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40年的劉德華,瞬間「坍塌」的吳亦凡,恒星和流星般的區別

  

  文丨葛怡然 謙叔 圖丨來源於網路

  

  

  昨夜,吳亦凡事件,靴子終於落地了。

  

  「@平安北京朝陽」發文,從來都是字數越少,事情越大。

  

  吳亦凡涉嫌強姦罪、依法刑事拘留,資訊點簡單明白,卻一錘定音。

  

  

  而這結局,早有預兆。

  

  都美竹兩天前發的微博,妝容精致,比了一個勝利的手勢。

  

  

  吳亦凡事件歷經一個多月,從最初的都美竹網上爆料,到輿論被引爆,再到品牌撤約,直至到官媒發聲蓋棺定論,然後司法介入。

  

  性質已經從娛樂事件升級到了公眾事件,是繼2008年陳冠希事件後,近10年間影響範圍最大的明星輿情。

  

  而身處漩渦中心的吳亦凡,這一個月內,人設呈斷崖式三級跳:

  

  頂流偶像→劣跡藝人→(涉嫌)強姦犯。

  

  

  他跌落的速度,遠超他走紅的速度,這魔幻嗎?確實很魔幻。

  

  表面上看,這場戰鬥是都美竹率先發起,最後也是都美竹的勝利。

  

  之前我們也寫過文章分析了:小G娜那一波吳亦凡毫發未傷,為什麼到了都美竹,才真正引發關註?

  

  

  原因有兩個:

  

  在戰術上,都美竹後期請了自媒體寫手寫微博,兩篇微博刀刀見肉,直擊要害,靠「KTV選妃」「酒店過夜」等一系列細節,完整敘事,快速出圈;

  

  更重要的是:都美竹爆出受害者除了自己,還有很多女孩甚至未成年人。這讓很多女生感同身受,更讓有過相同經歷的女生站到了一起,前後站出來的有快20個。

  

  而且,都美竹向吳亦凡宣戰的時候,力量對比明顯。

  

  一個19歲少女對抗一個有資本撐腰、粉絲追捧的流量明星。Me too 運動有了現成的註解,代入了很多女性的共識。

  

  甚至連阿嬌都發聲了。

  

  

  阿嬌能以「他(吳亦凡)最應該給我打錢充流量」調侃,已經不是13年前那個只會說「很傻很天真」的姑娘了。

  

  

  她留下一句「娛樂圈對女生不太好」,像是為都美竹說話,也像是寫給自己的人生感言。

  

  雖然吳亦凡事件跟13年前的陳冠希事件,性質不同,但同為女性,阿嬌的出現說明了女方正在獲得最大範圍的女性力撐。

  

  以至於有評論說:這次是女孩救了女孩。

  

  然而,吳亦凡事件不僅僅是「女孩救了女孩」這麼簡單,都美竹的出現,是導火索,是壓倒吳亦凡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這次不是都美竹,下次還會有另外的女生出現做這件事的。

  

  往深處梳理,吳亦凡有今天,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背後有個人原因,也有時代原因。

  

  

  就好像「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樣,一個明星乃至一個人的倒掉,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第一:原生家庭

  

  據說吳亦凡的媽媽事發後,一夜之間老了許多。

  

  吳亦凡今年30歲,按常理,成年人犯的錯,不應該都由原生家庭背鍋,但問題是:他成年了嗎?

  

  都美竹的微博裡說過一個細節:吳亦凡是個媽寶男,還擔心他會自殺。

  

  這兩個資訊點,說明了吳亦凡的巨嬰屬性,以及脆弱的抗壓能力。

  

  吳亦凡成長在單親家庭,強勢媽媽與叛逆少年,在異國生活的時候,沒有真正的和解過。回到國內,又是一夜成名,當巨大的名利呼嘯而來,正常心智的人都未必能接得住,何況吳亦凡這種。

  

  而媽寶男的特點是什麼?一方面懼怕母親,一方面需要掙脫掌控。

  

  

  叛逆需要出口,有些人的出口是正向、是勵志的,最終達到獨立,但吳亦凡的出口,大家都看到了。

  

  第二:資本棄子

  

  這場事件從頭到尾,那些曾經跟吳亦凡交往過密的圈內男性,幾乎是缺席失聲的。

  

  這跟當年小G娜第一次曝光他的情景,簡直是天壤之別。

  

  當時的情況是:圈內大佬火速趕到,把他簽約進了耀萊影視,成了他的boss ;

  

  著名導演發來賀電,讓大哥多照應。

  

  

  娛樂圈是多麼現實功利的地方,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吳亦凡當時是「PPT四大神獸」,影視大鱷爭搶他,看中的是演技嗎?當然不是。

  

  彼時馮小剛的公司東陽美拉被華誼兄弟收購,需要運作大項目實現盈利;吳亦凡自己,需要通過經紀公司簽代言賺錢,公司也可以抽成。

  

  

