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凪的新生活》,掙脫「討好型人格」的束縛有多爽

  凪的舊生活

  大島凪,28歲的家電工廠的白領一枚。

  男友我聞慎二說「小凪,我好喜歡你這一頭清爽的直發」。 天生自來卷的大島凪,為了男友每天醒來看到自己的直發,每日凌晨趁男友還在熟睡時便悄悄起床,花幾個小時把滿頭的捲髮一縷一縷拉直。

  在公司的推介會上,同事工作失誤,但不敢承認錯誤,朝周圍的同事面露難色。大島凪鼓起勇氣站出來承擔錯誤,遭到上司的責罵。事後同事一通恭維,大島凪為自己的善解人意得到稱讚而欣慰

  她常常將省吃儉用存得的薪水寄給獨自在老家的母親,每天帶便卻很怕在上班途中遇到同事,讓自己顯得很不合群。

  一天中午,同事提出一起聚餐,為了「合群」,大島凪悄悄地收起了便當。聚餐時附和著同事一起誇讚甜品,即使自己並未對此發生興趣,就連餐未合照,也被同事有意抓拍到「醜照」以此作為反襯。

  但沒關係,同事們不樂意做的工作,完不成的工作,都會主動示好請她幫忙,大島凪因為被「器重」感到很開心,即使常常為幫助別人而加班。

  突然有一天,大島凪在社交平臺看到幾位同事私下相約聚會的照片,她很失落,擔心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她們才沒邀請自己;一邊傷心難過,一邊為去參加聚會的同事們分享的圖片逐個點讚。

  第二天,她依然還是那個善解人意的大島凪, 同事借口自己有重要的事而無法完成手頭的工作,她高高興興地接過來。

  任何恭維,都是對她的犒賞,她篤信自己小心翼翼、善解人意,就能博得別人喜歡;讓別人滿意,就是她的目標。

  大島凪,是一部超治愈的日本短劇《凪的新生活》中的一個經典人物,短短十集的劇情,講述了一個「討好型人格」自我治愈的故事:

  一向處處討好迎合他人,活在對他人的察言觀色中的主人公大島凪,偶然間認清自己在同事和男友眼中,只不過是一個「怯懦、老好人」的笑柄,最終毅然辭職、逃離男友,決心改變自我,追尋新生活。

  有人說:

  這部劇,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委屈自己沒關係,但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讓別人滿意。

  因為,「討好型人格」,在現實中比比皆是。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提到「討好型人格」,究竟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

  關於討好型人格的定義,心理學家指出:

  討好型人格是潛在的不健康的行為模式,而不是人格障礙。一方面他們害怕被拒絕,另一方面源於對失敗的恐懼。

  討好型人格,心理學上也被稱之為「取悅型人格」、「迎合型人格 」。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老好人」、「爛好人」。

  討好型人格有哪些行為表現呢?

  就如同《凪的新生活》中的大島凪一樣:

  • 經常自我懷疑,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會不會讓別人不舒服,不高興。
  • 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怕別人會因某句話、某件事而不喜歡自己;
  • 會因為一點點自己所為的不恰當的行為感到內疚、不安;
  • 滿足別人的需要大於自我需要;
  • 常常以自我犧牲來獲取別人的肯定;

  ……

  由黃渤和江一燕主演的電影《假裝情侶》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漂亮的沈露要求陳文假裝做自己的男友,敦厚的陳文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兩人開始假裝情侶。慢慢地,對陳文來說,以為是愛情來了。

  面對沈露,陳文隨叫隨到,包容和驕縱著沈露的肆意妄為,甚至是沈露言語中對他生理的侮辱,陳文也依然笑臉相迎。她開心就好。

  我們常說的「舔「」狗」,也不過如此。

  《芳華》中的「活雷鋒」劉峰,總是把別人不吃地破了皮兒的餃子盛到自己的碗裡,臟活累活搶著幹, 即使遇到千載難逢的上大學的好機會,也因為照顧別人的需要,讓給了別人。

  討好型人格,就像是你被別人惡狠狠地打了一巴掌,你卻不敢生氣,反而追上去拉著他的手問「有沒有傷到你,疼不疼?你不要生我氣了好不好!」,而此時,你的嘴角還流著血。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以討好和取悅別人作為個人行為動機的出發點,以卑微地迎合此來博取他人的認可和關註,從而獲得自我心理上的安全感。

  討好型人格的心理特征

  對討好型人格來說,心理是極為脆弱和敏感的,別人的任何的風吹草動,Ta的意識裡都飽含著焦慮,並開始自我剖析,自我訓斥。

  對這類性格的人來說,通常擁有以下心理特征:

  • 過度敏感,以別人的感受為主,忽略自我感受

  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喜歡,越重視對方,越會擔心,導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個小錯誤也會懊惱很久;

