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女神的神仙愛情裡,橫著一個難搞婆婆?

  《婆婆和媽媽》第二季這節目相當神奇,即便沒看節目的人也在網路熱門流傳的CUT裡找到一個個極為戳情緒的點。

  童年女神陳松伶本來是網路上「神仙愛情」的傳說之一。這位曾經的港劇女主角是收視福將,卻沉寂多年,讓我們掛念不已。

  

  盡管經歷坎坷,但她還是找到了真愛她的張鐸,姐弟戀的結果很好,陳松伶身體需要照顧的時候張鐸也一直不離不棄……直到《婆婆和媽媽2》裡,張鐸媽媽出現了。

  

  張鐸媽媽在真人秀裡登場,就是一個「兒寶媽」,她一進門,如同一個樹袋熊一樣黏緊兒子。

  

  婆婆眼裡幾乎看不到陳松伶這個兒媳婦,還要陳松伶自己提醒「我在這」。

  

  三個人共處一室時,陳松伶仿佛一個隱形人,經常被婆婆忽視。

  

  陳松伶想給張鐸媽媽多買點衣服,張鐸媽媽一直不同意,理由是孩子掙錢不容易,但看起來身體語言也是很不耐煩,都是一把推開的。

  

  而陳松伶與張鐸媽媽獨處時更難了,兩人結伴去菜市場去買菜。陳松伶想吃牛肚。張鐸媽媽最後卻買了牛腩。張鐸媽媽解釋說,是因為牛肚貴,也不好處理。陳松伶失落地戳破真相:是因為張鐸喜歡吃牛腩,張鐸媽媽才買的牛腩。

  

  張鐸讓媽媽把媳婦也當自己親女兒,但張鐸媽媽似乎很難做到。婆媳一起回家,陳松伶詢問婆婆:「可以拍照嗎?」 她久久不回應。

  

  她說這個問句就不誠懇,要是親女兒不會這麼問,會直接喊媽拍照,「你太讓我憋得慌了」。這個兒媳婦,真是怎麼做都很難。

  

  張鐸媽媽就是大型雙標現場。

  

  包餃子的時候陳松伶搟皮,只得到張鐸媽媽的挑刺。

  

  張鐸胡亂一拍,卻能得到張鐸媽媽的無條件好評。

  有客人在,張鐸媽媽都對別人更親熱。劉蕓和張萌一起過來作客包餃子,張鐸媽媽說和張萌、劉蕓在一起沒有距離感,自己就喜歡年輕人相處。

  尷尬的是,當時陳松伶就站在背後默默幹活……

  

  張鐸媽媽和陳松伶相處不好,有文化地區上的原因。陳松伶是香港人,張鐸媽媽是東北人,吃飯、生活,各種習慣都不一樣。

  

  兩個人生活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張鐸媽媽從東北帶了很多兒子喜歡吃的東西來,就一定要讓陳松伶也吃,非要讓她吃大蒜加麵包,幾次三番強行塞過去。

  

  張鐸媽媽一到陳松伶家裡,就把每個椅子上面都蓋上了毛巾,還覺得這樣乾淨。

  

  從下一集預告來看,張鐸媽媽對於兒子兒媳不生孩子這件事可能還是有心結。看起來張鐸媽媽是比較傳統的擇偶觀念,可能姐弟戀的年齡差也是她心裡說不出來的不痛快。

  這個故事和通常的婆媳矛盾不同的是,張鐸兒子從來沒有作壁上觀,他每次都能及時阻止他媽媽的老觀念,站在公平角度說話。

  

  張鐸媽媽非要讓陳松伶吃東西,張鐸就說「人家不吃」;

  

  張鐸媽媽非要在屋裡蓋毛巾,張鐸說咱家也不是浴室。

  

  看得出來婆媳關係是張鐸家的老問題,但張鐸在跟陳松伶準備迎接媽媽來的時候一直在開玩笑,緩解她的緊張情緒。

  