  誰搶到了吳亦凡,誰就有了扛票房的角兒,就有了現金流。

  

  徐靜蕾的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編劇是王朔,請了吳亦凡,票房2.8億,被稱為小鮮肉的票房神話;吳亦凡參演的馮小剛電影《老炮兒》,票房9億+;已經疲軟的《西遊》系列,有吳亦凡的《西遊伏妖篇》,又讓徐克拿下了16億+票房。

  

  雖然沒有演技,但吳亦凡主演電影的票房,居然緊挨著「李煥英」的賈玲,比張家輝演半輩子電影票房還高。

  

  

  這才是真正的:資本邏輯。

  

  鄭爽跟資本的牽扯,只是1億6片酬;凡凡背後關聯的,是30個億的商業帝國。

  

  但兩個人最終從市場寵兒跌至資本棄子,之前傳言中的「有資本在背後保護,吳不會有大礙」不攻自破。

  

  

  《人民日報》都說了,法律面前,沒有頂流。

  

  之前跟他合作的品牌,如果還想開門做生意,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永不錄用。

  

  娛樂圈有一個劣跡藝人名單,房祖名柯震東張默……們,根本沒有再出來露臉的機會;陳赫白百何們即使公開營業,也隻敢小心翼翼、低調行事。

  

  

  吳亦凡更嚴重:涉嫌強姦。誰保他,就是站在公序良俗的對立面。

  

  嗅著流量紅利而來,拋棄的時候也會很快,為了一個可替代的流量愛豆,沒有資本會傻到這個地步。當年的愛有多烈火烹油,如今只剩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

  

  第三:流量反噬

  

  吳亦凡看起來是一夜之間,栽在一個女人手裡。實際上,是成於流量,也毀於流量。

  

  2014年,吳亦凡作為「歸國四子」橫空出世,定義了流量明星的標準:可以沒有演技,僅僅靠著一張臉、一個人設,就有萬千粉絲瘋狂買單。

  

  

  而流量明星的背後,是畸形的飯圈文化。

  

  都美竹說吳亦凡掙了20個億,這是很多認真演戲的老戲骨幾輩子也掙不來的錢,而他,只用了六七年的時間,靠什麼?

  

  和日薪208萬的鄭爽一樣,當鄭爽發現瘋瘋癲癲就能上熱搜,就有流量,而流量可以快速變現,代言綜藝廣告輕松找來,還會待劇組幾個月、死磕演技嗎?

  

  花幾年青春快速掙下半生的錢,這是流量明星的捷徑,從鄭爽到吳亦凡,有粉絲力撐,無論做什麼說什麼,粉絲都會無條件縱容,加上從2014年開始各種社交媒體開始興起並蓬勃發展,形成了盛極一時的虛火。

  

  

  直到昨晚,#吳亦凡超話#從微博消失之前,還有吳亦凡粉絲在維護「我們哥哥」,想著能把哥哥營救出來。

  

  可以想像,為了流量的利益最大化,身邊的工作人員、合作夥伴甚至家人層層保護,早已過濾掉了正常輿論,只剩下吹捧。

  

  年輕貌美,日進鬥金,到處都是笑臉,當一個人身處這樣的環境,他的敬畏之心就會一天天減少,欲望會一步步孳生。

  

  如果身邊再缺乏監管、有幾個所謂的「幫兇」,就會變成不斷觸碰倫理底線,直到法律底線的惡。

  

  於是,棄養子女如同丟棄物品,借助MV選女主、公司招新的名義選女孩過夜如同選妃,就發生了。

  

  

  都美竹的微博中,提到見吳亦凡時會膽戰心驚,被收走手機也不敢吭聲,因為覺得明星是高人一等的。

  

  這是吳亦凡倒下的最根本原因: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因流量起勢,卻缺乏相對應的敬畏心,終究被反噬,這就是因果。

  

  這也是正義的勝利,是人心所向。

  

  前天,劉德華在抖音直播出道40年,潔身自好零負面,如此自律清醒,他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個辛辛苦苦工作的普通人。

  

  

  紅了40年的劉德華,稱自己是普通人,這才是偶像應有的態度,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無論何時,始終不忘記初心,給公眾輸出正能量。

  

  而不是高高在上,膨脹到忘乎所以。

  

  

  這是恒星和流星的差別,吳亦凡給所有跟他一樣,留在塔尖太久而忘記了自己是誰、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的人,敲響了一記重重的警鐘……

  

  無論任何時代,我們需要的偶像,都是恒星,而不是流星。

>紅了40年的劉德華,瞬間「坍塌」的吳亦凡,恒星和流星般的區別

從醜小鴨到白天鵝,易烊千璽的蛻變史,這個男孩到底經歷了什麼

尋夢園

CHUNGHA 金請夏 Harper’s Bazaar Korea 2020年5月刊

尋夢園

吳亦凡涼了?千璽被威脅?趙麗穎新劇?baby塵緣?郭麒麟炒作?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