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宥維、金子涵到孟美岐,「話題工具人」已成流量明星新價值

兩天之內,孟美岐與周傳雄兩個不同時代的藝人頻繁在熱搜同框。

先是綜藝《天賜的聲音》視訊截圖引發爭議,孟美岐出現在「導師席」,周傳雄出現在「參賽者」席,讓大眾嘩然。

  什麼時候,一個出道不足五年,連首經典代表作都沒有的新人,也有資格給出道三十餘年,在90年代、2000年初炙手可熱的大前輩當導師了?

這是大部分網友的第一反應,孟美岐因此成為全網吐槽對象。

熱度發酵至頂峰後,《天賜的聲音》節目組、孟美岐團隊不約而同出來辟謠:孟美岐不是導師,更沒有點評過周傳雄。

幾個小時後,周傳雄也發文調和,表達了上節目為交流音樂,不分前後輩的態度。

一場流量愛豆當導師點評資深音樂人當鬧劇,最終只是一個烏龍?

是,也不是。

烏龍在於節目中的身份,《天賜的聲音》的確沒有設置導師,節目中的嘉賓主要分為三類:常駐音樂合夥人、飛行音樂合夥人、點評團。

本季常駐合夥人有陶喆、張韻涵、胡彥斌、孟美岐,周傳雄是飛行合夥人,飛行合夥人表演後可以選擇一個常駐,若對方也選了自己,便能合作一首歌。

所以理論上來說不存在導師,只存在音樂人間的互選,現場周傳雄選擇了陶喆,但被對方婉拒,所以合作失敗,這中間並沒孟美岐什麼事。

所謂孟美岐是導師、點評大前輩都屬於烏龍解讀。

但,這個烏龍也不是毫無根據,因為按節目規則來看,常駐合夥人可以與點評團一起評價飛行合夥人的現場表演,並且有搶人權利。

簡單來說,他們雖然不是導師,卻擁有導師的部分權利,如果不把重點放在前後輩的音樂「合作」上,很容易產生孟美岐是導師的誤會。

不過,大批網友「斷章取義」把焦點放在孟美岐與周傳雄資歷差距的根源,其實在兩人以常駐和飛行身份同臺時,便已經鋪好了。

常駐嘉賓裡陶喆等人皆是周傳雄的後輩,但客觀來說,這些音樂人都擁有國民度較高的經典代表作,在樂壇有一定的地位。

唯有孟美岐是例外,她資歷淺,沒有過硬作品,甚至,還有著流量愛豆標簽。

相對於其他常駐合夥人,她與登上節目的飛行合作人更為貼近,節目組把她放在這個位置,明顯有資歷、實力皆撐不起身份的跡象。

客觀來說,如果不是因為這檔節目實在沒什麼人氣,即使沒有周傳雄出現,純粹從孟美岐與陶喆、張韻涵等人平起平坐,也會引發批評聲。

如今周傳雄的現身,是一個導火索,是點燃嘉賓資歷差距的導火索,也是點燃孟美岐為何成為常駐音樂合夥人的導火索。

簡而言之,孟美岐當下的爭議,在她出現在常駐合夥人席位時,便已註定。

節目組是否預見這個「註定局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當下話題來看,孟美岐顯然已經成了節目的「熱度工具人」。

