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主食,減壽!《柳葉刀》研究:吃多吃少都不行,這樣吃更健康

  「怎麼了?你今晚又不吃米飯呀!」

  「我最近減肥呢!吃一口米飯都不知道會胖多少,我還是啃我的蘋果去吧」

  眾所周知,米飯、面條等主食一直都是餐桌上的主角。但幾年來,關於主食的「討伐」越來越多,比如吃太多主食會胖、晚上少吃主食、糖尿病少吃主食等等。

  數據顯示,近20年來,我國居民的主食消費量明顯下降,目前仍在持續下降。

  但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明,主食與壽命有明顯的關聯

  一、主食的攝入與死亡率有緊密關聯

  01.正確吃主食可降低死亡率

  2018年,一篇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上的綜合研究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影響壽命,使壽命縮短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選取了15428名年齡在45-64歲的義工,然後對碳水化合物與死亡風險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死亡風險呈U型關係:

  當攝入碳水化合物在50%-55%的時候,死亡風險最低

  當攝入碳水化合物<40%,以及>70%的時候,死亡風險都會增加

  也就是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小於全天攝入總能量的40%或者大於全天攝入總能量70%,都會增加死亡風險,縮短壽命。

  02.50歲後增加主食攝入量可降低死亡率

  2020年,一項發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證實,主食的攝入量與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有明顯關聯。尤其在50歲後,適當增加主食攝入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在該項研究中,雪梨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學者分析了1961~201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及103個國家和地區的1879份死亡率情況,證實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的比例,可有效預測不同年齡的死亡率。

  研究發現:

  ①20歲以下,蛋白質供能占比1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功能各約占42%,死亡率最低;

  ②20歲以後,逐漸增加碳水化合物,逐漸減少脂肪供能比,蛋白質變化不大;

  ③晚年時(男性約60歲,女性約70歲),蛋白質供能降至11%,脂肪供能比降至22%,而碳水化合物占比增加至67%,這時死亡率最低。

  圖/生命時報

  研究人員建議:中老年人的飲食應以高碳水、低脂肪為主,且適當減少蛋白質,以此更有利於延長壽命。

  因此,主食對人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體的壽命,我們需重視主食的正確攝入。

  二、哪種主食對人體更健康?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不吃碳水化合物是不行的。

  日常生活中,主食是我們攝入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常見的主要有有大米、小麥、玉米、燕麥等糧谷類;馬鈴薯、地瓜、木薯等薯類;以及綠豆、蠶豆、豇豆等雜豆類

  那麼,哪種主食對人體更健康呢?

  大米等精制谷類在加工的過程中,丟失了大量的營養成分。

  糙米、燕麥、蕎麥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含有比精制谷類更多的蛋白質、維生素B1、礦物質、植物化學物等,可以預防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精細谷物和全谷物營養成分比較(每100克可食部分) 圖/上海楊浦

  三、主食怎麼吃更健康?

  除了選對主食,吃對量和吃的方式也很重要。

  1、種類多樣化

  不要長期只吃一種主食,營養比較單一,應該豐富主食的類型,使營養更全面。

  2、粗細搭配

  細糧要吃,粗糧也要吃,最好是粗細搭配,建議每天攝入粗糧的比例占主食的1/3左右,可以增加膳食纖維,減少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流失。

  3、烹調方式

  烹調方式以蒸、煮、燉為主,少用煎、炸、炒。雖然煎、炸、炒的菜好吃,但是容易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不利於健康。

  蒸、煮、燉既能使食物的營養不至於流失太多,也很少產生危害健康的物質。

  最後,要注意,有的主食雖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但是含油量也高,應避免過多食用,比如油條、麻花、手抓餅、起酥麵包、炒面、炒飯、泡麵等。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重視身材管理,這是好事。只不過,在瘦身的時候,應避免陷入減肥錯誤,比如不吃碳水化合物、不吃早餐、不吃葷食等,這些行為對身體都是有害的。

  

  參考資料:

  [1]《主食吃多少關乎你的壽命!這樣吃最有利於長壽!》.鳳凰網健康.2019-05-20

  [2]《主食吃多少關乎壽命!哪種主食對人體最健康?該怎麼吃?》.上海楊浦.2021-07-20日

  [3]《吃米和吃面到底哪個更好?多年的疑問終於解開了…》.科普中國.2020-01-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不吃主食,減壽!《柳葉刀》研究:吃多吃少都不行,這樣吃更健康

全國人大代表李林:生命健康領域亟待建立支撐真實世界研究的標準體系

尋夢園

秋天保護腸胃的4要4不要,做好這幾點,腸胃更健康

尋夢園

吃飯時,做出5個改變,離健康更近一步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