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與繼母夏伯根:僅差5歲卻不離不棄半世紀,母子情感動眾人

  電影《你好,李煥英》,一時間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賈玲的媽媽叫李煥英。作為新人導演賈玲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票房表現無疑是成功的,這份成功不僅得益於賈玲在影片中表現出來的真情實感,更是基於廣大觀眾發自內心對於母親的熱愛。

  《你好,李煥英》

  不同於其他影片大多數情侶一起去看的,《你好李煥英》的觀眾大多數帶著媽媽一起去的,無一例外紛紛被感動地淚流滿面。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對於母愛的宣傳,母愛是偉大的這一觀點早已深入人心。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同樣的在人類的感情裡,對於母親的孝順也是內心深處的一種本能。

  曾經網路上有人發起了一項「人生十大遺憾」的投票,「子欲養而親不待」排名第二,高居榜首的是後悔年少時沒有好好讀書導致長大後湊數其間。由此可見,贍養父母是所有人心中共同的感情。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我們的偉大領袖鄧小平,早年因為參加革命而未能侍奉在母親身邊,直至母親去世都未曾見上一面。於是,他將對於母親的這份愛,延續到了繼母夏伯根身上。

  雖然夏媽媽比他隻大了五歲,但是他對她謹守晚輩的禮節,正是他的這一份尊重,使得全家人對於這位新成員分外親切。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相處中,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鄧小平一家與夏伯根始終互相扶持,不離不棄。

  鄧小平

  「賢娃子,這就是你後媽」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更是推進了世界歷史的發展,他的名字也稱為21世紀世界上最響亮的名字之一。

  然而,鄧小平這個名字並非是他的本名,父親給他取名為鄧先聖,但是上學之後私塾先生認為這個名字不好,便把他的名字改為鄧希賢。鄧希賢這個名字伴隨了他幾十年,不管是去國外留學還是回國任教都叫鄧希賢。

  直到一九二七年,國民黨白色恐怖籠罩了整個中國,為了適應在白色恐怖環境下從事秘密工作的需要,他將名字改為了「鄧小平」。

  從16歲遠離家鄉去往法國留學開始,鄧小平便再也沒有回過四川老家。從國外留學歸來之後,他便投身於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中去。

  鄧小平

  在此期間他的親生母親淡氏由於積勞成疾早已離世,而父親又續弦娶了夏伯根為妻子,父親在某次歸家途中又不幸遭到敵人謀害,家中這一系列變故發生時,他都身在距家千里之外的革命最前線。

  因此,父母的身後事他並未到場親自辦理,繼母夏伯根也從未與他見過一面。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被分配到重慶工作,才有了他們的第一次相見。

  夏伯根得知丈夫的大兒子就在重慶之時,十分想要和他見上一面,於是和鄧小平的舅舅淡以興一起來到重慶尋親。當他們來到西南政治局大門口之時,警衛員卻不相信他們是鄧小平的親人。畢竟夏伯根比小平同志隻大了五歲,在外人看來她怎麼可能會是小平的娘呢!

  夏伯根

  幾經交涉之後,兩人終於在晚上見到了鄧小平,一見面舅甥兩人就拉起了家常:「賢娃子,這就是你後媽。你老子死後全靠她一個人撐起了你們這個家,她還救過遊擊隊員呢!」

  聽到淡以興這樣介紹自己,夏伯根還有些不好意思,她緊張地搓了搓手對鄧小平說:「聽說你回來了,我們就想過來看看你。」

  她怎麼也沒想到,鄧小平會邀請她留下來:「夏媽媽,留下來跟我們一起生活吧,以後我們給您養老送終。」

  聽到這番話後,這位勞累了半生的母親不禁眼淚直流,從此以後她便與鄧小平一家生活在了一起。

  鄧小平夫婦與繼母夏伯根合影

  她隻身一人撐起了這個家

  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同志當時也在現場,她一直以為鄧小平只剩下舅舅這麼一個長輩,沒想到還有個繼母尚在人世。但是了解了情況之後,她和小平同志一樣也將夏伯根當做媽媽一樣看待,平時在家就跟著孩子們一起喊她「奶奶」。

  夏伯根的身世也十分不幸,早在她幼年時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是四川嘉陵江上面的一個船工,從小生活十分窮苦。生於舊社會的她,早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嫁人為妻,誰知生下女兒沒幾年丈夫又重病不治,也離她而去了。

  於是在別人的介紹下,夏伯根帶著與前夫的女兒嫁給了鄧小平的父親鄧紹昌,並再生了一個女兒。然而她的命運並未從此一帆風順,1936年的一天,鄧紹昌從重慶回四川老家的路上,也不幸遇害,苦命的夏伯根又守了寡。

