,就會想要通過標新立異的方式表現自己的現代性,再加上舊的婚姻儀式已經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被沖擊得煙消雲散,所以婚應該怎麼結,成為了一個近乎完全由個人決定的事情。

  誇張點的,可以搞一個宏大的空中婚禮。

  1929年聖誕節,國民革命軍第十路航空司令劉沛泉與南京女子中學教師王素貞結婚,兩個人在上海虹橋機場乘坐民用一號飛機,在空中完成了婚禮。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在飛機上結婚是個很冒險的選擇,因為民用飛機在民國時期的事故率很高,開辟了雲南民用航線,乘坐者卻並不多。別說普通大眾乘坐的民用飛機了,就連作為航空司令的劉沛泉本人,都在試航時由於機場過小飛機降落時機翼受損,導致腰部受傷,不得不進入醫院休養。在同年聖誕節他繼續堅持舉行空中婚禮的時候,對大眾的沖擊力可想而知。

  當天兩個人乘坐飛機直沖雲霄,等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在機艙裡交換戒指、宣讀結婚證書,完成了一系列婚禮儀式,而後安全降落。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空中婚禮後來還被拍成了紀錄片。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8張

  空中婚禮的報導。

  低調點的,則可以讓來賓都不知道是來幹嘛的。

  1935年1月,因為不想讓朋友送禮,畫家王石之和日本夫人巖崎喜美子的婚禮沒有附上任何請柬,隻說邀請朋友們來吃飯,甚至還有很多朋友在此之前都不知道這兩人有什麼關係。一頭霧水的朋友們到了現場明白原來是場婚禮後,立刻開始制造氛圍,拉著王石之要讓他講講戀愛經過。結果王石之的發言非常簡單——「我五年前認識她,三年前通訊,一年前訂婚,今天結婚」,然後又坐了回去。

  不甘心的朋友們繼續鬧騰,要讓新婚夫婦表演一下「兩個人變三個人」。

  中文不太好的新娘在翻譯解釋了之後,還是搞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直接搖著頭說「我們不會變」。

  這對夫妻不僅低調,還算是反鬧婚先驅了。

  想把新聞搞大的,也可以轟動全國。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9張

  蔣陶結婚的報導。

  例如1932年,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和陶曾谷的婚禮。蔣夢麟和陶曾谷的前夫高仁山為摯友,後來因為政治原因,高仁山被軍閥張作霖抓捕殺害,悼念會上,蔣夢麟與陶曾谷兩人都憂傷斷腸,泣不成聲。之後,蔣夢麟便非常貼心地安慰呵護陶曾谷,對她關懷備至。最終,兩個人的感情不斷升溫,在四年之後決定結婚。當時,蔣夢麟也是家有良妻之人,為了和陶曾谷結婚,毅然選擇與妻子離婚。

  蔣夢麟和陶曾谷結婚的消息傳出,立刻震動了文化界。作為證婚人的胡適站出來發言,表示十分佩服蔣夢麟先生的勇氣,「這個婚禮可以代表一個時代變遷的象徵」,為了參加蔣夢麟的婚禮,向來畏懼妻子的胡適竟然不惜冒著讓妻子大發雷霆的風險,從窗戶上跳出來(門已被胡適妻子江冬秀鎖死)趕往現場。

  在婚禮上,蔣夢麟的發言也可謂語驚四座。

  「我一生最敬愛高仁山兄……因為愛高兄,所以我更愛他愛過的人,且更加倍地愛她,這樣才對得起亡友。」不知道亡友泉下有知,是不是會對蔣夢麟說一句謝謝。

  為婚禮準備了多少開銷?

  一分錢也沒有

  以上這些婚禮雖然現場狀況比較奇葩,好歹新郎新娘都還是靠譜的,然而畫家王君異的婚禮,則全程顯得像是個局外人。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10張

  《傾城之戀》(2009)劇照。

  王君異和妻子黃雪影的婚禮定在1935年6月4日,結果到了當天,舉行婚禮的酒樓一直找不到他的人影,直到請柬上寫的下午五點婚禮正式開始的時候,這位新郎才卡著點、慢悠悠地走進來,連衣服都沒有換,就像是個卡點坐火車的乘客。

  朋友們趕緊把這位畫家拉進去,慶幸他沒把這回事忘記就好。朋友們一邊帶著他換新郎禮服,一邊問他今天婚禮準備了多少開銷,然而王君異搖搖頭說,自己一分錢都沒有。

  於是朋友們再在現場幫著籌錢。

  錢籌完了,朋友們發現到場參加婚禮的賓客全都站著,就再問他「你準備了多少桌喜宴,一共邀請了多少人」。

  王君異繼續搖搖頭,說自己也不知道邀請了多少人,因為不知道邀請了多少人,所以也不知道該預訂多少桌。

  朋友們只好隨著現場不斷湧入的賓客,現場預訂。婚禮上不管問王君異什麼與戀愛相幹的問題,新郎都一副打死也不說的樣子。

  全程沒有雙方父母,沒有證婚人,沒有婚書,沒有禮金,連婚禮裝飾都沒有。大家湊在一起吃了頓飯,然後抹抹嘴走人。

  1934年5月26日的《天津商報圖畫周刊》也記載過一個類似的事情。這次的主人公是個普通人,在上海法租界舉行婚禮,結果婚禮結束後,結帳的時候新郎竟然發現身上的錢不夠,打算出去借,酒店又表示不能直接讓欠債的人這麼走掉,好歹得留下點能抵押的東西。結果,這個新郎竟然把新娘抵押在了現場,自己跑出去借貸。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把錢籌齊,此時新娘已經在酒店被扣留了將近一天。不知道這樣的婚禮是否會在新娘心裡留下陰影。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愛情運勢 第11張

  關於征婚騙局的報導。

  從征婚到結婚,這些趣談的出現其實也並非民國的特點,只是一來民國時期的畫報小報頗多,留下了大量記錄;二來,在二十世紀初期還沒有形成穩定而普遍的社會道德觀念,大多數事情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當作趣談,一笑了之。如果發生在今天,看看「相親遇到的奇葩對象」等話題討論,種種奇葩言行換來的只能是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另外不同的一點是,民國時期的征婚啟示上即使對對方有著智性上的要求,也不過是很模糊的「接受過教育」之類的表述,而現在的相親啟事會將這類要求不斷細化升級,不必說具體的思想觀念了,即使是像「你是否支持川普」這樣的問題,碰上較真的,也足夠兩個人吵上一架了。

  這可能是今天會給未來留下的婚戀趣談吧。

  本文系原創內容,資料參考自《老畫報裡的婚戀故事》。

  作者|宮子;

  編輯|挪冬;

  校對|劉軍。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datenami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About 娜米 33700 Articles
不用擔心找不到好對象,戀愛諮詢師 - 娜米 會根據您的喜好和條件,幫您安排與理想對象一對一排約、聯誼、交友友活動,現在就加入娜米的LINE_ID:eros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