  他喜歡開玩笑這個習慣我也很喜歡,能化解很多尷尬的場面。而且就算是玩笑裡也是對妻子的支持,暗示妻子,婆婆來了,我們小家庭的邊界會守住。

  

  他們夫妻對婆婆喜歡干涉生活這個習慣也做了充分準備:在婆婆來之前就標好領地,哪些是婆婆可以動的,哪些是陳松伶的私人地方,讓婆婆不要動的。(一開始看這個覺得陳松伶也太嚴格了,看到婆婆來才知道這是有備而來的防禦。)

  

  由於貼標簽互不干涉這個是兒子介紹的規矩,所以婆婆沒反對,但是趁他們夫妻睡著的時候,張鐸媽媽又偷偷給撕了進入他們的臥室。婆婆很難接受「我在兒子兒媳家活動也要有邊界意識」這種觀點,不會跟兒子爭辯,只是不照做。

  

  而張鐸不但每次都能站在講道理的一邊(考慮到都是陳松伶講道理他基本都站陳松伶了),還能在夫妻獨處時給她很安心的情感聲援:你沒錯,我支持你,你開心就行。

  

  他化解矛盾的方式也不激烈,都是順著來的。陳松伶想給婆婆買東西婆婆都不高興,陳松伶逛街也逛得無趣又疲憊,張鐸就直接說那回家吧不用逛了,反正媽媽怎麼都不行。張鐸媽媽立刻態度就變了,表態自己要高興點。

  

  他既不會讓陳松伶感覺到被冷落,也會教她放松下來。當陳松伶感到挫敗時,張鐸就讓她不要勉強自己。

  

  這種局面張鐸的家庭教育有關係。

  

  媽媽是「兒寶媽」,但張鐸不是「媽寶男」。張鐸的爸爸就很講道理。因此在張鐸的成長環境裡,一直有除了媽媽之外的其他方向在指引著。

  

  張鐸媽媽出發到北京之前,聊起兒子的優點滔滔不絕。

  

  張鐸爸爸就跟張鐸媽媽說,別一個勁的誇兒子,多感受陳松伶的好,主動表揚:「我覺得她的優點很多。」

  

  張鐸媽媽來了北京之後,張鐸爸爸還準備了一封寫給張鐸媽的信,信中寫道:希望張鐸媽媽多正視媳婦的優點,出現矛盾多找自身原因,一定要考慮陳松伶的感受。

  

  甚至張鐸和爸爸及時叫停媽媽給自己「加戲」的思路都是一樣的,也是很了解媽媽的套路了。

  

  張鐸爸爸當面和電話裡告訴張鐸媽媽,正常說話就行,不要說話像演戲。

  

  張鐸媽媽在勸陳松伶吃麵包大蒜時會忽悠出不存在的東北習俗;在回溯自己和陳松伶因為洗碗發生的矛盾時又會講出不符合事實的版本。這種「加戲」發生時,張鐸都直接說發生過的事實,讓媽媽以事實為準。

  

  張鐸陳松伶這對還有個可借鏡的地方是,小家庭和大家庭保持距離,除了日常拜訪之外,不要把所有人都牽涉在一起,夫妻感情還是夫妻之間的事情。即便是在《婆婆和媽媽2》是有了婆婆和小兩口一起生活的任務,但夫妻之間的感情主導還是張鐸和陳松伶生活的主導。

  

  張鐸一直在拒絕媽媽越界。

  

  當媽媽來看他們時,張鐸說的是:「歡迎你到我們家來。」張鐸媽媽糾正他:「不對,什麼到你家來,我家也是你家,你家也是我家。」

  

  張鐸聽到的第一反應是:「你要這麼說,那你買票回去吧。」

  

  之後出現問題,張鐸直接指出是媽媽的不對,讓媽媽停止情緒。

  

  陳松伶也是一個非典型的兒媳婦。雖然張鐸媽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她還是在不卑不亢地努力著。

  

  一方面是對長輩的錯誤不妥協,堅持自己的道理,而且講話還挺硬氣。讓婆婆不要滿地鋪毛巾,她說的:「不好,我以為你要賣房子了,把我房子賣了。」——潛臺詞,這是我的房子。

