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不像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個禮物。
它最具情懷,也最應景,在這個雙節重合的時刻,也最貼合中國人對「家」的特殊情愫。
就連海報,都是這樣的「頭像堆疊」型,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是《權遊》穿越。
這也是《家鄉》最自豪的地方:它幾乎找齊了中國咖位最足的導演和演員,幾乎用中國喜劇界整界出動的方式,讓你有「看到就是賺到」的滿滿幸福感。
與沉穩厚重的《中國》比,《家鄉》更加親切。
如果說《中國》是截取了大歷史中的小人物,那《家鄉》則選取了小地方裡的小人物。
它以主題短片的形式,展現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北京、河北、貴陽、浙江、陜西、東北等等)各個地區的人情風貌。
每部短片長度30分鐘左右,全片片長153分鐘,五個短片之間或有交疊,但不影響故事的獨立性,基本都是以「家鄉」的切入。
10月1日看完《我和我的家鄉》後,間隔了一天我又帶著父母二刷了這部電影,觀影後我依然難掩激動的心情,還是想從每個獨立故事的角度,繼續和大家聊聊《家鄉》讓我們又哭又笑的源頭。
1、《北京好人》,寧浩的怪誕
寧浩的故事延續了《中國》裡的好人張北京,葛優主演。
驚喜的是,《平原上的夏洛克》素人主演張占義竟然飾演了葛優的河北表舅。
這是一個看病的故事。在北京送外賣的表舅生病了,甲狀腺瘤,來找張北京借貸。
敘舊半天,這錢沒捨得掏出來。
臨走,表舅給張北京兩袋大白兔,喚起了他的「良心」,於是兩人互換身份,為了給表舅治病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最終發生離奇反轉的烏龍故事。
別說,這個故事,頗有寧浩黑色幽默的喜劇風范。
甚至連笑點設置,都很有《瘋狂》系列的風格,讓人忍俊不禁。
劇中無論是又貧嘴又善良的北京人張北京,還是雖然有點端著,但熱心腸的玲子,都能讓北京人有種親切的家鄉味。
寧浩的開篇其實很好,它沒有對準什麼宏大的主題,反而從「錢」的尷尬展開。
你看,親情最怕「錢」的考驗,可相反,最能考驗親情的,也是錢。
這種尷尬,將家鄉以及更多家鄉的人帶了出來,一種老北京百年積淀的善良和樸實,就像葛優最後吹出的蒲公英一樣,
生根發芽。
2、《天上掉下個UFO》,陳思誠的小心思
跟《好人北京》相比,陳思誠導演的《天上掉下個UFO》又是另一種風格。
貴州的一個小村莊裡,除了UFO事件,央視兩位記者前去調查。
一路鬧出了很多笑話,到了目的地卻發現,有人用柴油偽造UFO出現的痕跡。
一來二去,村長和兩位記者最終發現,
這個UFO只是村莊裡愛好發明的黃大寶(有點手工耿的味道)DIY的一款飛行器。
在故事結構和反轉程度上,《UFO》雖然不如《北京好人》來得暢快,但卻是最歡鬧的一個。
黃渤王寶強加劉昊然,把整部《家鄉》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尤其王寶強坐著「滾蛋」一路滾下,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濃濃的鄉音,黃渤那句「牛愛服歐」,一聽就像真的回到了貴州。
作為彩蛋出現的佟麗婭,也頗有初戀一般的驚艷。
在家鄉和個人情感表達上,《UFO》做得很好。
同時,陳思誠還暗戳戳為春節檔的《唐探》打了個前站。
3、《最後一課》,徐崢的親情
徐崢很聰明,他懂喜劇——這次的他乾脆不走純喜劇路線,反而走悲喜劇。
一個生活在瑞士的老教師,因腦梗罹患老年癡呆,記憶停留在了自己在鄉村支教的最後一節課裡。
兒子兒媳沒辦法,千里迢迢回到家鄉,曾經范老師最後一堂課的地方。
在當地村委書記和村長的配合下,全村人配合范老師演了這樣一出戲。
沒想到在最關鍵的時候,一位小朋友的失誤讓一切努力成了泡影。
劇的前半段是鬧劇一般的布景和設置,後半段是意識流的時空轉換。
在現實和意識的場景交換中,展示了這個地方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從范老師的視角裡,看到了這30年的變遷。
一句話:曾經的夢,實現了,曾經的畫,變成了現實。
范偉老師的表演,為《最後一課》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對一個多年盡職老教師的刻畫,簡直到了極致。就連順腳踢走一隻雞,都如此自然。
之所以把他的未來設定在瑞士,我覺得有兩重含義。
首先,1992年鄉村的環境、瑞士的環境以及如今村莊裡的環境,三點對比,方突出變化之大。
其次,老了以後能在瑞士(國外)任教,說明了范老師的執教水準,也更加突出了他的高風亮節。
在農村教小學生,是他真的一心撲在教育上,而不是其他原因。
對於老師,這是極致的偉大。
對於家鄉,這是極致的貢獻。
一村莊人為了他,夢回92演一出真誠的戲碼,順便找回自我,也就不值得稀奇了。
這是變化,不僅是環境的變化,也是人的變化。兩者相輔相成,造就了家鄉的「變與不變」。
4、《回鄉之路》,鄧超的雙面
喜劇的鄧超和嚴肅的鄧超,你選哪個?
