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國小階段陪孩子做好3件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再累都值得

有位作家曾經說過一個殘忍的現實:

「父母的保質期很短,只有10年。過了有效期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

所以,在「父母」這個角色還有效的時間裡,一定要完成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安全感。

讓孩子打好人生的基石,將來孩子才能通過自己的力量,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父母在小學階段陪孩子做好這3件事,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1、閱讀

謝爾蓋·米哈爾科夫說:

「無論孩子們的家庭和學校生活多麼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就像被奪去了童年最可貴的財富一樣,其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

在孩子的一生中,閱讀對孩子的成長以及個人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輔助和引導作用。

進行大量的有益閱讀,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

關於閱讀這件事,沒有天生就喜歡閱讀的孩子,只有會影響孩子閱讀的家庭。

知乎上有人問: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馬伯庸回答:

「其實這事特別簡單。只要爹媽自己回家不玩手機、Pad和電腦,而是捧起書讀,就足夠了。孩子的習慣,都是來自于對大人最自然的模仿。可惜大部分人並不能做到。」

陪孩子一起閱讀,既能留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處,又能強迫自己也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也給孩子做出一個好榜樣,一舉三得。

並且陪孩子閱讀也是培養親子情感的最好方式,這不僅是一種珍貴的陪伴,更讓父母與孩子的心靈靠近。

與此同時,親子共讀也是父母向孩子灌輸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最佳方式,最終有助於孩子形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好人,如果你找不到,就讓自己成為一個;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陪孩子閱讀的父母,如果你找不到,就讓自己成為一個……孩子未來會感謝你的!

2、運動

父母普遍重視孩子的學習,往往會忽略孩子的全面發展,根據對孩子的資料調查發現,九成的孩子運動能力存在發展滯後現象……

心理學研究會發現,孩子所有的智力發展、心理的發展其實都是建立在身體發展的基礎上。當他的運動能力越強的時候,其實他的智力和心理能力發展都不會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其對孩子的影響無可估量。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培養孩子運動習慣的最好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運動,和孩子一起鍛煉成健康的體格,也和孩子一起在汗水中培養默契和親密的親子關係。

陪孩子運動,父親尤其不能缺席。

對女兒來說,和父親一起運動,是在感受父親給予的安全感的同時,自己也在學習父親身上男性堅強陽剛的一面。

對兒子來說,和父親一起運動,是培養父子間隊友般的默契,不知不覺拉近父子之間的關係。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塊慢跑,每天的清晨或者傍晚,找條空氣清新的路線。

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競技運動愛好,例如籃球、足球,讓孩子在運動中學會堅持,學會正面挑戰,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

幼年時期,是孩子發展運動習慣和運動心理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養成孩子堅持運動的習慣,孩子會受益終生。

3、玩耍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在《遊戲力》一書中提到:對父母而言,共情的表達方式和遊戲,是與孩子重建聯結的最佳方式之一。

說起會陪孩子玩的父母,孫儷和鄧超絕對榜上有名。

翻看他們微博,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裡,透著滿滿的快樂和有趣。

 

在微博中,孫儷還生動地記錄了一場鄧超父子三人的植物大戰僵屍現場,鄧超頭上掛著泡腳桶,兩個孩子拿著毛絨玩具砸爸爸。

從文字中都能看出這個家有多熱鬧,孩子玩得有多開心。

鄧超習慣了和孩子們互懟、嬉鬧,被孩子捉弄、奚落。

這個爸爸,和別的爸爸不一樣,但毫無疑問,他是個好爸爸,他給予了孩子們歡樂、有趣的童年,親子關係也更和諧。

鄧超曾在一次採訪中幸福地炫耀道: 「我是孩子最大的玩具,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當代哲學家周國平說,真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有幸福童年,為一生幸福打好基礎,而最好的做法之一就是,捨得花時間陪孩子共度歡樂時光。

陪玩,是親子關係的紐帶,是家庭教育的啟蒙力量。

教育的過程是深度的陪伴和引導。

童年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在還來得及陪伴孩子的日子,請一定好好珍惜。

好友林子聰曝光吳孟達病逝前最後一條簡訊:我先去閻王那裡報個名

知名電影主演深夜道歉

20歲的韓安冉經歷了流產、家暴、出軌,最後以離婚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