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觀點:雪中此書,作者野心是過於龐大了。他的優點昭如日月,在喜愛的人眼中熠熠生輝;缺點也有目共睹,最終導致作品的種種缺點疊在一起,積重難返,難以更上一層樓。
若我說,雪中最美的是背影,洋洋灑灑幾百萬字讀下來,腦海中翻湧的的是蕩氣回腸的涼莽國戰;是四十三州山河的洶湧澎湃;是一個個形象深刻的人物,從李淳罡到軒轅敬城,從老黃到溫華,均留下了大量同人創作與想像的空間。
但同時雪中也留下了不盡的遺憾,其中的一些橋段場景、人物刻畫堪稱經典,但是由於作者難以駕馭這麼宏大的背景與繁多的人物,身為網文又極難以把握全文整體的節奏、劇情的側重與詳略,最終導致部分地方看似行文拖拉,部分地方難以自圓其說,最終導致終是囿於一篇還算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而難登大雅之堂,也導致了豆瓣評分低開高走的情形——能夠接收網路文學的人自然能夠看中其中的無數亮點,但是網路文學的受眾,必然有限。
那麼雪中的背影從何而來,我想主要有三點,人物、意境與氣魄,我們一個個來說。
先說人物,總管刻畫單個人物的功底確實可圈可點,這裡需要單提兩個配角人物,原因一會再說,一個是李義山,一個是吳王妃吳素。
李義山身上,最有傳統謀士與孺子的那一抹風流與滄桑。
賀新涼-第一章《倒酒七十一顆》
【徐鳳年低頭說道:「你曾以手筋棋力來評點天下數位謀士之得失,其中以黃龍士奪魁,得七十六顆棋子,始終躲在皇帝背後的元本溪次之,得六十七顆。我今日鬥膽給師父也蓋棺定論。
「洞察預知一事,師父幾乎單身一人,力勸徐驍不爭天下,不坐那張滾燙的龍椅。得六子。一步一步將陳芝豹驅逐入蜀,得四子。」
輕輕放下六子後,徐鳳年又從棋盒抓起一把棋子。
「地理之事,在你引導之下,朝廷讓徐驍帶兵入北涼,封異姓王,遠離京城,得以鎮守王朝西北門戶,得九子。」
「你喜親自謀兵,卻一手促成妃子墳一戰和褚祿山的千騎開蜀,平定西蜀以後更是用出絕戶計,進入北涼後,更是營造出不下十萬罪民流民濃聚而成的可戰之兵,隻等我當上北涼王后頒布一紙敕赦,便坐擁十萬餘兵馬。得八子。」
「外交一項,徐驍按照你的布局,與朝廷與張巨鹿與顧劍棠十多年斡旋,不落下風,遠勝燕敕王手下那名謀士,是當之無愧的天下治孤強手第一人。得九子。」
「天文一事,你不信鬼神之說,不得一子。」
「鑒賞識人,徐驍六名義子,袁左宗褚祿山齊當國三人都出自你獨具慧眼,得六子。姚簡葉熙真二人,扣去四子。此後親自為徐北枳陳錫亮寫下雕琢之法,暫且加上四子。」
「北涼荒涼,手握僅僅三州之地,在你事事殫思極慮治理謀劃下,仍是讓北莽不敢有絲毫動彈,並且順利替徐驍得到世襲罔替,讓我這種草包都有機會當上北涼王,得八子。」
棋盤上已經放有整整六十顆棋子。
然後是身具文才等相對閒散六事,棋盤上陸續慢慢增添棋子十一顆。】
且不論文中所描述的謀略、兵法、政治是否存在瑕疵,隻最後這幾句評語,幾乎就能寫盡中國歷史上所有讀書人的風流:用兵法、知廟堂、慮深謀、識大局,但是李義山的形象又是符合我們想像中讀書人應有的那副樣子,二十多年不下聽潮閣的嘔心瀝血;北涼世子唯一懼怕不茍言笑的師傅;興到極致小酌綠蟻的怡然自得;死後埋骨邊疆但看馬踏北莽的書生意氣,越到後來,越是能體會出李義山的深謀遠慮。
