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 | 當劉德華反問為何受誇讚

  東京殘奧會,中國代表隊獎牌榜上位居第一,激起各界對殘奧健將的關註和喝彩,而在演藝圈中有一位明星,已經身體力行地支持殘奧運動數十年,他就是劉德華。時間回到讓無數國人振奮激動的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短跑運動員蘇樺偉結束百米短跑比賽時,賽後第一個沖上去擁抱他的,便是劉德華。許多人不知,蘇樺偉在當時除了運動員,還是劉德華個人公司的「助理」。劉德華並非因為蘇樺偉是自家員工而前來支持,而是為了支持日常訓練經費不足的蘇樺偉,特意請他在自己公司「上班」,並約定一旦訓練比賽,「上班」無條件讓路,劉德華是以這樣保有尊嚴的方式,默默支持著蘇樺偉,支持其背後的殘奧事業。這不是一種短期行為,2008年的北京,2012年的倫敦,2016年的里約,多屆殘奧會,都有劉德華出人出力。那是身為普通人的香港市民劉德華在為殘奧助力,為國家驕傲。

  (郭新洋 攝)

  這份「普通人」帶來的感動,與最近劉德華為出道40周年錄制的視訊中所說的話,對照了起來。視訊裡他穿著樸素的白開衫,與大家分享感悟:「這不是慶祝一個人紅了40年,是慶祝一個人,認認真真地工作了40年……」這個普通人,40年間,臺上閃閃發光,臺下默默為人做事,給行業給社會,樹立榜樣,帶來啟迪。

  業內一直流傳著關於劉德華提攜後輩幫助同行的美談。當年,寧浩想拍電影,苦於沒有資金,某次影展中他遇到劉德華,劉德華在看完寧浩拍攝的《綠草地》之後決定投資三百萬元支持這個年輕人的電影夢。後來,寧浩用劉德華的投資拍出了成名作《瘋狂的石頭》。許鞍華導演的《桃姐》因為題材不夠商業,一度資金不夠,無法推進,劉德華看過劇本知曉情況後,決定零報酬出演,還為影片投資,後來《桃姐》在威尼斯影展獲大獎,劉德華說:「並不是為了得獎而支持,而是一定有人要去做這件事。」

  除了這些雪中送炭的故事傳為美談,還有一些「舉手之勞」暖人心懷。演員王寶強一直記得:出道之初,在頒獎典禮後臺的洗手間,他不太會用感應水龍頭,洗手的時候拼命用手摁龍頭卻不出水,非常尷尬。這時,有個人走過來,握著王寶強的手,把手放到水龍頭下,水涓涓流出了,那個握住王寶強手的人,便是劉德華。

  劉德華對演藝圈中的人是這樣,對其他人呢?在劉德華演唱會現場,發生過好多次這樣的「加演片段」,當激動的粉絲被警衛拉走時,場面混亂,劉德華擔心粉絲受傷,挺身而出,自己「保護」自己的歌迷,有一次,甚至從兩米的高臺上一躍而下,幾乎是本能反應,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對他一片真心,他不忍他們受傷,或者傷心。而對警衛,他一樣也會表示歉意和感謝,求得互相的體諒。

  這些點點滴滴,是我們從各個渠道,發現知曉的劉德華的為人處世,難以一一贅述,也一定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他默默在做,並不多說。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然後昭告天下,和一個人做了許多好事,其中一些恰好被眾人知道了,予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日久見人心,認真工作了40年的劉德華,是後者。

  這個認真工作的普通人,也經歷過傷痛、疾病、挫折、危機,他都用一個「笨小孩」的方法式過了。眾人說他完美,他說自己並不完美,只是比較努力罷了。

  筆者曾採訪過劉德華,拜訪中,提問劉德華:對於大家評價他「從不遲到、對父母孝順……」諸多優點,他怎麼看?劉德華突然竟皺起了眉頭,他很嚴肅地說:「其實,我只是做了一個人最基本的該做的,但受到這麼大誇獎,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這句劉德華的反問,值得思考——劉德華對外界的誇讚表示驚訝,是希望有一天,不需要再對這些基本品德大誇特誇,「做藝先做人」不是一句口號,是從業者的基本,只是可惜許多被賦予光環的人在浮光之下把為人做事的初心忘了。

  瞻仰劉德華的星光,不如平視他自認為平常的,身而為人應該做的——把最基本的做好,再談其他。(甘鵬)

>十日談 | 當劉德華反問為何受誇讚

BigBang時隔四年再次回歸

尋夢園

老天爺賞土吃,大概是在形容謝娜、趙麗穎、吳宣儀等人吧

尋夢園

劉德華背後的女人朱麗倩,隱藏了23年的天王嫂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