無論她被批還是澄清誤會、被同情,對節目來說,都是一次宣傳發酵機會。

而同樣的情況,在近兩年的綜藝裡頻繁出現,最為典型的便是兩檔競演類綜藝,《演員請就位》及《我就是演員》,流量藝人皆是節目熱度擔當。

《演員請就位》被網友戲稱「愛豆請就位」,九強團隊一半以上的位置都被愛豆藝人占領,而節目第一個爆點話題,便是流量小鮮肉陳宥維創造的。

原因無他,唯有太差,與人氣、市場定位相比過於差的那種差。

演戲控制不好五官,哭戲宛如嚼口香糖,但這樣的他在現場擁有大量粉絲助陣,節目組最初的市場評級給了他勝過黃奕、馬蘇等人的S級。

後續又出現了何昶希等人,過差的演技與頻繁收獲的S卡、A卡實在無法匹配,導演們越力挺,觀眾們越不滿,批評聲將這檔綜藝頻繁送上熱搜。

是看好這些流量藝人的演戲潛力,還是看好他們身上自帶的爭議熱度?節目組不可能直接給出答案,但觀眾大多都有同樣的看點。

到了《我就是演員》,流量藝人的「熱度工具人」擔當更加直白化,這檔節目官宣之前,網友們便紛紛發聲不要再捧愛豆當演員。

但節目組仍舊邀請了大批愛豆、流量花生,總導演特地發文為愛豆站臺,節目未播,關於流量藝人的爭議便已經擁有大量熱度。

很有趣,在《我就是演員》已播出內容裡,幾位導師頻繁輸出兩個犀利觀點:一、沒有表演天賦盡量不當演員;二、實力不足盡量不要跨界。

愛豆藝人大部分都中了招,既沒有天賦又跨了界的流量愛豆金子涵,成了完美代表,導師以她為題輸出了大量觀點,熱搜一個接一個。

這一現象讓普通網友拍手叫好,因為大眾苦流量久矣,苦沒有演技卻靠人氣頻繁演戲的流量更久,恨不得行業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

這一現象也同時惹怒了藝人粉絲,既然不支持跨界,又何必請我家愛豆?又想要藝人熱度,又不願捧他們,這不是卸磨殺驢嗎?

兩檔綜藝,選擇了兩種不同的態度面對流量藝人。

《演員請就位》選擇挺,演得再差也給機會,普通觀眾批判,藝人粉絲讚賞,《我就是演員》選擇批,普通觀眾讚賞,藝人粉絲批判。

但,無論粉絲力挺還是批評,無論大眾反對還是支持,藝人各有不同收獲,平臺卻穩賺不虧,因為批評與支持聲,足以創造讓綜藝不被熱搜淘汰的話題。

這便是當下流量藝人的價值,他們失去了觀眾的信任,卻仍舊是話題擔當。

回顧流量變更史,你會發現制作方對流量藝人商業價值的挖掘,一時在與時俱進。

第一階段是流量紅利期,流量藝人影響力驚人,推進了不少粉絲爆劇面世,資本找到其中的規律,提出了「IP+流量=爆款」的論調。

這一論備受詬病,卻也讓第一代流量為制作方創作了許多價值,至今雖然在影視作品上已經不靈驗,卻也被轉嫁到商務代言、雜誌等業務上了。

第二階段是流量再生期,行業逐漸發現粉絲的購買力並不能完全撐起一部影視作品,但他們可以催生影視作品知名度擴張。

粉絲可以在熱搜話題等方面貢獻很大力量,推進影視劇宣傳,於是,制作方開始採用流量與實力派混搭的制作模式,實力擔當有了,人氣擔當也有了。

第三階段是後流量時代,也就是當下,粉絲購買力基本全轉向商務代言,宣傳能力只能撐起前期熱度,口碑與熱度成長主要靠普通觀眾。

直觀來看,似乎流量已經不靈了,到了市場淘汰他們的時刻,但,資本對人氣的挖掘永遠不會停歇,他們很巧妙將流量的負面性轉化為價值。

觀眾對流量越反感,他們的話題價值便越高,無論節目組卸磨殺驢與大眾站在同一戰績,還是逆反力挺流量,都能借批評聲登上熱度巔峰。

粉絲對流量的維護,觀眾對流量厭惡情緒,都沒有被他們浪費,人們對流量的態度在變化,資本對流量的挖掘也在變化,贏家的永遠是他們。

這一現象,很有趣,也很無奈。

很多影視人都有過這樣的吐槽「沒有差演員,只差導演」,實力差的演員是導演選的,糟糕的鏡頭是導演同意過的,差演員當道,先是導演選擇了縱容。

流量同樣如此,緊抓他們價值不放手的是制作方,如今進入後流量時代,連流量負面話題也不放過的,同樣是行業,只要他們不放手,流量便永遠是工具。

吳孟達生前和太太同框照曝光,侯珊燕氣質極佳,如今卻已滿身疲憊

馬伊琍離婚後越穿越年輕,寬鬆T恤都能穿出骨感美,不像44歲

金鷹女神禮服竟重達30斤,網友:完全是靠宋茜的顏值撐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