  

  另一方面,陳松伶還是會很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對張鐸媽媽好,希望張鐸媽媽能把自己當做親女兒看待,盡量化解矛盾。

  

  這依然是跟陳松伶的成長背景有關係:她經歷很坎坷,盡管和父母關係不完美,但仍然還是為自己父母已經不在了感到遺憾,所以現在想得到來自長輩的友好,希望自己能對長輩好一點。

  

  陳松伶的經歷很坎坷,曾經多次被騙受傷,14歲就進入演藝圈,被父母當作賺錢機器,不停地工作。陳松伶想要完成學業,但卻遭到家暴,於是她很早就與父母斷絕關係,搬到乾媽家裡住。

  

  和親生父母斷絕關係後,陳松伶還曾將自己的演藝事務交由乾媽的兩個女兒打理。但沒想到,後來她卻被信任的幹姐妹卷走多年積蓄。

  

  她與親生父母和好後,她的父親卻突發心臟病去世。雪上加霜的是,陳松伶患上了卵巢囊腫,身體需要調養,在這之後又患上了憂鬱症。

  

  幸運的是,她拍戲認識了比她小八歲的張鐸。

  

  在陳松伶低谷時期,張鐸陪伴她走出憂鬱,也治愈了她過去缺失的情感需求。

  

  他還承諾一輩子陪伴陳松伶,讓陳松伶安心。

  

  兩個人參加的另一檔節目裡面有一個「再求婚」的環節。

  

  陳松伶選擇主動向張鐸進行「再求婚」。她說:「我知道我們兩個一定會白頭偕老的,但是我也知道,就只有我們兩個了。你懂我意思嗎?」

  

  張鐸的回應溫暖且堅定,不管有沒有孩子,他都認定陳松伶是和自己白頭偕老的那個人。這一點也是太讚了,贏過了很多繁殖癌男性。

  

  當時陳松伶口誤將「你願意娶我嗎」說成了「你願意嫁給我嗎」。而張鐸也沒有糾正她,而是順著回應陳松伶:「我願意嫁給你。」——措辭裡也是突破男性本位的。

  

  張鐸是個反思和總結人,他演家庭劇也常常會借劇中劇情思考自己的婚姻生活。

  

  也許是總有張鐸爸爸和張鐸的提醒,張鐸媽媽至少知道一個道理,以後的日子,終究是兒子和兒媳過的,還是夫妻感情好最重要。

  

  《婆婆和媽媽2》裡,每個小家庭多少都能看出成長環境(俗稱原生家庭,可是這個詞已經泛濫到我有點不想用了),對一個人親密關係建立的影響。

  

  杜淳和楊子是在比較父權的東方式家庭裡長大的,他們對待孩子和妻子的態度也還是那種丈夫為中心的,他們更在意自己在「養家」上的貢獻,也比較在意自己身為丈夫和父親的權威。

  

  而侯佩岑則是因為母親對她曾經有嚴格的管教,而導致她是一個特別曲折迂回想太多的人。關於她的夫妻關係,網評一直在「她好令人窒息」和「她老公好令人窒息」之間來回遊走,具體的我們之後單獨再講。

  

  但是陳松伶張鐸這一家,雖然有矛盾,有委屈,但總的來說還是讓我覺得有希望有快樂,而且很有借鏡意義的。

  

  陳松伶和張鐸的成長環境都不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是他們都是在吸取正向的部分,克服負向的部分,盡量去做一個理性的成年人,以夫妻之間的相互愛惜和尊重出發,在相愛的基礎上處理大家庭的關係。

  

  沒有人可以在完美環境之下長大,但是努力去走到更好的方向上,把生活過好,還是可以做到的。

身家百億的富商得了腦癌,竟然想用這種方式「永生」

王麗坤、張國強主演當代農村劇《經山歷海》央視熱播,導演楊亞洲:整部戲邊拍邊改

劉濤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