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13年收視紀錄,續集飚上9.7分,這部國產劇口碑爆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台劇變得不一樣了。

  它的主流不再是80、90後小時候印象中,膠原蛋白快要溢出螢幕的青春偶像劇,而是逐漸將重點移到了現實題材上。

  前兩年大火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其中翹楚。該劇的質量之高,對於社會問題的挖掘程度之深,在一眾國產劇中一騎絕塵。

  其實,同年還有一部不容錯過的台劇,7萬人打出了9.1的高分:

  時隔兩年,那個「俗女」又殺回來了。開播僅1天,分數就沖到了驚人的9.7。

  她放棄了大城市的聲色犬馬,回到了熟悉又溫暖的家鄉,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買下了一棟別人口中「鬧鬼的屋子」,作為自己重新啟程的起點

  第二季的開始,也正是圍繞著女主陳嘉玲(謝盈萱 飾)購買的新房,來展開後續的故事。

  和第一季一樣,《俗女2》分成了兩條故事線:

  剛上國中的陳嘉玲,和現在40+歲的陳嘉玲。

  小調皮蛋陳嘉玲終於升上了國中。

  為了迎接女兒人生的新階段,媽媽決定帶她先去剪個頭髮,她說隻剪「一點點」

  果然全天下的母親「坑」起女兒來,都是用的是同個套路。可能媽媽眼中的「一點點」,和我們理解的真的不一樣吧。

  電視當然是不允許看的了,畢竟學習比較重要。

  和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一樣,小陳嘉玲也會在媽媽出門的時候偷偷看。但不出預料,她也被媽媽發現電視機還殘留著溫度

  考慮到國中更費腦子,需要更多的營養,媽媽還做了豐富的黑暗料理:以形補形的腦花、補血的赤參、顧眼睛的土虱

  讓茄叔忍不住聯想到了第一季裡,那個餡料詭異的包子。

  為了培養小陳嘉玲的獨立性,媽媽讓她自己坐公車去補習班。但是小陳嘉玲一向大大咧咧,果不其然,回家的路上睡過站了。

  於是媽媽一路騎著摩托車跟在公車後,怕女兒醒來找不到回家的路。

  等到小陳嘉玲終於醒了,她反而開始責怪媽媽為什麼不叫醒自己,覺得自從自己上國中後,母親對自己分外嚴格,她都懷疑自己的母親是不是被換走了

  小陳嘉玲想要母親說出自己什麼時候出生的,愛吃什麼,平時喜歡做什麼。

  媽媽毫不猶豫,如數家珍。她聽著聽著就鼻子一酸,放慢了腳步。

  媽媽看她還沒有回頭,說出了為什麼對她如此嚴格的原因——媽媽隻上過小學,所以希望已經超越自己的女兒,可以走得更遠。

  媽媽對女兒的關心,一直持續到現在。陳嘉玲都40+歲了,媽媽還是放心不下她。

  嘴裡總是吐槽女兒買的是鬼屋,但也會偷偷請來大師,為屋子看看風水

  她會考慮到女兒看中的沙發是白色的,容易臟,而私下和家具店換成了別的款式

  但陳嘉玲卻感到萬分困擾,她不想再當在臺北時,任人指手畫腳的「傀儡」。她回到家鄉,就是為了能為自己的生活做主。

  小屋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她親手打造的。

  盡管她笨手笨腳,歷經磨難——試圖取蜂巢被叮;立圍欄被槍釘穿腿;刷房頂掉下來玻璃紮進胳膊。

  一個月光臨急診室無數次,還被醫生錯當成被男友家暴,直接報了警。

  她仍然毫不氣餒,越挫越勇

  弟弟被在一起3年的伴侶求了婚,爸爸掏出準備已久的稿件,用顫抖的手捧著,說出了自己的祝福。

  當伴侶想要弟弟一起去英國生活時,弟弟卻有些猶豫。

  因為他算過,如果他去了英國,一年只能回來兩三次,那這一輩子,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短短的352天,甚至連一年都不到

  從這個具體的數字裡,陳嘉玲體會到了什麼叫「子欲養而親不待」

  而那個一直寵著自己,向著自己的父親,卻忽然倒了在餐桌上。

  《俗女2》由細碎的小事拼湊而成,每個毛邊都充斥著生活中的粗糲與溫暖

  或許每個人都能在這部劇裡,找到自己生活的點滴。

  沒有那麼多的狗血,有的是最真實的故事。

  這部劇像是碎碎念,把人們從焦慮匆忙的心境中抽離出來,好好去體味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值得珍惜的人。

  又或者說,它溫柔地包裹住了觀眾,把平靜的力量註入到了觀眾的體內。

  類似《俗女2》的治愈劇還有幾部,推薦給大家:

  同樣是台劇的《花甲男孩轉大人》《用九柑仔店》、日劇《凪的新生活》、還有美劇《我們這一天》

  有越來越多的人,與繁忙的大都市告別,回到家鄉陪伴親人、尋找真正的自己。

  陳嘉玲像是這些人的一個縮影,她不再逼著自己成為一個光鮮亮麗的「淑女」,而是直面自己的困惑與缺點,誠實但勇敢地面對眼前的困難,做一個接受自己的「俗女」

  最後,祝大家在世間的紛紛擾擾裡,找到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可以不顧他人眼光,盡興地做一個「俗人」

>刷新13年收視紀錄,續集飚上9.7分,這部國產劇口碑爆了

三觀不正的室友有多可怕?室友竟讓別的女生去勾引我男友

尋夢園

吐槽電視劇《彼岸之嫁》鬼少、仙官、凡人都愛我的瑪麗蘇偶像劇

尋夢園

《雪中悍刀行》徐鳳年為什麼兩次下江湖?他為了誰?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