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1.4億!口碑平平的《你的婚禮》憑什麼票房完勝《懸崖之上》?

「很想感謝坐在我旁邊一直在哭的妹妹,在我一直摳腳趾的時候提醒我,我正在看一部感人的愛情電影。」目前《你的婚禮》豆瓣熱評第一這樣寫道。

這部豆瓣還未開分、貓淘開分分別是8.4、8.2分的青春愛情片在上映首日拿到的票房是:1.4億。遠超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的6000萬票房。《懸崖之上》的貓淘評分分別是:9.2、9.1分。

《你的婚禮》票房成就有多炸裂呢?炸裂到貢獻了4月30日近七成的市場份額,首日成就基本與大年初一開畫的《刺殺小說家》持平,在今年僅次於《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

實際上在預售階段,《你的婚禮》就穩居預售票房排行榜第一的位置,還是貓眼第六部想看人生破百萬的國產片。影片上映後票房更是快速飆升,《懸崖之上》被狠狠甩在了後面。

目前貓眼對兩部影片的票房預測分別是:9.49億和4.28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影片應該會無懸念奪取五一檔票房冠軍,並成為小四老師監制的、豆瓣4.0、主演同樣是章若楠的《如果聲音不記得》之後又一部國產愛情片爆款。

和它的前輩一樣,就是這樣一部在評價上引發觀眾分裂、口碑遠不算高的電影,票房卻一路高歌猛進。這種反差又一次構成了華語愛情片的「票房玄學」。

問題是:《你的婚禮》票房為什麼能這麼炸?又憑什麼票房完勝《懸崖之上》?

  劇情降維版《那些年》+演技降維版許光漢

很多觀眾都看出了,這部青春愛情片處處充滿了《那些年》的痕跡。

但一樣是「好哭」題材,《你的婚禮》與《那些年》並不相同,影片從故事質感到情感表達,都拉開了一條迥異的審美線。相比《那些年》小清新、笑淚交加、引發共情的影片風格,《你的婚禮》的精神師承是更接近韓式無腦煽情。

因為它原本就被認為是改編自韓國同名愛情片,韓版《你的婚禮》是2017年金英光、樸寶英主演的一部電影,被稱為韓國版《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上映就引爆了票房,沖上了韓國日票房榜首,奪走了《與神同行2》的票房冠軍寶座。

青春愛情片向來善於創造市場奇跡。去年的《如果聲音不記得》,就在豆瓣評分4.0的情況下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市場成就。

  本片有著較為成熟的文檔基礎。再加上光線成熟的青春、愛情片操刀經驗,只要保證一個豆瓣5分+、貓淘8.8+的國產愛情電影及格基準線,票房當然是不成問題的。

但至少在貓淘這個部分,影片甚至連及格線都沒達到。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周瀟齊和尤詠慈長達15年的愛情長跑故事。幾乎可以視作《那些年》在平行宇宙的另一個版本,前半段輕松搞笑,後半段是淚點,雖然我並不能理解前半部分到底有什麼好哭的,但據媒體報導稱,有觀眾表示從頭哭到尾。

對此也有觀眾評論:坐下來就開始哭,從影片開始哭到結尾,這是有多傷心啊。

影片雖然講述的是愛情長跑故事,但很多劇情都被觀眾認為過分俗套,導演韓天到底算不算將青春時期的歡笑和眼淚真實完美地呈現給觀眾了呢?很多人的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如果去除許光漢的老公濾鏡,很容易發現男主的行為堪稱渣男,和女主在一起之前,男主是有交往了半年的女朋友的。而僅僅是因為男主又重新遇到了以前的女神,男主就和女朋友分手了。

有人在意過男主前女友的感受嗎?沒有。醜人的愛情不重要。

女生全程很冷漠,感覺只是被感動所以和男主在一起。後面因為男主的一句我怕我以後會後悔,就果斷放棄了兩人的感情,從頭到尾都沒感覺感情有多刻骨銘心。

無論怎麼看,影片都堪稱國產狗血青春片的集大成者,故事越到後面越是讓人感覺用力過猛,普通觀眾根本無法理解男女主的愛情故事到底哪裡感人肺腑。

當然按照某些通稿的說法,觀眾都被感動到哭完整場電影。

影片賣座最大的原因,當然是許光漢。

可以看出導演想要用《那些年》的殼套用《想見你》許光漢人設。

影片最大的優點也是許光漢的演技總體在線,但最大的缺點也在這裡,在消費了許光漢《想見你》式的演技之後,導演並未在這部電影中賦予許光漢任何新的內容。

更糟糕的是高中那段劇情再度延續了國產愛情片對男生的樣板式呈現:仰頭,抿嘴,搖頭晃腦。哇喔,這就是青春。

許光漢在本片中的演技高光時刻也像是《想見你》的翻盤,男主在大學重新見到女主的眼神,和魂穿王詮勝的李子維重新見到黃雨萱的眼神一模一樣。這到底算不算重復李子維?

