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幾乎所有的卦裡都是有好也有壞,有吉也有兇,只有謙卦裡六爻皆吉。
謙卦上卦坤為地,下卦艮為山。就卦象來看,高大的山隱藏於地下,就好像一個人雖然內滿如山,積累得很厚實,但是外表卻和常人一樣,別人看不出來。
謙虛的人,有修養,故而受人尊敬,即便地位低下,他人也無法超越。
謙,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更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01
謙遜,是做人的美德
謙卦卦辭說:「謙,亨,君子有終。」
謙則亨,不必有別的條件。君子能夠終生堅持謙德。
《尚書》也有言:「滿招損,謙受益。」
謙遜的人,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積極進取,獲得豐厚的回報。
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和謝希深、尹師魯二人,共同為一處驛舍寫文章。
三人深思熟慮,各自成文。謝希深的文章字數最多,尹師魯的最少,全文只有三百多字。
但是尹師魯的文章結構嚴謹,遣詞造句恰到好處。歐陽修讀後,讚嘆不已,深感佩服。
晚飯後,歐陽修便去找尹師魯,誠懇地向他請教寫文章的技巧。
尹師魯被歐陽修虛心好學的精神打動,就將自己寫文章的心得與他分享,並認真點評歐陽修的文章。倆人談詩論文,直至深夜。
回到家後,歐陽修便按照尹師魯的建議,字斟句酌,重新撰文。新文章內容精煉、用詞恰當,比尹師魯的文章還要簡短。
尹師魯讀後,不禁大讚歐陽修進步快,可謂一日千里。
挑剔別人的缺點容易,正視自己的不足很難。
謙遜的人,懂得對自己負責,虛心求教從而完善自身。
心懷謙卑,積極進取,才能實現高遠志向。
02
謙和,是待人的修養
《易·系辭下》中言:「謙者,德之柄也。」
謙,是立德之本。德性高尚之人,都謙和有禮,與人為善。
所謂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修身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唯有謙德守禮、德性合一,才能贏得眾人擁戴。
曾國藩就是通過進德修業,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曾國藩初入京城為官時,浮躁、傲慢,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上司、同事都不願意與他結交,導致他在官場上舉步維艱。
但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將「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立為座右銘,每天堅持記日記反省自己的言行,修身立德。
在與人相處時,他開始變得謙和有禮、平易近人,不再剛直方正、目中無人。
當時,自恃才高的金安清,想結交曾國藩謀官職,先後六次來拜見曾國藩。曾國藩知道他雖有才華,但心術不正,是個小人 ,所以避而不見。
但是,金安清不死心,第七次終於想方設法見到了曾國藩。曾國藩雖然心裡不願意與他結交,但還是放低姿態,謙和友善地接待了他。
眾人不解為何曾國藩會對一個小人這樣謙恭,他卻認為,這類人可以敬而遠之。
與人為善,尊重別人,別人也會恭敬相待。即使是小人,也會因為受到尊重而心存感恩,不會為難友善待他之人。
正因為他德性合一、謙和友善,曾國藩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和擁戴。
唐代名臣魏征曾言:「人謙下,德歸之。」
地勢低窪,水流會積聚;而人放低姿態,對別人謙和有禮,品德自然具備。
謙和待人,不是低聲下氣、諂媚奉承,而是彬彬有禮、以德服人。
修得謙和心態,則能抵達修身立德的至高境界,贏得眾人尊重。
03
謙守,是處世的格局
謙卦初六爻的《象辭》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是守的意思,「卑以自牧」就是以謙卑自守,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
為人處世,唯有謙卑自守,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愛和尊重,為自己帶來好運和福氣。
曹操身邊有兩位謀士楊修、荀攸,二人都很有才華,命運卻完全不同。
楊修恃才自傲,不懂得收斂自己,最終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殺害。
當時,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兩軍相持不下,曹操進不能取勝,退怕人恥笑,左右為難。
一天,軍中請示口令。曹操說「雞肋」,眾人疑惑,唯有楊修開始收拾行李。
他解釋道:「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由此推測魏王曹操要撤兵。
眾人恍然大悟,也都開始收拾行裝,準備撤離。
曹操得知後大怒,說楊修惑亂軍心,便下令殺了楊修。
曹操生性多疑,不會容忍別人看穿他的心思,表現得比他睿智。
楊修才思敏捷,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丟了性命。
而荀攸則懂得謙守、大智若愚,外表文弱膽小,但是內心卻洞察一切。
他軍事才能卓越,妙計百出,幫助曹操多次取勝,然而他從不多說一個字。
荀攸足智多謀,能夠保守秘密,又懂得藏拙,曹操十分器重他,為他請求封爵。
荀攸死後,被追加謚號敬侯,備受後人尊敬。
《老子》有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真正的智者會表現得愚笨、木訥,但是他們內心通透,洞悉一切,關鍵時刻他們才會顯露才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謙守藏拙,以全其身。
為人謙守,不張揚,不炫耀,人生之路才能平坦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