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懸崖之上》主演於和偉:把人物演成人

央視網消息:在各種影視劇裡演不同類型的人物,除了名字已家喻戶曉的明星,還有一種演員則屬於「臉熟但叫不上來名」的范疇。近些年,他們中的不少人因為塑造出了一些熱播劇中的話題角色而逐漸有了「名氣」,有人甚至都擁有了自己的「粉絲後援會」,於和偉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都不知道,於和偉曾在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當過多年文藝兵。作為張藝謀新片《懸崖之上》的主演之一,於和偉參加了由央視網、央視影音和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致敬無名英烈 傳遞英雄信念」主題交流活動。活動在武警北京總隊某支隊舉辦,一到現場見到武警官兵,於和偉在自我介紹前都會先敬上一個軍禮,然後再開口道:「我是於和偉,曾經也是一名軍人。」

(「致敬無名英烈 傳遞英雄信念」主題交流活動現場)

《懸崖之上》之前,於和偉最近的一個「出圈」角色就是《覺醒年代》裡的「陳獨秀」。這一講述從新文化運動到共產黨建立這段歷史的主旋律電視劇以影評網站9.3分的高分落幕,他塑造的「陳仲甫先生」讓一個原本只能通過書本了解的人物形象在許多觀眾心中變得立體飽滿起來。

主旋律片不好拍,它承載著「寓教於樂」的意義。這次拍《懸崖之上》,導演張藝謀就說,因為是主旋律,所以反而更要好看,能讓觀眾入戲,主動去思考更多,這樣才有價值。

「大家喜歡這個人物,才會注意到他的喜怒哀樂,關註他的命運。」片子好不好看,有導演在把關,而給片中角色賦予人格魅力,則是演員於和偉一直在琢磨的事。

這次並非於和偉和張藝謀的第一次合作。初次合作的《堅如磐石》拍到一半,張藝謀就問他願不願意繼續參演自己的下一部戲,「應該去刻畫、歌頌那些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們」,兩人一拍即合,也就是這部《懸崖之上》。

(於和偉《懸崖之上》劇照,圖源:於和偉工作室)

在新版《三國演義》裡演了劉備,又在《軍師聯盟》裡演了曹操,人物經典,反差極大。這些年,社交平臺上的網友對於和偉演技津津樂道的一句形容——「三分天下得其二」,便由來於此。

說自己「有幸」接到張藝謀的第一部諜戰片,既「受寵若驚」,又是個不小的挑戰。在以往的角色中,於和偉往往是張揚的、外放的,這次需要收著演。他飾演的周乙,冷靜老練、沉著機敏,內心情緒翻湧卻喜怒不形於色。眾所周知,所謂「不動聲色」,一不留神就容易演成「面癱」。

(於和偉接受央視網記者專訪)

怎麼去表達內斂?於和偉舉了個例子。有場戲是他親眼看著張譯扮演的張憲臣被槍斃,劇本裡對這一場景只有一句描述,於和偉想了想,決定加根煙做道具。一是這根煙可以轉移注意力,從劇中人物來說不讓自己眼睜睜地看著戰友死掉,二是讓周乙有些事可做,通過肢體語言的細節傳遞感情。

張藝謀在電影裡刻畫了一個自己心中的諜戰世界,肅殺、凜冽、凌厲,茫茫大雪。為追求這一效果,劇組在東北拍戲,最冷的時候能達到零下四十度。於和偉回憶經常是說不了幾句臺詞就開始不由得發抖,只能盡量控制住接著演。

片中周乙有個相當帥氣的徒手滅火鏡頭,外界猜測是替身,畢竟能看出火已經明顯燒到了手指,於和偉出來辟謠說這是自己的絕活。拍攝時導演問他是不是燒到了,他神色淡定地說沒有,後來路演,他笑著說誰疼誰知道,只是拍戲時顧不上罷了。

(於和偉接受央視網記者專訪)

專訪時,記者把觀眾形容他是「3D列印式」立體演技的比喻解釋給他聽,他很高興,因為這也是他定給自己的目標。演人,演活人,在於和偉看來,這才是演員的第一要務。從進入角色的那一刻起,就要把戲中人物當成一個真正的活人看待,狀態真實,行為合乎邏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這個人物也就不再只是個扁平的軀殼。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於和偉都會讓他們染上煙火氣,這一點是共通的。

「接著奏樂接著舞」之前在短視訊平臺火了,有人調侃他辛苦拍了二十年戲,結果靠一句臺詞和一個「吐口水」的畫面才被更多人記住了名字。於和偉也納悶,他開始主動去接觸這些潮流,剪了相幹的惡搞視訊發布到自己的帳號上,採訪時連「yyds」這種網路詞匯都能張口就來。在他看來,這也是觀眾對他演技另一種形式的肯定,「演員嘛,與時俱進,這樣挺好的。」於和偉說。

2003年,張國立之子張默在校毆打童瑤,次年老師黃定宇被開除

劉詩詩夫妻帶兒子遊玩,吳奇隆已顯老,網友:當爺爺的年紀才生子

《鏡雙城》官宣殺青,李易峰陳鈺琪主演,光看劇照熬夜也要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