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當孩子咬人、打人時,家長的第1句話很重要

很多媽媽都說自己家孩子最近很喜歡咬人:

我在廚房做飯,突然聽到老公一聲尖叫「啊……」,嚇得我丟下東西就往外跑。

老公摸著自己鼻子:「兒子……居然……咬我!」

仔細一看,老公鼻頭上確有牙痕,而十個月的兒子被爸爸這一嗓子也嚇夠嗆,瞪著一雙無辜的眼睛,嘴巴撇著,立馬要哭的架勢。

這位用戶家的故事可不是個例, 「孩子愛咬人」應該是養娃的人都遇到過的問題。

《兒童微行為心理學》書中提到「 兒童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心理學解釋」。

我們只有讀懂孩子的心理,摸透孩子咬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找出更科學的應對策略。

孩子愛咬人的原因

「口欲期」探索性的咬

佛洛德曾提出一個「口欲期」的概念,他指出:

一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欲望滿足的主要途徑就是口,像吸吮、吃喝、啃咬。

文章開頭我兒子咬爸爸的鼻子,其實就是一種口欲期的咬。

口欲期的寶寶,一旦有東西蹭到嘴邊,他就會去咬。比如趴在我們肩頭時冷不丁咬一下;有時抓著我們的手突然啃起來;還有哺乳時,寶寶咬乳頭,疼得媽媽直叫。

孩子就是這樣用嘴在探索世界,咬是一種生理反應,從吃手,到啃腳丫,再到逮啥咬啥。

長牙期不舒服會咬

孩子在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長牙會刺激牙齦上的神經末梢,導致流口水、牙齦紅腫、發癢,非常不舒服。這個時候,孩子也會咬人,以緩解不適感。

模仿性地咬著玩

閨蜜的兒子胖嘟嘟的,特別可愛。她喜歡親昵地咬咬孩子小胳膊或小腳丫玩。

後來發現兒子有時也喜歡模仿她咬人。

不過,大人知道掌握一個輕重,不會咬疼,但是孩子心裡沒個數,咬起來沒輕沒重的,有時就把媽媽咬疼了咬惱了。

「物權敏感期」情急咬人

相信大家都聽過「可怕的兩歲」一說,這個年齡段,孩子自我意識萌芽,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特別護東西,自己的東西誰都不讓碰。

國外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左右孩子的哲理就是 「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

看到別人靠近自己的東西,就很敏感,而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不夠,不知道怎麼去阻止,情急之下就用咬來表達拒絕。

對恐懼的應急反應

聽一位寶媽講過,她女兒特別怕打針,每次打針時就恐慌地亂咬人,好幾次咬到她,還有一次把護士的手咬傷了。

有的孩子會對某件事、陌生環境,陌生人產生一定的恐懼感,出於自我保護,孩子就本能反應地咬人

怎麼應對愛咬人的孩子呢?

為孩子提供磨牙食品和玩具

對於「口欲期」愛亂咬和長牙期牙齦不適的孩子,我們可以提供一些磨牙食品,如磨牙餅乾、咬咬樂之類的,供孩子咬食。

給孩子提供的咬咬玩具,購買時要買安全無毒,品質有保障的;使用過程要經常清潔消毒。

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一歲半會度過「口欲期」。但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咬咬行為得不到滿足,「口欲期」有可能延長,更愛亂咬,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過度補償」。

也就是說,孩子可能到兩歲甚至更大,還喜歡吃手或咬物咬人,而且比之前咬得更頻繁更上隱。

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為孩子提供方便,讓他「咬個夠」。

讓孩子知道被他咬了會疼

當孩子模仿大人咬著玩時,我們就要注意一下跟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要把咬孩子玩當做親昵方式。

當孩子咬疼爸媽時,可以做出誇張而嚴肅的表情,或者假裝哭,說:「寶寶把我咬疼了,嗚嗚……」

用略帶痛苦的表情來表現自己的不適,孩子能更直觀地意識到他咬人是不好的,孩子理解了這點,就不會輕易咬人了。

傳授孩子細節性的交際技巧

當他因護東西、爭東西、和同伴發生矛盾時咬人,我們可以告訴他怎麼說,比如,不想給別人玩玩具,不用咬人,可以大聲說「不」來拒絕。

想玩別人玩具時,就問「我能玩玩嗎?」或者先遞上自己的玩具說「我們交換著玩吧」。

孩子的口頭語言豐富了,就不會借助肢體語言表情達意了。

早期教育專家唐納·維特默,在《從咬到擁抱》一書中,也講到孩子的情緒及社交問題:

第一步:先要讓孩子理清雙方的情緒,比如別人搶你玩具,你咬了人家,就要讓孩子明白你自己很「生氣」,而對方很「傷心」;

第二步:再讓孩子們提出解決方案,家長可從旁提供建議;

第三步:鼓勵孩子自己去修復矛盾關係。達到「從咬到擁抱」的一個和好過程。

及時給予情緒安撫

當我們知道孩子即將面對某種恐懼的事情時,提前安撫孩子的恐懼情緒,把孩子摟在懷裡,撫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告訴孩子:「別怕,媽媽在這。」讓孩子在媽媽懷裡漸漸平靜下來。

媽媽的親親和抱抱,是撫慰孩子恐懼情緒最好的安定劑。

孩子打人怎麼辦?

有的孩子不只是咬人,還喜歡打人。

如果是一歲前的孩子打人,他們一般並無惡意。可能是我們被打到時誇張的反應讓孩子誤以為是在逗他玩。

而對於1-3歲,甚至再大點的孩子打人,那就要合理引導了。

不發火,不過多指責

有一次,小魚兒和安吉在機場發生了矛盾,小魚兒先動手打哥哥。

小魚兒用巴掌來發洩對哥哥的不滿,安吉則回以拳頭表達自己內心的委屈。

這時,媽媽胡可上場了。她並沒有發火,也沒有過多指責,而是先把他們拉開。

然後一邊安慰安吉,一邊任小魚兒抱著她的大腿撒嬌。這樣一來,既避免了矛盾的升級,又平息了兩人的情緒。

很快,兄弟倆就和好了,笑著拉起了手。

面對孩子失控的情緒,媽媽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控制好局面。

用遊戲代替枯燥的說教

《超級育兒師》裡,小男孩章章一不如意就打人咬人。育兒師就設計了一張卡通圖板,把枯燥的說教,變成了遊戲式的禁止標誌。

比如圓圈裡畫個揮手踢腿打人的卡通小孩,被劃上禁止的斜杠,章章就記下了這是不能打人。

他記住這點後,育兒師就用小拇指拉勾的標誌來和孩子約定,提醒他要說到做到。

孩子打人咬人,大人講再多遍枯燥的道理往往孩子都聽不進去。但是換個更直觀、更有趣的方式,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愛

孩子感到受冷落,想引起父母關注時,也愛打人。

賈靜雯哄波妞玩,還編著歌唱波妞的可愛:「我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叫做小波妞。」波妞貼在媽媽身邊拽她的項鍊玩,母女倆很親昵。

一旁,受「冷落」的咘咘明顯吃醋了,她抿著嘴,羡慕地看著。突然受不了了,就伸出雙手一下推倒了波妞。

當媽媽問她為何推倒妹妹時,咘咘不說話,反倒撲到媽媽懷裡撒嬌求關愛。

賈靜雯立馬明白了,咘咘是見她只哄波妞玩忽略了她,為引起媽媽關注得到媽媽的愛,才故意對妹妹動手。

於是,賈靜雯替咘咘說出了心聲:「媽媽知道,你們都想讓媽媽抱是吧?」 她心疼地摟著咘咘,咘咘瞬間變得溫順可人。

正如賈靜雯說的:「小孩子鬧,你用大吼大叫,沒有用。你越跟她吼她就越大聲。大人一定要先沉住氣。」

第一句話去共情孩子,讓孩子知道我們懂他的心,彌補給孩子充足的關注和愛。

當孩子咬人、打人時,家長的第1句話很重要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說:

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當孩子因委屈咬人打人時,說一句:「我知道你受委屈了。」

當孩子因生氣咬人打人時,說一句:「你很生氣對不對?」

當孩子因恐懼咬人打人時,說一句:「別怕,我陪著你。」

當孩子因無助咬人打人時,說一句:「沒事,我來教你。」

當孩子被冷落咬人打人時,說一句:「來,媽媽抱抱。」

……

那個愛咬人、打人的小孩,更渴望父母的懷抱和疼愛。

對孩子以愛治暴,永遠是最管用的。

王晶電影《新倚天屠龍記》今日官宣主演陣容!40歲林峯出演張無忌

章子怡首部電視劇來襲!41歲卻演15歲少女,觀眾都看不下去了

張藝謀超生被罰款748萬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