相信大多數觀眾是後者。
不過這次的五個短劇中,《回家之路》質量能排在前三。
一個出身在陜北的「小混混」,在回家鄉參加校慶的路上遇到了直播大咖閆老師。
一番套近乎,動不動掙幾個億的大老板鄧超,希望閆老師幫忙帶貨賣陜北的蘋果。
一路上各種鄉情回憶,閆老師眼看被打動。
可最終證明,鄧超是一個手裡連幾千塊飯錢都掏不出的騙子。
可校慶慶典裡,一個小學生的講話讓劇情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其實在劇作結構上,《回鄉》是最接地氣的。
公路片的結構,流暢的線性敘事,企業家和小商販之間的反差營造的喜劇效果,雖然段子老舊,但工整到位,能讓觀眾會心一笑。
這次喜劇裡的鄧超,也絲毫不尬,演技頂流。
時不時出現在喜劇片中吳京,還真是讓人無法忘卻的亮點。
如果說范老師因病回家是無私奉獻,那鄧超閆妮成功後返鄉則是對赤子之心最好的詮釋。
從鄧超嘴裡的蘋果,到臺下一個個胸前滿是胸章的防沙衛士。
《回鄉之路》用一個反轉,完成了對英雄的最好致敬。
當然,閆妮和鄧超是新一代的英雄。
因為讓大山綠起來的英雄們完成了使命,可讓鄉親們富起來的英雄們,使命才剛剛開始。
5、《神筆馬亮》,《夏洛》的底蘊
《馬亮》和《夏洛》一脈相承,劇作沒有用真實的地名,沿襲了「西虹市」宇宙的架構,讓觀眾的疏離感少了很多。
故事依舊是閆飛彭大魔的個人風格,甚至馬麗的人設都沒變。
馬亮想去扶貧村扶貧,懷孕的妻子卻想讓她去俄國留學藝術。
勸說不成,又怕妻子動了胎氣。去扶貧的馬亮只能瞞著妻子制造「在俄國留學」的假象。
一邊幹著扶貧的工作,一邊在妻子打電話查崗時「實力轉換」俄國的場景。
最終在一次孕照拍攝裡,漏了陷……
這種小短劇,開心麻花很有經驗。在「悍妻弱夫」的設置和分隔兩地的時空中,造成了很多荒唐的搞笑事件。
劇也十分緊湊,因為虛擬的地名,不會抽離現實,所以有沉浸感。
尤其沈騰和馬麗組合以後,沈騰那個賤兮兮的妻管嚴的樣子,讓人一看就想笑。
如果沒有記錯,《神筆馬亮》是整部電影裡笑聲最密集的段落。
村長和門捷列夫的反差,平頭廁所沒紙了,辣目洋子去推火車頭廁所……一個個對經典的致敬,不管有沒有看過,這都是麻花的厲害之處。
他們就是能讓你笑。
最後馬麗登上觀景臺,一番十分「官方」的演講,眼看尷尬的氣氛襲來,沈騰一句「是觀景臺不是主席臺」,成功化解。
高,實在是高!
五部短劇都給大家做了介紹,相信不少觀眾或多或少都能收獲歡笑和淚水。
無論你在哪兒,每個中國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這些故事裡和家鄉的重合之處,這種共識,也會匯成濃濃的思鄉之情。
這是《家鄉》最大的成功,它選取了中國人最大眾化的認知的「家鄉」,然後植入了個體情感。
我們愛自己的家鄉。
這種愛紮根於個人情感,是最樸素的情懷。
這種愛有時候需要歌頌,有時候也需要努力表達。
只要把足夠真誠的東西呈現在銀幕上,就足夠柔軟,也足夠讓人感動。
這種柔軟,才最真實,這種感動,才最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