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這個時節夜間溫度逐漸降低,這一節氣也是因「到了夜晚露水凝結,呈現‘白露’」而得名。
所以從「白露」開始,氣溫降低的會更快,而這個時候養肺潤燥、保暖防寒就是養生的首要任務。除了注意休息、防止受寒、調養心脾外,飲食上也有講究。俗話說「白露吃五白,大病小病都不來」,其實不止「五白」,多種白色食物都非常適合這個季節。
白果:益肺氣、治咳喘
江蘇省連雲港市婦幼保健院營養科原主任張曉燕2021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銀杏果俗稱白果,有益肺氣、治咳喘等作用。但是由於白果裡含氫氰酸(一般以綠色的胚部毒性最強)這種有毒物質,一定不要生食,也不要隨意摘路邊的白果拿來吃,以免中毒。食用白果必須熟食,而且要少量吃。
吃白果,可炒、可煮、可燉,不管是哪種吃法,吃之前均需先去殼,清洗後,把綠色的胚部去掉,剩下的白果肉與其他食材一起烹飪,比如做芹菜炒白果、蝦仁炒白果、白果炒雞丁,燉煮白果排骨湯、白果豬肚湯、白果粥、白果松仁玉米湯、蘋果白果燉銀耳等。
炒熟後毒性降低,但一次食入量也不能過多。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不要超過10個;孩子應避免超過5個;5歲以下的嬰兒寶寶就不要吃了;老年人、過敏體質者或體弱者應酌情慎食、少食或忌食。
銀耳:防上火,防便秘
陜西省康復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李亞娜2021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銀耳是非常適合秋季食用的一種食材,能清肺熱,而且要對症吃。
清除內熱,把銀耳和雪梨一起燉,並且建議帶著梨皮一起燉;如果感覺口鼻乾燥、大便秘結、咽喉不適,可以吃點銀耳百合羹;脾虛便溏的人,適合吃銀耳蓮子羹,補心氣。吃帶芯的蓮子,既可以防止在意火,又不容易引發便秘;血虛體寒,吃銀耳桂圓羹,相比大棗,桂圓更適合搭配銀耳,補血的效果更好;銀耳還有一個萬能搭配法:用枸杞來配。銀耳是滋陰的,枸杞平補陰陽,兩個都補腎,放在一起,相得益彰。
此外,銀耳也可以和一些薯類搭配,比如做紫薯銀耳羹、南瓜銀耳羹等,口感糯滑,顏值和口感都不錯。或者做最經典的銀耳雪梨湯,不用另外加糖,其清甜的味道就非常爽口。
白蘿蔔:助消化、消食火
營養師陳華艷2021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白蘿蔔是個「全能手」,可生食、炒食、做藥膳、煮食,或煎湯、搗汁飲,或外敷患處。烹飪中適用於燒、拌、做湯,也可作為配料和點綴。
白蘿蔔中淀粉酶的含量很高,洗淨了切小段直接生吃能夠幫助消化,也可以選擇做糖醋蘿蔔,或者擦成絲,拌成開胃小涼菜。喜歡吃硬實口感的,可以保留白蘿蔔的皮,甚至單將白蘿蔔削出厚皮,加點醋、香油等拌一拌,也好吃。
如果平時吃肉多,容易上火,可以吃點蘿蔔降降火,比如紅燒蘿蔔,嫩滑爽口,能消食祛火。可以將小香蔥和生薑片,入油鍋爆炒一下,再倒入洗淨切好的蘿蔔塊,加入適量醬油,加些糖不用加水(蘿蔔本身富含水分)。煮沸後用小火煨至酥軟,並適時翻炒一下即可(酥軟程度可視年齡和口味的不同需求自行掌握),出鍋盛入盤中即可食用。
白扁豆:助健脾、巧化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易美容2021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白扁豆因具有很好的藥用功能,也叫藥豆。扁豆有開白紫兩種花,以白者入藥。2015版《中國藥典》謂其「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白扁豆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鈣、磷、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是一味非常好的藥膳同源的藥物。
白扁豆健脾的補益力度雖然比不上白術、山藥,但不膩不燥,更適宜病後初進補而又不耐峻補的人。比如可以喝點山藥白扁豆粥,取一個砂鍋,放入粳米(30克)、炒白扁豆(15克)、適量的水熬至半熟時加入備好的鮮山藥片(30克),繼續熬至成粥即可,補益脾胃,調中固腸。如要健脾化濕,宜用炒白扁豆。
