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相親節目內幕:從2010年火到現在,多少女嘉賓是「演員」

  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這一大型生活服務節目,從2010年1月開播至今,整整走過了10個年頭,熱度卻依然不見消退。遙想當年,緊跟其後興起了大量同類相親節目,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這些節目也貢獻了大量高討論度的社會話題,無論是拜金女還是裝窮男,都一度是大家熱議的對象。為什麼以《非誠勿擾》為典型代表的相親節目那麼火?這其中的內幕又有多少人知曉呢?今天就來共同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國內相親節目內幕:從2010年火到現在,多少女嘉賓是「演員」?

事實上,和很多成功本土化的節目一樣,《非誠勿擾》當初也是從模仿開始的,《Take Me Out》是一檔英國的約會節目,同樣是30位女生等待她們各自的「真命天子」,原版當年在海外獲得了可觀的收視率。而當《非誠勿擾》呈現在我們國內觀眾眼前時,我們也看到了諸多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方方面面:女強人事業有成卻被貼上「大齡剩女」標簽;外表低調的富豪還沒來得及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就被集體滅燈;外表清純的女嘉賓私生活被曝光不得不被除名……以《非誠勿擾》為首的相親節目,之所以能在國內取得成功,並長盛不衰,不得不說有這樣幾個原因:1,中國單身男女多,男女比例失衡,剩男剩女都渴求步入婚姻,就算不參加節目,也希望從節目中學到別人的經驗;2,貼合觀眾心理,話題容易引發社會討論,比如拜金這一點,當年一個寧願坐在BMW車上哭的馬諾激起了巨大的輿論;還有其他原因,就是炒作等。

  喧騰和熱鬧背後,我們多少也聽說過一些傳聞,比如說:《非誠勿擾》這類相親節目,裡面的嘉賓都是演員,就連觀眾的舉動也經過編導精心的設計,等等真真假假不一而足。其實,這些相親節目,不盡然都是假的,而表演成分也確實存在,這都是為了取得不錯的節目效果。要知道,節目畢竟是節目,為了精彩的播出效果和不錯的收視率,再加上這類節目對真實性的要求並不高,難免不會摻雜虛假的成分。至於女嘉賓是否都是演員,我們以《非誠勿擾》為例,裡面有一部分是「演員」,也就是所謂的托,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真實的素人,她們也經過了嚴格的篩選,才得以懷揣尋找真愛的願望站在了舞臺上。男嘉賓也是一樣,說起來,多年前,筆者曾有一位大學老師在課堂上告訴學生們,自己試過報名參加《非誠勿擾》,無奈的是沒能通過篩選,他打趣道是自己掉髮比較嚴重。可見這些相親節目就是真真假假的,內幕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黑暗,也並非完全真實。

  非誠們會一直火下去嗎?這幾年也湧現了越來越多有創意有熱度的電視節目,而非誠們以它們的獨特性一直保有不錯的收視率,或許當中國沒有那麼多剩男剩女的時候,就是這類節目熱度真正消退的那天吧。

26年後,《年輪》12位主演今安在?大都已改行,張世會成一級演員

bian

27歲日本全職媽媽的一天,5點30起床化妝、做家務,看完著實令人羡慕

world

因《父母愛情》哥哥爆紅,妹妹3登春晚,卻無人知他們是親兄妹

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