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團BTS闖美成功的背後:是時代的造就還是粉絲的過度追捧?

  僅僅幾年的時間裡,韓國就誕生了一個全球範圍內影響力最大的男子團體,BTS(防彈少年團)。

  這樣一個由7位成員組成的青少年男子團體很快地成長為了韓國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流行團體,甚至於已經超過了當年屬於韓國人門面的男團EXO。

  然而,BTS的大爆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不滿。

  原因是因為BTS目前的主導市場竟然不是韓國本土,而是越傾向於美國市場。

  這樣的「微妙關係」很難不讓網友們聯想到一個詞:「舔狗」。

  指代那些不顧一切討好他人的人。

  話說回來,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BTS竟然在短時間內闖美成功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BTS為亞洲人在美國本土的影響力到了一定的提升。

  而起初,BTS的存在完全是初次的歐美市場試水。

  因為在曾經的韓國娛樂圈內,無論是男子流行團體還是女子流行團體,都傾向於中國與韓國本土市場。

  但由於近些年來中國與韓國的關係搞僵,韓國人終於邁出了大膽的一步,把自己生產的「流水線男團」賣到了亞洲以外。

  那麼,BTS的爆紅真的是因為在國外的過度營銷所致嗎?

  如今的BTS坐擁多首Billboard(美國公告牌)音樂榜單冠軍單曲,最新一期的Billboard音樂榜單,BTS的新單曲《Permission to dance》再度空降冠軍席位,這首歌是由英國制作人兼歌手的黃老板Ed Sheeran為其量身定制。

  如此突出的成就,使得國內許多歐美粉絲導致不滿。

  畢竟,作為一個歐美音榜,居然被這樣一首洗腦的亞洲人唱的英文歌曲而占據,網友們覺得:實際上還是有些難以說得過去。

  而按照目前的勢頭,從榜單上可以看出,BTS的人氣甚至超過了Justin Bieber、駕照妹Olivia Rodrigo這類美國本土高人氣的歌手。

  其實大家仔細回想,BTS這樣一個如同「異類」的存在,在歐美音樂市場(特別是美國本土市場)如今並沒有遭到排斥,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般的良好效果。

  不少歐美當紅的歌手,都對BTS示好,就包括了當紅女饒舌卡老師Cardi B,當紅流行小天後Ariana Grande等等。

  從這樣的反饋就可以看出,歐美音樂市場的確欠缺一些「獨特「的血液,而這種獨特的血液剛好在BTS這樣一個男團中顯得十分充足。

  除了「獨特「以外,我們從BTS的油管視訊數據當中,大家也能夠看出蹊蹺。

  沒錯,我們都知道,韓國團體最擅長的便是在社交媒體進行大幅度的數據刷新,號召強勢的粉絲後援團,沒日沒夜的進行網路拉票般的數據積攢。

  所以說,倘若哪一天BTS,又或者是出來哪個其他韓國團體打破歷史MV播放總量,那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理智看待就好。

  如此看來,BTS的爆紅的確存在一定的營銷。

  但這種營銷,是如今樂壇必不可少的一環。

  如同BTS這般先發動網路攻勢,樹立網路知名度再到線下舞臺的文化植入,BTS打出了漂亮的一仗。

  盡管小編和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網路上看見不少拿BTS當作玩笑,又或者是對BTS進行嘲諷和羞辱的言論不在少數。

  但這也的確需要我們自己進行反思:「為什麼中國沒有如此出圈的男子團體呢?是因為中國男團的隕落,才使得內地網友們對韓國這波「違規」操作喊出的「羨慕嫉妒恨「嗎?

  同樣,在此前BTS的一番言論中,也激怒了不少中國網友和粉絲。

  BTS成員接受美國頒發的所謂促進美韓雙方關係的獎項中說出的「辱華「言論導致部分粉絲脫粉。

  於是開啟了一番網路口舌混戰,導致BTS在國內的風評呈現兩極化的狀態。

  如此顯而易見的「客套話「自然是在頒獎席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更何況這個獎項還是美國和韓國雙方的呢?

  可以看出,從始至終BTS就未曾想過把中國這個市場放在眼裡,轉而攻占美國市場。

  畢竟如今音樂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必定少不了美國,以至於BTS至始至終都對此事與中國粉絲方沒有任何回應。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來說,BTS的闖美成功完全不是歷史的造就,而是其公司運營的成功。

  這種轉換市場的手法,使得BTS從Nobody轉變為家喻戶曉。

  我們設想一下——假如BTS的市場最初放在了亞洲,或許大家得到的答案又是不一樣的了,你們怎麼看呢?

  本文由FancyMusic原創,歡迎關註,帶你一起漲知識!

>韓團BTS闖美成功的背後:是時代的造就還是粉絲的過度追捧?

蔡少芬和生母親斷絕關係能理解,劉德華對有恩大姐不管不顧引熱議

尋夢園

趙麗穎不走紅毯照樣閃爍!新大片溫柔到骨子裡,穿開衫變森林仙子

尋夢園

任誰也不會想到李棟旭40歲能變成這樣:凍齡真的不是誰都可以做到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