不過,要注意食用白扁豆一定要煮熟,其所含的凝集素甲是有毒成分,加熱之後毒性作用大大減弱。白扁豆除了種子入藥以外,花、種皮(扁豆衣)都可以入藥。
白梨:清熱火、又潤肺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大科主任黃穗平2021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現在風高氣燥,正是吃梨的好時候。咬一口梨,鮮嫩多汁、爽口甜脆,不少人都喜歡吃,梨不僅美味,還具有很好的養生功效,既清火又潤肺。
《本草通玄》對生吃熟吃梨的不同功效做了簡明扼要的歸納:「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也就是說,生吃梨子,清熱瀉六腑;熟吃梨子,滋陰養五臟。
生吃梨,對於緩解秋冬季節流行的呼吸道疾病造成的咽喉幹痛、幹咳、口渴等,生梨的效果最佳。如果脾胃虛弱,卻感受了燥熱之邪的氣陰不足者,想要養陰潤燥,建議把梨燉煮成湯,或者隔水蒸熟後食用,梨的寒性就會有所下降,蒸熟以後有滋陰潤肺止咳的功效。如果是燥熱咳嗽,建議自己煮點川貝雪梨水喝;如果是風熱咳嗽,建議喝菊花雪梨湯。
有些人吃梨時喜歡削皮,但梨皮也是一味中藥,治療咳嗽的著名藥方桑杏湯裡就有梨皮,只要做好清洗就可以了,也不必擔心果皮表面的農藥殘留超標。
龍眼:補心脾、安心神
廣東佛山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中藥師曾榮香2021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中醫認為,龍眼肉有一定的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作用。
除了即剝即食,龍眼肉還有很多種吃法。一是泡水,比如龍眼肉紅棗飲,把龍眼肉、木耳和紅棗泡後,放在碗內,加水蒸30分鐘,可以滋陰活血、補氣養血;總失眠的,加點酸棗仁,準備龍眼肉10克、酸棗仁9克、芡實15克,煮水,沸後約30分鐘即可飲用;二是燉湯,比如龍眼燉雞肉,龍眼肉、雞肉、當歸洗淨放入燉盅中,加開水適量,加蓋,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味供食用,養血益顏,尤其適合女人服用;三是煮粥,可以熬點小米龍眼粥、龍眼紅薯粥,在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還能為粥品增加一點淡淡的甜味。
龍眼肉吃多了易上火。兒童、老年人不宜多吃;患有咽喉炎、慢性扁桃體炎等疾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有小便黃赤、大便乾燥、口幹舌燥等陰虛內熱表現者不能吃;患有痤瘡、外科癰疽疔瘡、婦女盆腔炎、尿道炎、月經過多者忌食。
鴨子:宜煲湯、解秋燥
太空中心醫院營養科馬躍青2021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俗話說「秋高鴨肥」,相比夏天瘦柴的鴨子,秋天的鴨子吃得多動得少,儲存了足夠多的能量準備過冬,因此肉質更加肥美鮮嫩。而且,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鴨肉性寒涼,有助於緩解秋燥。
鴨肉吃法比較多樣,烤鴨、燒鴨、鹽水鴨、甜皮鴨、燉鴨湯、炒鴨肉、鹵鴨肉、口水鴨等,樣樣都是經典。
但是,從健康角度看,燉煮煲湯能最大化地保留其營養。吃鴨肉還有幾個最佳搭檔——冬瓜、白蘿蔔、山藥,做成的冬瓜老鴨湯能去油解膩,有助於降壓。將冬瓜洗淨,切成厚片;老鴨洗淨切大塊。鍋中倒清水,煮開後放入鴨塊焯燙3分鐘後撈出,用清水沖淨鴨塊表面的浮沫。將鍋洗淨倒入清水,放入鴨塊、冬瓜塊、陳皮,大火加熱煮開,用中小火煲2個小時,調味即可。
除此之外,土豆、酸菜等也是鴨肉的好搭檔。而且,吃鴨肉的時候把鴨肉中比較肥的部分和鴨皮去掉,有些鴨肉比較肥,這樣做可以減少熱量的攝入。
本文首發2021-09-07健康時報飲食版《白露吃白食》
本文編輯:喬靖芳、張萌
審稿主任:楊小明
>白露過後怎麼養生?這份養生飲食清單,趕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