雪中一書中寫了很多的讀書人,張巨鹿、楊太歲、元本溪、軒轅敬城等等等,雪中的廟堂總缺了幾分味道,對帝王心術、官場浮沉的描寫還有待商榷,反而是身為謀士的李義山越看越像讀書人,總給我一種好像在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既視感,無論是枯槁的身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情懷,再到一壺綠酒、一盞油燈、一桿豪筆的身後物,反倒從這個人物身上我仿佛能看到中國歷史上無數文人士子。
第二個人物是王妃吳素。雪中全文中,幾乎沒有太多對於這位北涼王妃的詳細描述,大多是通過他人的隻言片語、眾人對她的回憶片段慢慢拼湊出的這個人物。但是這個人物的整個人生經歷與人物形象卻豐滿異常,從閒坐劍塚、到白衣仗劍江湖、與徐驍的想殺相愛、再到西壘壁擂鼓三天三夜、最後單身隻劍入太安。把一個白衣劍仙的瀟灑、女子的溫柔關懷、王妃擂鼓的蕩氣回腸、母親的舍生救子融為一體,既有轉變,也有成長,既只有正面描寫的寥寥幾筆,又在本文各處對北涼的影響中無處不在。這個人物刻畫的恰到好處,既符合劇情需要,又給人無限遐想。
當然,雪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絕對不是這兩位。但是這兩個人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用最為恰當合理的篇幅,成功的塑造了兩個特點鮮明、符合角色特性的人物。李義山作為出涼州、赴北莽的配角之一,顯然沒有被傾註到太多翰墨,而且每一次出場都能夠體現出人物的更多細節,又在賀北涼這一章及時退場,最後在一點點的揭露出他的謀劃進而反哺人物的特性,這與他本身的角色定位極為相符。而吳素這個通過隻言片語反映出來的人物更是將這種精簡達到了可以與一些經典作品達到了比較的程度,私以為是本書配角人物塑造的巔峰。與其他動輒傾註了幾千幾萬字,人物沒有絲毫變化、甚至與其他人對比而顯得千篇一律的女配角色而言,像陸丞燕、王初冬等要是不盤點後期都記不起來,前中期又占據了大量篇幅的人而言無疑要好了太多。
說完了配角人物,該說主角人物,本文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主角人物過多,經常感覺總管想要表達很多東西,然後就把這個人放下,把另一個人拿起來。甚至很多配角人物傾註的翰墨超過了主角人物的數量,就以李東西和吳南北舉例,作者曾在前中期在這兩個人物以及李當心一家上傾註不少翰墨,甚至幾度把筆鋒轉到他們的身上單出幾個章節,結果在結尾幾乎銷聲匿跡。再就是主角之一很多人提到的南宮,真的翰墨少的可憐,我就差點以為總管給忘了。
第二點是意境,或者我們換一個網文更常用到的詞匯,畫面感。
雖然這兩個詞並不等同,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意境指代的是情境交融的生動畫面。而強的畫面感通常都需要人物經歷,豐富的人物感情來充斥。
這裡我們舉一個場面:月下大庚角誓殺貼
隻見薑泥搖搖晃晃走向大筆水桶。
雙手捧起後,走向廣場中央,開始書寫。
那時候徐鳳年才知道她笑的時候風景動人,她悲慟欲哭卻不哭的時候,更動人。
懷中筆走大龍。宛如豪尖有鬼神。
大草二百四十五字,一筆常有五六字。
以「西蜀月,山河亡。東越月,山河亡。大江頭,百姓苦,大江尾,百姓苦」開頭。「以薑泥誓殺徐鳳年」結束。
她捧著大筆,坐在年字附近,一身墨汁,怔怔出神,淚流滿面。
徐鳳年坐在最高的臺階上,喃喃自語:「好一篇《月下大庚角誓殺貼》」
