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出道40年的劉德華,才是頂流該有的樣子

  

  一個沒有作品的偶像,註定被遺忘。

  娛樂圈一片喧嘩中,劉德華官宣7月29日直播,將和大家一起慶祝出道40周年。預告視訊猶如一股清流,看得人心頭一熱。

  視訊中他衣著簡潔,翹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以親切淡然的口吻講述著40年來的故事,他說自己只是個每天辛辛苦苦工作的普通人。

  每當我以為老牌偶像要被遺忘時,現實總是狠狠「打臉」。據統計,劉德華入駐抖音第一天就吸粉2500W+;每當我以為他要被時代「拋棄」時,他卻佳作頻出,接梗自如,穩穩坐牢老中青三代全民偶像的交椅。

  偶像與作品

  認識偶像,應該從作品開始。一個沒有作品的偶像,註定被遺忘。

  前段時間,一檔綜藝節目裡,老藝人和年輕藝人閒聊時說,介紹一下你的代表作,部分年輕藝人閃爍其辭,以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尷尬應對。年輕藝人也曾出演多部青春偶像劇,但時過境遷,他卻不能坦然向外人介紹一部自己的作品。

  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尷尬,可能也是當下一些年輕偶像的現狀。他們人氣很高,名氣很大,有幾百萬幾千萬的粉絲,每一條微博都是100w+的轉評讚,一有風吹草動就上熱搜榜,作品常登音樂榜榜首,數字專輯銷售破紀錄。只不過,這樣的成就這些作品,或許僅限於粉絲們的圈地自嗨,鮮少出圈。

  但對於劉德華這樣的老牌偶像,與之自然聯繫起來的,是傳唱一時的《冰雨》《笨小孩》,是口碑票房極佳的《無間道》《拆彈專家》,甚至還有他投資大賣的《瘋狂的石頭》《我的少女時代》等等。

  時光穿梭40年,他變換身份,推出作品,組成了由眾多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有情有義的歌曲組成的立體形象。

  作為娛樂圈的常青樹,劉德華錄制的唱片、唱的歌、參演的影視劇眾多。正是這些作品,成了劉德華最有力的符號印記,也讓他拿下多次影帝,獲得眾多重量級獎項,甚至還讓作品歷久彌新,跨越年代,被人們念念不忘。就像前段時間,人們唱著《東方之珠》,就想起曾經的歲月;又如幾天前電影《失孤》原型人物郭剛堂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時,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告訴他喜訊。

  他賦予了歌曲靈魂,也賦予了角色生命。

  認真對待角色,認真對待每一場戲,認真對待每一次演出,是他成功的關鍵。一次接受採訪時,談到好的標準時,劉德華直言,不是自己有多好,也不是自己有多麼敬業,只是時代的標準發生了變化。劉德華說如今的社會中,可能要求已經跟以前不一樣,連準時和記臺詞都是優點,他覺得這個可能要重新再定義一下了。

  自我定位精準,自我認識到位,是他被認可的重要原因。曾經,有人問他選秀唱歌節目有沒有找他去做導師的,他說,有,但我不敢去,也覺得自己沒資格。

  反觀時下一些青年偶像,代表作屈指可數,卻能心安理得地坐在臺上點評一些經典傳唱的藝人。甚至由於沒有作品,有些人把綜藝節目、廣告都當成業績來宣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應該算是偶像個人的悲哀吧。試想一下,大浪淘沙,再過幾年,迭代更新,誰還會記得一個沒有作品、「紅顏辭鏡」的某某某呢?他們就沒有危機感嗎?與其在那些不值一提的地方花費時間,不如潛下心來磨練演技,研讀劇本,出一個代表作。

  是我又非我

  劉德華說,他就是一個普通人。這是自謙,一個紅了40年的人,絕不普通。自他踏入演藝圈,並成為「無線五虎」或「四大天王」的一員時,他就不再是單純的「笨小孩」了。或者說,藝人從藝那天起,就處於如何扮演好這個新角色的命題裡了。

  作為公眾人物,偶像不再完全屬於自己,他們能否在娛樂圈立足並經久不衰,和大眾對他們的期待能否成真有著莫大的聯繫。

  在大眾面前,劉德華是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偶像。這是自我要求,也是大眾的要求。40年來,他時刻保持著向上的狀態,永遠充滿激情。唱好歌,演好戲,還努力承擔起社會責任。2003年「非典」時期,劉德華和一眾明星積極投身慈善演唱會;汶川大地震時,他填詞並領銜群星合唱《承諾》;2010年賑災晚會現場,他幾度哽咽……甚至在1994年就成立了劉德華慈善基金會。

  社會責任,每個人都有,藝人的更大,這是社會共識。去年疫情期間,全球五大洲50多個國家的600多位藝術家齊聚雲端,以24小時不間斷的形式,他們用音樂傳遞溫暖和感動,為投身全球抗疫的每個人送上祝福、表達敬意。積極投身公益,是藝人角色扮演的重要議題。

  說到偶像,大多有兩個名字,一個是本名,一個是藝名。不同的名字,對應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環境,也會展現不同的人格側面。倘若人前人後落差太大,就容易翻車。

  偶像的身份能帶來名利,也能引來巨大的反噬。粉絲們異口同聲的誇讚和甜言蜜語容易讓人上頭,一些偶像以為有了萬千的擁戴就可以放飛自我為所欲為。但學者劉擎談論自我時說,要警惕「成為你自己」這類口號,他說人類歷史上從來不曾有分離的、自由獨立的個體,實際存在的個體總是生活在社會群體和政治秩序之中。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身處多重關係中。普通人都不能放飛自我,更何況萬眾矚目的偶像明星。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只有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承受得住大眾沉甸甸的「愛」。

  當然,明星也和你我一樣,有普通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會犯錯。但犯錯是有成本的,並不是誰都有能力承擔。倘若擊穿道德底線,踐踏法律尊嚴,等待他們的只會是被拋棄。

  如何成為頂流?

  記得幾年前,曾流行這麼一句話: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這和美學家李澤厚對美感層次的解析異曲同工: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一些偶像就具備多層次的美感,既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觀感,又能激發對人生的思考,還能影響藝人們的價值觀。

  作為娛樂圈頂級藝人,劉德華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名氣必須和能力匹配,擁戴必須與人品合拍;他更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要做什麼。顏值、才華、人品,是劉德華成功的重要元素,也奠定了他娛樂圈頂流的地位,更道出了他長紅40年的秘訣。他的努力,他的勤懇,他的成功,會讓更多年輕偶像意識到,要成為真正的頂流,必須有作品撐腰,有人品把關。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黃秋荻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評論丨出道40年的劉德華,才是頂流該有的樣子

盤點那些高開低走的韓團,很多解散團只開除了金鉉A和裴秀智?

尋夢園

韓媒:防彈少年團成員確診新冠,曾赴美舉辦演唱會並停留

尋夢園

永遠的天王-劉德華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