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演繹《周漁的火車》:女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這兩個男人

  文|雯子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過這樣一段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走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對於女人周漁來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仙湖,她的愛始於仙湖,也終於仙湖。

  周漁是鞏俐在早期作品《周漁的火車》中飾演的一個角色。在她的形象被《花木蘭》毀得面目全非時,我突然非常想念那個在電影裡穿著紅色的老式連衣裙,仍然光彩奪目的鞏俐。

  電影《周漁的火車》是由北村小說《 周漁的喊叫》改編而成。簡單來說是個文藝偏執女青年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的故事,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一個俗氣的三角戀的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01

  這是個愛而不得的故事。

  在瓷器上作畫的女藝術家周漁,在一個偶然的舞會上,認識了年輕詩人陳清。

  相較於美麗而驕傲的周漁,陳清是卑微而愚笨的,整場舞會,他都不敢和周漁說上一句話,在舞會結束的時候,卻把一封信塞給了她。

  這是一首情詩:

  我在夢裡看見你

  猶如一團流動的水汽

  你不經意的舞蹈

  逐漸淹沒了我

  淹沒了夜晚

  淹沒了你自己

  這首朦朧充滿愛意的詩使周漁著了迷,她深深地愛上了寫詩的男人陳清。

  在愛的指引下,周漁經歷了七八個小時火車的顛簸,來到了陳清所在的省城。在昏暗的小房子裡,她看見了陳清。

  在這場愛情裡,周漁一開始就是狂熱的,主動的,她在狹窄的書的過道裡,和陳清面對面,她把自己溫熱的身子緊緊貼過去,不容許陳清有一絲動彈,然後就是溫柔地、深情地親吻,直到兩個年輕的身體化成了水……

  為了陳清,周漁開始了每周兩次的火車之旅,她全身心地愛著陳清,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甚至不惜變賣所有珍藏的瓷器,只為幫陳清出詩集。

  她的愛那樣不顧一切,那樣蕩氣回腸。

  可是,周漁的愛卻讓懦弱的陳清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詩人的清高與孤傲,讓他無法坦然接受周漁的給予。他更願意讓自己的愛情,永遠活在詩裡。

  "為了讓你聽見我的話,有時候變得纖細。微風吹起鱔魚的冰裂。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軟得如同你的皮膚。她溢出了我的仙湖,由你完全充滿,完全充滿……"

  最終,他選擇了逃避,去了西藏。

  陳清的離去,戳破了周漁對愛情的美好幻想。

  周漁是一個極端的完美主義者,正因為如此,她比尋常的人愛得更純粹,也會痛得更深切。

  她依舊一周趕兩趟火車,穩重而神聖,孤寂而熱烈,她用這種方式來祭奠自己的愛情,也用這種方式來撫慰自己的心靈。

  她從未在追求愛情的路上停下腳步,直到車毀人亡,她墜入湖泊,永遠地把自己交給了命運的"仙湖"。

  我能體會到周漁那種愛而不得的煎熬,愛而不舍的絕望。

  其實不僅是愛情,我們在很多時候,面對很多事情,都只能被迫接受,無力抗爭,無法改變。

  只是,不管是周漁,還是其他陷於愛情中的人,都應該明白一點:

  愛情向來就是昂貴的奢侈品,單方面的所有奔赴與努力都是徒勞,因為,愛情的發生,光有愛沒用,相愛才有用。

  02

  這是個得非所愛的故事。

  當周漁反覆輾轉火車上時,無比疲憊的她終於倒在了火車上,也因此遇見了她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張強。

  張強和陳清是兩個世界的人,如果說陳清是活在理想中,那麼張強就是生中世俗間,如果說陳清是陽春白雪,那麼張強就是下裡巴人。

  陳清是詩人,張強是獸醫。他粗野、強壯,充滿力量。

  陳清援藏之後,周漁主動把自己交給了張強,但是,激情過後,周漁的眼睛裡滴下了滾燙的淚珠,那一刻,她是慌亂的,內疚的。

  張強對周漁的愛是赤裸裸的,不加修飾的。因為周漁想要找到陳清詩中的仙湖,張強便義無反顧地陪她去找,在雨中,在風中,在漫天的霧氣中。

  當周漁終於看到仙湖時,才發現仙湖並不像詩中所寫的那般模樣,它只是一個死水塘,是靜默的一潭死水,隨時有會幹涸。

  張強安慰周漁:"你心中有它就有,心中沒有,它真的就沒有。"

  當周漁決定去找陳清的時候,即便張強的內心有再多的不舍,他也沒有挽留。

  因為他知道,周漁的心只是在他這裡逗留過,卻從來沒有屬於過他。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周漁為什麼不選擇愛她的張強,而一直對陳清念念不忘。

  直到人到中年,再次看這部影片,我突然讀懂了周漁的心,一顆為愛不將就的心。

  記得陳清曾經問過周漁,你是喜歡我的詩,還是喜歡我的人呢?

  周漁回答,我喜歡詩人。

  這便是周漁愛上陳清的原因吧。她早已經把詩和人,人和愛,愛和夢,夢和現實混為一談了。對於她來說,陳清就是她的夢,她奔跑在現實與夢的邊緣,她觸摸著夢,感受著夢,不願醒來。

  周漁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愛情,所以也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即使陳清不是良人,她知道,張強也不會是。

  因為,張強不會懂仙湖的美麗。

  03

  這是一個關於希望的故事。

  影片的最後,周漁重新踏上了去西藏的火車,她願意再次追逐情人,相比求而不得,她更願意勇敢嘗試。

  不幸的是,在向高原進發時,周漁不得不換乘汽車,結果汽車出了意外,栽入了一個湖泊,周漁最終把自己交給了命運的"仙湖"。

  這可能是最好的結局吧。

  周漁無需揣測見到陳清後,他會是什麼反應,她帶著滿腔的愛和期待永遠留在了最接近陳清的那個湖泊,她將會在這裡,和自己理想的愛情,相守一生,至死不渝。

  周漁曾說:"我喜歡搭車這種流浪的感覺,只要你把它當作你的家,你就不會覺得孤獨。"

  所以她不斷上車,不斷下車,始終行走在尋找愛的路上。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遇到愛情,我們總是容易迷失自己,我們不斷地失去,又不斷地尋找。

  世間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幸運,能夠一次就遇見和自己相親相愛的人。

  大部分人,都是要經歷幾個愛而不得的人,才能一步步地走向完整,走向成熟。

  周漁後把自己的碎花裙子換成了紅色的,陽光打在她身上,明朗而又悲傷。

  她愛著,也被愛著,她憧憬著,又失落著。

  她不過是個如萬千女子般普通的女子,對愛充滿詩意的想像。

  周漁的愛情究竟在哪裡?

  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的愛情在哪裡?

  我想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臺詞:

  心裡有則有,心裡沒有才是真的沒有了。

  願愛你所愛。

  你不用跋山涉水去到他身邊,而是他長途跋涉、不辭辛勞來尋找你。

  我是雯子,一手生活一手娃,寫字烹茶學種花。關註[雯子育兒],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走!

《偽裝者》5年了:三兄弟成一線,女配都火了,女主默默無聞

身價上億的明星平時生活都吸什麼煙?

90歲於洋與妻子楊靜露面,滿頭白髮身材變胖,老藝術家氣質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