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吃人造肉嗎? 給素食的福音? 恐怕難被買單!

你會吃人造肉嗎? 給素食的福音? 恐怕難被買單!-尋夢新聞

5月6日,一家名為“Beyond Meat”的“人造肉”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大漲163%,創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美股IPO的最佳表現。Beyond Meat所帶來的震盪不止於此,蝴蝶效應在美國一觸即發,大洋彼岸中國A股中的龍頭股迎來超六成的漲幅,人造肉概念股連續多日逆勢走強。

 

站在Beyond Meat背後的眾多知名投資人,包括佔股最多的KPCB和Obvious Ventures,Twitter聯合創始人Ev William、比爾·蓋茨、李嘉誠、麥當勞前任CEO Don Thompson、可口可樂CFO Kathy Waller等。

與此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消費者對“人造肉”概念的想像和猜測。

 

在大多數消費者的認知中,“人造肉”這一概念被下意識地等同於“人工製造出來的肉製品”。消費者很容易把“人造肉”和“不健康”聯繫起來。然而,中國消費者對“人造肉”的理解實際上存在偏差。“人造肉”是一種統稱,囊括了任何以人工方式在體外製造出來的“肉類替代物”,其中主要分為“植物仿生肉”和“動物培養肉”,“植物仿生肉”就是平日裡的“素肉”,“動物培養肉”也被稱為“幹細胞培養肉”。

事實上,剛剛上市的Beyond Meat製造就是“植物仿生肉”,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動物培養肉”。據Beyond Meat招股書介紹,公司開發了三種能夠匹配牛肉、豬肉和禽肉的植物產品,而他們的原料主要來自黃豌豆(yellow peas)。

你會吃人造肉嗎? 給素食的福音? 恐怕難被買單!-尋夢新聞

“所謂動物培養肉,就是通過乾細胞的培養,通過細胞的增殖達到量的變化,再分化為肌肉組織,而植物仿生肉,比如市場上的’素肉’主要是利用植物蛋白的凝膠特性,包括交聯性、結構的呈現特性以達到肉的質感。”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劉文營向搜狐科技“智研所”表示,動物培養肉目前仍處在實驗室階段,還沒有實現商業化,所以現階段全球範圍內市場上流通的人造肉產品都是植物仿生肉。

而在我國市場,所謂的“素肉”,即植物仿生肉的歷史已經十分久遠,自1980年代開始,就有素肉麵向消費者,至今已有30多年的消費歷史。

“為什麼大家會關注肉類替代物這麼一個概念?第一,全球資源的有限性,隨著世界總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98億,目前的基礎上增加25%左右,尤其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的曲線是J型曲線,現階段增速放緩,中產階級的人群增多,肉類食用量每年都在增加,這個基數乘以平均數,到2050年左右,世界肉類消費能增長到30%至40%。這對於未來肉類工業是一個比較大的困難,有一定的問題。”

“另一方面,傳統畜牧業有它不足的地方,1000克牛肉的生產需要消耗水15000升,還有飼養的土地。根據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06年測算,傳統畜牧業所消耗的水資源達到8%,同時,養殖動物產生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當量計算,排放最高達到18%,這意味著,資源禀賦跟未來持續增長的肉類消費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丁世傑博士向搜狐科技“智研所”解釋道。

人造肉的出現似乎能緩解上述困境,“肉類供應消耗大量自然資源是共識,在這一點上,如果能解決不管是社會痛點還是自然痛點,一定會有很大的商業空間,這個空間我認為才是投資人大咖認可這個概念的原因。”葉峰濤說。

你會吃人造肉嗎? 給素食的福音? 恐怕難被買單!-尋夢新聞

未成形的監管

每當面臨似乎要顛覆行業的新技術出現時,都存在其硬幣的另一面。

美國另一人造肉巨頭公司Impossible Foods的主打產品Impossible Burger(植物仿製肉)進行市場大量供應之時,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漢堡中的血紅蛋白成分錶示了保留意見。

血紅蛋白是公司利用基因工程酵母在實驗室環境下生產的動物血紅蛋白,其具有和動物體內的血紅蛋白一樣的蛋白結構,可使人造肉的質地和口味更接近真實肉,但FDA以之前從沒有人類食用過這種物質為由,拒絕承認其安全性。

“只要是食品,必然存在安全問題。監管存在於兩方面,一是生產人造肉過程中所使用的非食品組分安全,或者後期能否去除,二是整個生產過程中,工藝及工廠化需要安全監管。”丁世傑指出,由於動物培養肉還未走向市場,在此之前,會經歷一個評估階段,特別是如何進行標籤標示的問題,需要長時間的考察。

至於考察的時間,按照歐美國家動物培養肉的技術發展來看,大概三到五年時間,但丁世傑個人傾向於認為在排除技術難題的前提下,需要五到十年。

丁世傑畢業於2013年創造出世界第一塊動物培養肉的Mark Post教授實驗室,他向搜狐科技“智研所”透露,第一塊動物培養肉誕生後,這個行業又經過了一段艱苦困難的探索期,在去年開始成為投資界的熱點。Mark Post教授獲得750萬歐元風險投資,美國Memphis Meats則獲得2200多萬美元用於培養肉的研究和商品化進程。

但這一研發依舊沒有立即走向市場,丁世傑指出了其中的難點:“第一,種子細胞來源,若想生產最終的肌肉組織,一開始的細胞分離、擴大培養都是研發難點,第二就是工廠化的過程,小規模實驗室可以做出來,但是規模化的話成本極高。第三,就是讓培養肉具有和真正的肉相似的口味和質地,食品化部分也存在一定的難題。”

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所以人造肉麵臨的問題,不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有消費者的接受度、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

 

秋季養生,早起三不要,午後三不急,睡前三不宜,開啟健康模式

尋夢園

吸煙就是戒不掉?提醒:做好這4件事,盡可能減少尼古丁的傷害

尋夢園

不吃主食,減壽!《柳葉刀》研究:吃多吃少都不行,這樣吃更健康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