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微電影《信仰 我的1927》全國首映,學生「主演」再現先輩革命事跡

  廣東廣雅中學不僅是教書育人的百年名校,也曾是培養進步青年的革命搖籃,這裡曾走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楊匏安。4月29日上午,在廣東廣雅中學,「重溫崢嶸歲月 跟著電影學黨史」暨公益微電影《信仰 我的1927》全國首映式舉行。《信仰 我的1927》是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指導,荔灣區委宣傳部、區委組織部、區教育局、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策劃,荔灣區青少年宮、區青少年語言與戲劇藝術團制作的公益微電影,是首部記錄廣州起義革命先驅、傑出的無產階級女革命家宋維靜同志青年時期真實事跡的主旋律影片。

  影片以1927年廣州起義為時代背景,通過講述女主人公宋維靜在廣州參加大革命、投身廣州起義的奮鬥故事,生動再現了一百年前匯聚在廣州的共產黨人青春的形象,以及他們為黨、為國家、為人民作出的奉獻和犧牲。影片中,宋維靜是廣州起義隊伍中年齡最小的女戰士,年僅17歲,還是廣東「省立一中」(現廣東廣雅中學)的學生;大革命失敗後,她迎著血雨腥風,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立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革命理想高於天」,影片以回憶的電影藝術手段,讓在場的觀眾們重溫了建黨初期的種種艱辛,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首映式上,影片的編劇、導演、廣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郭東文以及部分主演同觀眾分享了電影的背後故事。「從2020年11月開始劇本創作,奔赴佛山影視城、沙面、大元帥府、永慶坊、廣雅中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等多地取景,並經市、區主管部門的多次指導和評議,歷時近6個月完成;我本人也在其中扮演了宋維靜的父親。」郭東文說。

  本片的主要演員均來自荔灣區青少年語言與戲劇藝術團。劉樂琳同學扮演青年時期的宋維靜,她將一個在革命鬥爭中積極追求革命理想的青年共產黨員形象表現得十分出彩;活潑勇敢的共青團員林向瑾由郭雨鑫同學扮演,她以少年人特有的執著表現了對先進思想和先進組織的不懈追求。參演本片的還有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話劇演員胡煒,他扮演宋維靜的老師,是帶領宋維靜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人物。

  兩代青年人跨越了百年進行對話,劉樂琳、郭雨鑫均表示通過電影的拍攝,得到了一次終身難忘的精神洗禮。劉樂琳是一名大二學生,是一名團員和入黨積極份子,她說:「(女主角)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入團入黨的,跟我們現在不一樣。我們更該珍惜當下的生活,因為這是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生命換來的。」郭雨鑫今年15歲,她表示,要扮演一名歷史人物,必須去了解人物的想法,她要去理解為什麼主人公能在那麼嚴格的形勢下堅定信念、保存實力、堅持工作。

  以拍攝微電影的形式鍛煉、激勵青少年,在荔灣區並不是首次嘗試。三年前,荔灣區藝教結合語言與戲劇藝術項目也曾拍攝扶貧微電影《荔枝媽媽》,受到了老師、學生的歡迎。「每個人都喜歡看電影,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們選擇青少年喜歡的形式進行創作,讓參與者和觀看者通過電影學習革命精神、奮鬥精神。」荔灣區教育局黨組成員、荔灣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督學羅錦虹表示。

  廣州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荔灣區幾套班子相幹負責人,區各部門、各街道代表,區教育系統師生代表,廣雅中學學生代表參加。

  據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荔灣區充分運用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開展了一系列黨史宣講活動,打造了一批紅色文藝精品,全面掀起了黨史學習教育熱潮。《信仰 我的1927》首映式選在宋維靜同志的母校,就是為了進一步增強紅色文化的影響力,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接下來,該電影還將在荔灣區各大影院、社區、文化廣場、企業、學校等場合進行巡回展映,並登陸各大網路平臺放映。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多 通訊員 荔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雪明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湯南

「拼單名媛」被誰塑造

新《香蜜》演得太爛,盛一倫不自然,女主演網紅臉,真的涼透了?

83版《射雕英雄傳》38年:16位演員去世,每位都是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