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很多飲料都可以使談話變得輕松,不管其是否含有酒精。
對於酒而言,充分稀釋並適度飲用的乙醇甚至會在大腦中產生「愉悅感」,這使得酒這種物質,不僅具備了飲料的解渴功能,同時也具備了助力社交、感官享受的奇妙能力。
有人會時常與三兩好友聚會喝酒,不醉不歸;而有人習慣每天小酌兩杯。
最近,「喝酒增高患癌風險」這個話題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研究顯示,2020年有74萬新發癌症可歸因於飲酒,即使是適量飲酒(每天兩杯左右),一年也有超過10萬的新發癌症病例。
不大量飲酒,每天喝兩杯也會有患癌風險嗎?喝酒猝死是怎麼回事?怎樣降低酒對身體的傷害?
今天一起來聊聊「酒」的事。
酒精進入人體後,去了哪裡?
乙醇作為一種極性的親水小分子,在被攝入後可快速在胃腸、食管甚至口腔內通過擴散被吸收,吸收的乙醇隨血液流動到全身並在肝臟完成主要的代謝(90%),僅有2 %-10 %的酒精通過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體外。
適量飲酒時人體血液中酒精濃度約30分鐘達到最大,大量飲酒時約1h後達到峰值。
說起乙醇在肝臟中的變化,就必須提到兩種酶,即胞質乙醇脫氫酶(ADH)和線粒體乙醛脫氫酶(ALDH)。
其中ADH可將乙醇氧化為乙醛,毒性比乙醇高10倍的乙醛則在ALDH2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酸,最終會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大腦、心臟及其他器官。
ALDH是乙醇氧化代謝的限速酶,如果ALDH活性較弱,就會導致乙醛蓄積,而乙醛蓄積是酒後不適和多器官損傷的重要原因。
酒精在機體中的代謝 作者供圖
不同人群對乙醇的耐受和毒性反應,與乙醇代謝相幹酶的活性及其編碼酶蛋白基因的變異有關。
亞洲人普遍存在ADH活性正常,但ALDH失活的情況,這時只能通過特異性較低的細胞色素P4502E1(CYP2E)來慢慢代謝乙醛,導致乙醛在機體中積累。
重度飲酒時CYP2E會異常活躍,也會造成乙醛蓄積。
乙醛可導致造血幹細胞中的DNA損傷、染色體重排、DNA序列永久改變。
除產生頭暈惡心、面紅耳赤等現象外,ALDH2突變的人群也更容易患阿茨海默症及癌症。
適量飲酒真的有益健康?
酒精致癌不是什麼新發現,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酒精列為一類致癌物。
然而公眾對於酒精與癌症相幹性的知曉率(13%)遠低於對煙草致癌的認知(70%)。
有關酒精和健康狀況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5. 1%的疾病的發生與酒精消耗相幹。
乙醇及其代謝產物乙醛不僅會損傷DNA,還是致癌物。
酒精還可能影響雌激素的分解,因此更易引發乳癌、卵巢癌和子宮癌。
《柳葉刀》最新針對2020年群體研究的報告表明,與酒精相幹的癌症發病率高低依次是食管癌、肝癌和乳癌,而中國與酒精相幹的癌症比例為6 %,高於全球4 %的水平。
多數癌症病例都與大量飲酒或酗酒有關,但也有1/7病例屬於每天隻喝兩杯的所謂「適量飲酒」者,因此,2018年《柳葉刀》上發表的研究表明任何量的飲酒均危害人類健康,即使適度飲酒也會導致癌症,安全的酒精攝入量是「0」,人類需要控制酒精攝入。
喝酒猝死是怎麼回事?
從人們無意識利用酵母釀酒開始,酒就在地球上以各種形式存在了,雖然時有狂飲後倒地的案例,但這種突如其來的「告別」卻從未阻擋人們對美酒的熱愛。
飲酒後猝死的原因至少有八種:
- 誤吸
- 急性胰腺炎
- 心臟急症
- 腦出血
- 雙硫侖樣反應
- 低體溫
- 橫紋肌溶解
- 洗胃後低滲
其中誤吸是醉酒後發生意外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而雙硫侖樣反應則主要是由於飲酒者在服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硝咪唑類藥物以及其他抗菌藥物後引發的呼吸抑制、昏厥甚至死亡等,這些抗生素類藥物抑制了ADH的活性,從而導致大量乙醛積累在身體中,造成急性中毒。
而一些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則會因酒精代謝加重病情,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如何降低酒精的傷害?
盡管世衛組織不遺餘力地用各種方式告誡人們要減少甚至杜絕對酒精的消費,但人們還是放不下手中的酒杯。
雖然酒精致癌沒有安全量,但由於酒精的成癮性,完全戒除可能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有飲酒習慣的人一定要避免在服藥期間飲酒。
由於空腹飲酒後血液中酒精濃度會快速上升,因此飲酒前可吃一些食物減少胃腸對酒精的吸收,延緩酒精濃度的上升。
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控制酒精的攝入量。
按照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男性一天的酒精攝入量要控制在25 g以內,女性在15 g以內。
換算為酒精度為12 %的紅酒,就是男性不超過150 mL/天;40 %的白酒,則不超過45 mL/天;啤酒則不超過355 mL/天;
女性由於對酒精的代謝能力弱於男性,因此飲酒量最好減半。
由於不同酒的成分不同,最好不要把酒混著喝;同時,茶水不是好的解酒物,喝酒後可通過飲水或飲用果汁緩解口渴等不適感。
希望大家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減少飲酒量 或不飲酒
本文專家:李琳,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食品科學博士、教授,中山市食品安全專家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每天小酌兩杯就沒事?這些真相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