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血糖升高的3個飲食壞習慣,如果你也有,趕緊改改吧,對身體有好處

  
糖尿病是個麻煩的疾病,如果不改變原有的不良飲食習慣,控制好血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哪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影響血糖控制呢?

  1.吃飯先吃主食

  很多糖友喜歡吃飯時先吃主食(米飯、饅頭、米線、面條、麵包、窩頭),然後再吃菜、吃肉。而先吃的主食會迅速被消化吸收,導致餐後血糖快速升高。

  建議把主食放在一餐的最後吃,先吃蔬菜,再吃肉蛋類的食物。這樣可以減慢胃排空的速率,延長主食被消化吸收的時間,血糖升高的速度會變得緩慢,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

  除改變主食的進食順序,糖尿病患者也要控制主食的量,吃得主食越多,血糖就會越高。

  主食的攝入量因人而異,量入為出,多動多吃,少動少吃。一般情況下,每天200-300克,特殊情況下,每天150-400克,具體數量請醫生根據您的身體狀況制定。

  2.喜歡喝大米稀飯

  很多糖友有喝軟爛的大米稀飯的習慣,認為這樣養胃。殊不知,這種稀飯升血糖的速度堪比喝糖水,而且煮得越軟爛的稀飯,升血糖的速度越快。

  如果特別想喝稀飯,建議做一下改良:加入一些豆類、花生、山藥等中等升糖指數的食物,不要煮得太軟爛,少放食材,以水為主,少量食用,小口慢喝。

  也可以用牛奶、豆漿來代替稀飯。

  3.吃飯速度快,經常吃到撐

  我們的大腦中有兩個特殊的神經中樞,分別主管著飽腹和饑餓的感覺,根據它們向大腦傳遞的信號,大腦發出指令確認我們是否吃飽了。

  如果吃飯速度非常快,明明已經攝入了足夠多的食物,血糖還來不及升高,大腦就接收不到信號,無法發出「飽」的指令,因此你依然不感覺飽,就會繼續吃。

  當最終血糖升高,大腦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時,人們往往早已攝入了過多的食物,吃撐了。

  吃得越多,能量攝入越多,這些能量消耗不掉,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血糖也會難以控制。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放慢吃飯的速度。細嚼慢咽不僅可以增強營養的吸收,而且能使大腦有足夠的時間接收信號,發出「飽」的指令,這樣就減少了進食量。

  具體方法:

  • 每口食物咀嚼25次再咽下。
  • 每天給自己預留足夠的時間(至少20分鐘)用餐,而不是匆匆幾分鐘來解決一餐。

  把一餐想吃的食物都放在餐盤裡,吃完以後就離開餐桌,這樣也有助於控制一餐的進食量。

  如果您有上述3個不良飲食習慣,一定要調整一下啦。

  作者:方玉

>導致血糖升高的3個飲食壞習慣,如果你也有,趕緊改改吧,對身體有好處

今天是「全國愛牙日」!當牙齒遭遇這件事,你知道怎麼辦嗎?

尋夢園

良好的生活方式讓您更健康

尋夢園

30條醫生才知道的健康知識,2021年你必須掌握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