  • 缺乏心理安全感,盲目依從別人,對別人的愛與關註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

  沒有主見,別人說吃什麼就吃什麼,別人說玩什麼就玩兒什麼,自己的舉動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很怕被嫌棄,降低自己心裡才更安全;

  • 容易自卑、自責,難以表達自身真實渴求

  害怕說不,不懂拒絕,被人占了便宜也會選擇默不作聲,擔心一旦拒絕,與別人的關係就會破裂,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很怕給別人添麻煩,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

  • 不會拒絕,缺乏邊界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悅別人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許別人在自己的生活裡指手畫腳,又經常突破別人的界限,渴望建立親密關係又常常因為別人不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而受傷。

  盧梭在《論人類不屈等的起源》中曾說:

  每個人都活在他人的眼光中,而屬於自己的真我則是空無一物,每一個人都在扮演著某種角色,被別人的眼光所定義,通過種種外在的文飾扼殺了原始的本真與樸素。

  可見,一味地討好、取悅他人的老好人,永遠將活在五花大綁中難以抽身。

  如何克服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句臺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松子是一個極度缺乏愛的孩子,她羨慕生病的妹妹得到了父親大部分的愛,而自己卻一無所有。一次無意間,松子面對神色緊繃的父親鼓起勇氣做了一個鬼臉,惹得父親開懷大笑。

  從此以後,松子常常做同樣的鬼臉來吸引父親注意,討父親歡心。直至成年後的松子,在面臨緊張壓力的環境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擺出這個滑稽的動作,以獲得他人的乞憐。而松子的一生都活在「討好—被傷害—再討好—再被傷害」的惡性循環中,最終以悲劇收場。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因為取悅、討好別人,而獲得真正的認可;同時,因為討好和取悅別人所換來的安全感都是暫時的,稍縱即逝。

  回想你的生活,你是否也總是受困於對別人的「察言觀色」?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凪的新生活》這部超治愈的日劇,或許能幫助你正確地認識自我,慢慢拋開生活中的一些煩惱。

  在《凪的新生活》的劇情中,大島凪辭職後,在一個郊外的小鎮生活。她鼓起勇氣,在別人面前,輕松地展現自己真實的形象(一頭毛茸茸的自來卷),遵循自己的喜好自己裝扮居所,慢慢的發現自我價值的一面。

  不再附和他人,勇敢地吐露內心的想法。她和鄰居們平等地交朋友,她開始深切感受到:做真實的自己, 才能給他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感受到了幸福。

  面對朋友的推銷,因為用不上,她開始勇敢的拒絕

  她和朋友一起相互扶持,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業,並熱情的付諸計劃

  面對她一向逆來順受的母親提出的不合時宜的要求,她在朋友的幫助下,勇敢的表達想法

  最終,大島凪重新找回了自我,一切回歸自由和幸福。

  努力獲取他人的認可,成為他人眼中可靠的人,不如慢慢克服討好型人格,成為自己最可靠的人。

  為此,我們需要調整的是:

  • 關註自我,重視自我價值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不是為別人而存在,不需要作為陪襯;自己的價值是自己創造的,而不是別人給的,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重心。

  • 豐富自我,建立自信

  有人說:你若盛開 ,清風再來。

  人生所有的底氣都應該是自己給的,當我們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時,我們就是一個磁場,你想要的美好,都會不期而遇。

  • 更加關註自我感受,面對請求時,嘗試按下「暫停」鍵

  《克服討好型人格》 一書中提到 「暫停」的概念,即是說:

  在面對他人的請求時,不需要立即回應,我們要做的是:稍微給這件事情按個暫停鍵,稍作停頓,再遵從自己的內心感受給予反饋。

  有人約你去逛街,如果你已經有了別的安排並不想改變計劃;按個暫停鍵,然後真誠告訴Ta:「等等」,「哎呀,正好那天我要去…..,改天再一起逛街呀」!

  同事邀請你周末一起聚會唱K,而你還沒考慮好要不要去;按個暫停鍵,然後告訴Ta:「我擔心有事會沖突,我考慮一下再回復你啊」!等你真正想好了,再回應結果。

  • 增強自己的邊界感,敢於拒絕,勇敢說不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都是善良的。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無底線的善良。

  我們應當為自己設立內心的底線,在哪些事情上我們可以包容、退讓,但在那些觸及內心的底線的事,我們應該勇敢拒絕、勇敢說不。

  「你的善良須有鋒芒」說的正是整個道理。

  最後,這個世界,除了自己,不需要取悅任何人。共勉。

>豆瓣9.0《凪的新生活》,掙脫「討好型人格」的束縛有多爽

海洋之城1920預告:丁凱歸來!查藍星號事件?王子洋公布調查

尋夢園

安宰賢意味深長的INS惹關註

尋夢園

《爵跡臨界天下》銀塵鄭元暢美圖,清冷高貴帥出天際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