這裡私以為是一個表現力非常強的畫面。一方面,主角薑泥背負著亡國公主與徐家女婢兩重身份的矛盾,而這裡是第一次全面的去展現這個人物,借著酒勁,讓面對國仇家恨的無能為力,惜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到現在受苦受難,以國家百姓開頭,以個人情感結尾,整個人的魅力完全綻放開來。如果說從此以前的薑泥總給人一種傲嬌的落魄公主之類的的既視感,那麼從這一章開始,整個人物仿若真正有了靈魂。另一方面是作者選取這個畫面的展開。道韻武當、仙騰太虛,一個包含著種種龐雜情感的女子行雲潑墨,行草誓殺貼。
但是也很容易看見的是,這個畫面作者想法很好,但是刻畫的太少了,後文的一些經典畫面,如曹長卿觀禮太安城,大雪坪儒生入聖,神仙騎鶴下江南,李淳罡一劍開江,世子殿下六百聲恭送、葫蘆口北涼死戰,作者都傾註了一章甚至數章的翰墨去描寫。而這裡對這個女主角的刻畫無疑有點少,比較裝x的畫面往往都是需要細致斟酌打磨的。
這裡如果在開始書寫之後,加上一點對當時環境的描寫,寫寫明月、寫寫太虛宮廣場、寫寫煙爐浩渺,再與奮筆疾書的小泥人一對比,在加上對她神態動作的簡單白描,自然過渡到下一句那時候,應當是能夠有更好的表現力的。一些帶有對比的鋪陳式的白描,加上最後結尾一些畫面性極強的、極有架式的文字,私以為這是符合總管文風並且能達到更好的表現力的做法。
第三點我們來談談氣魄,什麼叫氣魄,換個語文范的詞叫中心思想,簡單來說就是作者想要通過人物和故事來表達什麼。
我們說雪中這部作品為什麼難以成為經典,這就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舉金老先生的作品為例,無論金老先生的武林怎麼變換,他主要突出的就是一個俠字,還借郭靖的口做出了如下註解「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也許每部作品的側重各不相同,如《鹿鼎記》突出的明清沖突、廟堂江湖與小人物的義氣等等,但是其主旨思想相對而言是固定的,並且所有人物的塑造與場景的刻畫都是為了人物服務的。大觀園式如紅樓夢,也有包括「樹倒彌孫散,牆倒眾人推」在內的多個相近的且共同表達的重心。
而雪中,就一句話,作者想寫的東西,太多了。
你既忘不了江湖市井的風扯緊乎,還要寫沙場征戰的葫蘆口寶瓶口沙場裹屍,你既要寫廟堂之上的勾心鬥角,還要寫一城一地的利益得失,你既要寫北涼世子的成長變化,還要寫東西南北的兩小無擦,你既要寫天人對峙,又要寫儒道釋紛爭。想寫的太多了。
如果把這些東西適當的舍去一些,前半截寫江湖,就好好寫江湖,後半截寫沙場與天下大事,就把所有的布局埋線做好。無論是最開始市井的江湖也好,大俠的江湖也好,在某一個部分就將不相關的東西去一去,如無必要,不要更換視角,不要另表一枝,觀看體驗會好很多。
所以綜上所述,喜歡的人註定會不少,他寫了很多東西,總有那麼一款,符合口味。但也沒必要吹上天際,因為畢竟,網文的受眾有限,和經典文學作品比起來,《雪中》還有肉眼可見的一大段距離。
當然,總管最能乾的一點,就是寫這些氣魄還是很像樣的,三十萬碑林立、北涼刀出鞘、江湖以武犯禁、廟堂勾心鬥角、市井艱難貧苦、紈絝橫行霸道、草莽匹夫一心求死、青衣劍仙截江笑傲、孺子成聖、佛陀問佛、道士求道,若問到底如何,甚妙。
>終究是文筆架不住野心,淺談武俠神作《雪中悍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