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是Dr小魚
前兩天驚聞 「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
年僅43歲!
查德維克·博斯曼在2018年因電影《黑豹》走紅,這部電影被認為是黑人電影的里程碑之一,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
早在4年前,博斯曼就已確診第三階段結腸癌,過去四年一直在與疾病鬥爭。
在43歲的大好年華裡,英年早逝,令人無限唏噓……
1
說起結腸癌,就讓我想起一件令我難忘的往事。
我家大兒子二年級的時候,有位同學的媽媽去世了,班級裡為此給他捐了款。
因為這位同學家境比較困難,父母在學校門口開了一家小小的燒臘快餐店,在深圳這個大都市裡艱難地供養一雙兒女。
我每天接送孩子都會路過他家的快餐店,時不常還買點燒鵝燒鴨豬腳回家。
直到她去世,我也想不起這位媽媽的模樣,因為她終日在店裡起早貪黑,在櫥窗案板上切肉切菜,偶爾能想起的只有有她忙碌的身影……
不過三十多歲而已,就丟下孩子而去,真是痛心無比。
擊垮她的疾病,正是結腸癌。
直結腸癌(大腸癌)確實令人擔憂,這種本來屬於老年癌症的疾病,這些年來一直有年輕化的傾向。
從90年代開始,美國55歲以下的腸癌患者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
從1994年到2018年,不到50歲的結直腸癌患者增加了50%以上,因此去世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正因為如此,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對於篩查結直腸癌的指南推薦年齡,已經從50歲提早到了45歲。
在中國,直結腸癌也已經成了高發癌症, 而且發現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
更可怕的是,中國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明顯。
中國大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是48.3歲,比美國人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69.8歲)整整年輕了20歲。
2
中國直結腸癌年輕化的原因是什麼?
還不太清楚。
但是明確的是,直結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症。
它是少數可以通過早期篩查發現的癌症。
據美國2006年—2012年的統計結果,局部(local)結腸癌的五年相對存活率是90%以上,而區域性(regional)的則會降到70%左右,發展成轉移性(distant)後存活率更是只有10%上下。
什麼意思?
意思是,如果能早期發現結腸癌,存活率可以達到90%,而到晚期才發現的話,存活率只有10%。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不是每一種癌症都那麼容易早期發現。
比如攝護腺癌、卵巢癌就不容易進行早期篩查。
只有乳癌、宮頸癌、結直腸癌以及肺癌等少數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的篩查發現,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
為什麼結腸癌可以預防?
因為結腸癌是一種發展緩慢的癌症。
它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發病機理和逐步惡化過程。
1期結直腸癌可以用手術等局部手段切除,就解決了。
而4期結直腸癌轉移到了周圍組織,甚至別的器官。除了手術還需要放化療等,治療效果並不那麼樂觀。
根據科學家研究,從一個細胞出現突變開始異常生長,到變成良性的息肉,再到晚期結直腸癌,平均需要20年以上。
結腸癌約90%是腸息肉演化而來,從腺瘤性息肉演變為癌變,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
只要在息肉階段發現並切除,就能預防腸癌。
所以,早期發現息肉很關鍵。
發現腸息肉最好的檢查——腸鏡檢查。
腸鏡不僅可以直接檢查腸道,同時還可以去除可疑的病變。
結腸鏡去除息肉
4
什麼時候開始做腸鏡?
2018年《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專家共識》的推薦篩查人群為40-75歲的一般人群。
以城市人群為優先對象(城市地區的發病率明顯高於農村地區)。
有直結腸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需要更早一點進行腸鏡篩查。
更詳細地篩查方案可以在每年體檢的時候咨詢醫生。
多久做一次腸鏡?
如果第一次腸鏡沒有發現特殊情況,官方推薦是5~10年後再做。
如果上次腸鏡確實發現了息肉並且切除了,建議1年左右再去復查一次。
如果沒有問題了,就可以3~5年後再復查。
做腸鏡痛嗎?
現在有「無痛腸鏡」,打一針「幸福牛奶」(異丙醇),做個甜美的夢,醒來就做完了。
5
如何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吸煙、過度飲酒、過多攝入紅肉及加工肉制品、缺乏體力活動等,還跟家族史、遺傳因素及其它腸道疾病等有關。
對於預防大腸癌來講, 健康飲食尤為重要。
飲食結構和習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患大腸癌的風險,特別是以下兩點:
1、少吃紅肉和加工過的肉制品
熏肉,火腿,香腸等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這些煙熏醃制的加工肉類中通常還加有防腐劑。
2、多吃高纖維食物。
促進排便,減少廢物和毒素對腸壁細胞的傷害,可以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大腸癌早期症狀既不明顯也不典型,非常容易被漏診。
常見症狀包括便血,黑便,排便習慣改變(突然便秘或腹瀉,次數增多,排便不盡等),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變形等),腹脹腹痛,不明原因的貧血或體重減輕等等。
目前中國適齡人群做腸鏡的比例還很低。
40歲左右的朋友,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今年體檢,不妨預約腸鏡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