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雲嘎主演音樂劇《在遠方》:扮演快遞小哥,唱平凡人的歌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實習生 旺珍

  「我們經常收快遞,對快遞小哥很親切,但只是面對面那一剎那交流。去倉庫以後你才知道,他們從早晨開始一單一單分流物品,再一個一個打電話,這是非常龐雜的工作。如果沒有強大的耐心,一天兩天可以,但要日復一日是不可能的。」在音樂劇《在遠方》裡,「人氣小生」阿雲嘎扮演了快遞小哥姚遠,感觸頗多。

  《在遠方》劇照

  不只是日復一日地重復工作,他觀察,快遞員還得看人臉色,「有時候也不知道別人因為什麼不高興,送快遞被罵一頓,但他們還是面帶微笑走了。希望這個戲能讓大家看到這群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平凡英雄,給他們更多微笑與溫暖。」

  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看來,阿雲嘎是極其愛惜羽毛的人,看到對方如此投入一部原創音樂劇,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認真的準備,堅定了他把《在遠方》引進門的決心。

  1月7日-10日,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出的《在遠方》登陸文化廣場,成為劇院「年末大戲」之一。過去9年,文化廣場的年末大戲以國際音樂劇為主,品質和口碑都有保證,這是第一部加入年末大戲的華語原創音樂劇。

  《在遠方》由同名電視劇改編。原作編劇申捷親自操刀,將54集的電視劇壓縮進兩個多小時,講述了上世紀末的「黑快遞」姚遠與兄弟們在躲避稽查途中,與稽查隊長女兒路曉歐相識,從而引發一系列笑中帶淚的故事。

  這是一部聚焦現實題材的原創音樂劇:從姚遠的奮鬥入手,講述平凡人的生活,以小見大,展現中國快遞行業二十餘年的發展變遷。

  「有時候我們拿西方作品回來,是很好,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情緒和情懷。《在遠方》講述的是父母那一輩的拼搏,我們這一代人太幸福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為我們的幸福做了很多貢獻。」

  阿雲嘎認為,在各大城市拼搏的年輕人也需要關註,《在遠方》正好給他們加油打氣,「挫折也好,悲傷也好,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能量和勇氣,以及創造個人價值的鼓舞。」

  不僅擔綱主演,阿雲嘎還被點燃創作激情,一口氣寫了7首曲子,和音樂總監金培達、執行音樂總監張筱真組成音樂創作陣容。

  「我寫的音樂乍一聽吧也挺簡單的,但是用心寫出來的。這個故事是講父輩的‘草根文化’,那個年代他們哪兒見過什麼西洋的東西?所以高大上的音樂不適合,就得要質樸、要直給。」

  回憶創作過程,阿雲嘎說,金培達定了一個整體的方向,所以風格統一,三位作曲不存在「打架」的情況。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常常熬到晚上12點,有時候為了準確還原情境,阿雲嘎免不了要開口試唱。

  「我們不能老用別人的方式,別的語言其實很好敘述,漢語敘述起來確實很難。」阿雲嘎感慨,原創音樂劇不容易,「怎麼把中國特色的音樂劇,做出自己的一個體系,我們還在探索的過程中,我也在學習的過程中。」

  「姚遠特別質樸、特別重情義,把所有人放第一位,自己放第二位,有一股奉獻精神。這個時代特別需要這種人。」夏振凱同樣飾演了姚遠,為了把兩位男主區分開來,阿雲嘎和夏振凱自帶家鄉氣質,會分別唱蒙語的rap、溫州話的rap。

  安悅溪飾演路曉歐,負責粉紅色和夢幻的部分。在她看來,這是一個勇敢、真誠、獨立的女性,「雖然以採訪的目的接近了姚遠,但她陪伴著姚遠一路成長,自己也在成長。」

  和阿雲嘎一樣,孫博身兼兩職,不僅擔任戲劇指導,還演了二叔一角,和姚遠牽絆甚深。

  「二叔平時很照顧大家,年紀大了,又不想成為大家的拖累。」孫博感覺,二叔很像他身邊的一些人,那些「多餘」的人,那些被忽視的人,「希望這個角色能喚醒大家對這些人的關註,也希望這些不服老、還有餘熱的人,能在生活裡被好好對待。」

  孫博說,《在遠方》就是要把平凡人的歌唱出來,「這部劇就是獻給有理想的或者在理想道路上奮鬥的人。」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張艷

91歲李光曦和茅迪芳罕碰面,談笑自如不顯老,加一起快200歲

曾志偉被楊受成暴打,大哥鄧光榮出面調解,查清真相說「該打」

吳孟達葬禮上,出現3個不同尋常的信號,網友:大馬遺願疑點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