  就這樣,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女兒住在鄧家,終生再未改嫁,隻身一人撐起了這個家。直到與鄧小平相認後,跟隨這個兒子過了幾年好日子,但是沒怎麼享福又迎來了時代的考驗。

  鄧小平和夫人卓琳

  那是1969年,鄧小平和夫人卓琳被分配到江西工廠勞力,此時夏伯根和孩子們也搬出了中南海,祖孫一道在外面獨自生活。

  考慮到母親年紀大了,獨自跟孩子們在京十分不方便,鄧小平想要母親跟自己一起前往江西。沒想到,沒等他們說話,夏伯根早已收拾好了行李打算跟他們一起走,因為她也放下不下兒子和兒媳。

  在江西勞力的日子,是艱辛而苦悶的。由於卓琳身體不好,當時已經60歲高齡的鄧小平把所有的苦活累活全部攬在了自己身上。而這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老母親,也一直跟著兒子和兒媳,為他們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雜活。

  在這段難熬的日子裡,繼母用她的樂觀和慈愛影響著所有人,給了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在此戰勝艱難困苦的決心。

  「我們三個人,一個都不能少,少了哪個都活不成。」這是這段日子裡,鄧小平經常念叨的一句話,可見這位母親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

  鄧小平

  熬過難熬的日子 就是幸福和美滿

  有了孫輩之後,鄧小平和卓琳都跟著孩子們一起喊夏伯根「奶奶」,等下一輩出生之後,他們又跟著一起喊「老祖」。有了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對夏伯根的尊重,她在這個大家庭裡,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大家長。

  但是她從來不擺長輩的架子,孩子們都很喜歡她,有什麼心裡話都愛跟她說。兒媳婦卓琳與她的關係也很好,對她的感情更像是對一位媽媽,而並非僅僅是對一位繼婆母。

  在鄧小平去世後,夏伯根心裡過不去這個坎,延續幾天在醫院裡不吃不喝。卓琳便跑去跟她重復鄧小平在江西勞力時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我們三個人,一個都不能少,少了哪個都活不成。」現在小平已經不在了,她要努力把母親給留住。

  此後,卓琳與家人更加細心地照顧夏伯根,這位老人一直活到了101歲高齡,身後兒孫滿堂,而她與鄧小平夫婦這對超越了半個世紀的母子情,也感動了一代人。

  鄧小平夫人卓琳與夏伯根老人

  「家庭是個好東西」

  鄧小平同志少年時便離開家鄉遠赴他國,回國後更是南征北戰四處流浪,所以他對親人的掛念始終放在心上,因此也更加珍惜大家庭的溫暖,他曾公開表示過:「家庭是個好東西」。

  從新中國成立後,他便把繼母和妹妹留在了身邊一起生活,此後無論是入京赴職還是下江西勞力,始終把這位老母親帶在身邊。

  因為在小平心裡,只有夏媽媽在,這個家庭才是完整的,他的心才是踏實的,所以他說的那句話是發自肺腑的心底之言,而非籠絡人心的泛泛而談。

  孔聖人就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家齊才能國治天下平。我們的偉大領袖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周總理曾經說過,舊社會的封建家庭會束縛我們,所以我們要反抗;但是如今新社會下,家庭不再束縛我們了,老一代人曾經養育我們長大,我們就應該贍養他們。

  周總理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開化,家庭這一最基礎的社會單元面臨著最嚴重的沖擊。如今的年輕人們多數不願意走進婚姻,更不願意養育孩子。但與之相對應的,我們國家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將會變得越來越多,讓他們老有所養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責任。

  據說有一種小鳥能夠飛越太平洋,它靠的只是一截樹枝。它把樹枝銜在嘴裡,累了困了餓了,就把樹枝扔在水面上,自己站在上面休息睡覺捕魚吃。這個樹枝就像是我們的家庭一樣,它可以包容我們的疲憊,給我們一個休息的港灣。

  但家庭的美滿需要自己的用心經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贍養老人不僅能夠幫助社會減輕負擔,更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就像是小鳥銜著的那截小樹枝一樣,雖然很累,但是沒有它就飛不到幸福的彼岸。

貓系禮服look又來了,講真的,張含韻挺適合這一身裝扮的

陳凱歌沒有江郎才盡,《霸王別姬》之後再無佳作的原因只有一個

金莎對盛況沒有心動感覺,拒絕了又後悔,多半是臉不夠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