總之,作為普通觀眾的我,的確很難理解為什麼觀眾能在影院哭到泣不成聲,我只想說說這個片子是怎麼成為爆款的,以及這個爆款意味著什麼。

  《你的婚禮》的票房玄學:憑什麼票房完勝《懸崖之上》

影片票房成功的關鍵或許在於:將目標觀眾設置地極其精確,隻打動能打動的人,通過一個套路化的愛情故事,讓大家好好哭一場。

對爆款來說,口碑未必管用,管用的是操作出一套爆款模式,年度哭戲也罷,激發少女心也好,總之要制造輿論高潮,再加上媒體的煽風點火,去營造一個全場都在哭的氛圍,就很有可能成功。

畢竟,我們當代所有人都帶著一種流量狂熱,只要一部愛情片票房首日破億,通稿寫著全場爆哭,雪球就會越滾越大,而下沉區的觀眾都是跟著大眾哭的。

本質上,從《如果聲音不記得》到《你的婚禮》,都是哭戲,但不是悲劇,而是一部部以「哭」為特征的安慰劑。

我們甚至可以說讓人哭的都不是愛情本身,而是懵懂少年們對至高愛情的想像:柏拉圖式的戀愛、十五年的長情陪伴、以犧牲自己的愛情換來所謂成長的傷痛感,至於男女主成長了什麼呢,那不重要,總之成長就對了。

這種煽情的本質並非所謂的共情,而是集體的自我感動。很多觀眾根本不是被影片感動哭了,而是回想起自己的愛情故事。

但對於一部愛情爆款來說,讓觀眾哭就對了,至於哭的是什麼,為什麼哭,是不是真愛的眼淚,都沒關係了。

當然另一個原因就是許光漢。

演技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觀眾想看許光漢在泳池直播兩小時,也想要同款吹泡泡白色襯衫。

  之所以有些普通觀眾感到一般,因為這就是粉絲電影和電影的本質區別,前者強調粉絲代入,後者只是觀賞。對於需要觀眾把自己代入到銀幕上的那個人物。但粉絲電影根本不需要建立認同感,只要許光漢出現,電影就贏了一半。

這也是為什麼深刻的文藝片內地票房一直不溫不火,因為太龐雜又太樸素,新一屆老公+一個看起來很好哭的故事才是不變的票房真理。

這也是又一部充分體現了觀眾割裂的電影:事實上,的確可見在黑暗中瘋狂擦淚的姑娘和回首青春同樣哭到不能自已的少年,他們永遠不會去想:男主到底算不算渣男,女主究竟算不算作女,電影這樣的故事,到底哪裡好感動?

因為哭到抱住座位的姑娘和小夥,並不需要思考哭的邏輯,只需要一個哭的場域。

幾乎所有爆款愛情片其實都是在講同一個愛情的終極命題——為什麼明明那麼相愛,卻最終還是無法走到一起?

然後每次都有人問,「連這部電影都不能戳到你的淚點,你一定很幸福吧」。而有關這個問題最精彩的回答是:「為愛情流了這麼多眼淚的你,是因為還沒有吃過生活的苦。」

也和《如果聲音不記得》一樣,這部電影之後,人們對國產青春片的成見是不會改變的,真正的內地版《那些年》依然沒出現,但一定會有後來者前赴後繼,因為它完美命中了國產愛情片的爆款密碼,制片方只需要再找一個新晉老公把大同小異的故事再演一遍而已。

目前看來,《你的婚禮》無論口碑多崩,都依然大概率能拿下五一檔票房冠軍,這可能對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和其他電影不公平,但電影票房競爭,從不是一個完全公平的遊戲。

這就像愛情一樣,有時沒有道理可講。票房和愛情一樣,本質上都是玄學。

離開汪涵5年,拜師郭德綱4年,42歲歐弟怎麼突然就糊了?

賈玲迎來39歲生日,大半個娛樂圈都送祝福,張小斐文案盡顯姐妹情

美國總統大選完全開票指南

tienl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