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昆暉:《海洋之城》幕後的7年跋涉,我不說你不知

  《海洋之城》是國內首部聚焦郵輪業的行業劇,是首次登上郵輪進行大規模拍攝的國產劇,是以郵輪故事折射中國經濟和社會變遷的生活劇。

  郵輪在西方普及度很高,年輕人登船獵奇,老年人乘舟養老。但對中國人來說,它還是近十年才真正進入大眾的視線。

  郵輪一旦離岸,就是一座移動的海洋城市。郵輪的技術支撐和管理系統,遠比一般人想像得更龐雜。作為制造業「王冠上的明珠」,能夠生產郵輪的船廠屈指可數。

  隨著以中國為出發地的航線的開設,中國人越來越多地登上郵輪。這不僅拓展了大眾對於休閒娛樂的想像,也成為中國人消費能力的一種體現。

  在此之前,國內沒有人試著圍繞海洋和郵輪拍一部作品。即使偶有類似場景出現,郵輪也只是作為背景板。

  導演陳昆暉想要做吃螃蟹的那個人。童年看過一部美劇《愛之船》後,造一座「海洋之城」成了他的執念。

  陳昆暉是攝影師出身,跟張國立、劉江等知名導演長期合作。轉型導演後,近年又執導了《愛的追蹤》《在遠方》等作品。

  最近,他的兩部導演作品先後開播:3月23日,《海洋之城》在江蘇衛視和芒果TV開播。3月28日,《陪你一起長大》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開播。

  《海洋之城》的項目起始於2014年。從開始采風到成片播出,7年過去了。故事說的是:華人航海官丁凱(張翰 飾)和菜鳥領隊天悅(王麗坤 飾)在郵輪上相識相知,與旅客、同事、親人共同成長。

  劇中旖旎的海上風光,跌蕩放誕的戲劇起伏,華麗的鏡頭調度,迅速吸引觀眾。在劇集開播兩天後,影藝獨舌採訪了導演陳昆暉,聽他細說《海洋之城》的創作故事。以下為陳昆暉的自述——

  從零出發,拍一部非災難片的郵輪劇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在臺灣看到一部美國電視劇《愛之船》。那是一部長達200多集的喜劇,每集圍繞郵輪上的不同遊客展開故事。

  這個電視劇,在我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我想要是有那麼一天,中國也能這樣用郵輪作為背景來講一個故事,那該有多好啊。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郵輪在中國的影響力遠遠達不到專門拍攝一部作品的程度。直到2014年,我發現郵輪業在中國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登上郵輪。我感覺到心裡的那粒種子可以破土而出了。

  當時,我和我們的總制片人陳勵聊到這個話題,她很激動。郵輪是國內行業劇題材上的空白點,創作上有想像空間。

  郵輪業是歐美人主導的產業,很多重要崗位都掌握在歐美人手裡,一個反映中國人在其中生存和奮鬥的故事,一定會很有感染力。

  但真正要實現這場夢可太難了。我們翻開有關郵輪的作品,幾乎都是災難片。你想以此為背景拍一部職場生活劇,就是從零出發。

  寫劇本之前,我們還需要找到一艘能讓我們去拍攝的郵輪。要不然,劇本寫出來也白寫,因為你沒地方拍。

  我們後來的拍攝場地是世界第二大郵輪,噸位6倍於鐵達尼號,一艘郵輪就有22個餐廳,一個餐廳的裝修就是上千萬美金。如果得不到支持,我哪負擔得起置景費。

  它不像是飛機,搭一個機艙和一個機頭就可以了。郵輪太大了,它就是一個小世界,方方面面都要呈現,我們實在搭不起。

  郵輪公司全是跨國公司,人家憑什麼拿自己的東西給你講中國故事?光是找船,我們就花了近三年時間。

  我們一邊找船,一邊采風。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識了故事中唐總的原型人物,這家郵輪公司時任中國區總裁的劉博士。

  陳昆暉(左)和劉博士

  他的經歷特別傳奇,他是學金融的,在英國教書。大概十年前的時候,四大郵輪公司想要撤離中國市場,因為沒有消費人群。獵頭公司找到他,多少有些「死馬當活馬醫」的意思,希望讓郵輪業在中國有所發展。

  沒想到,他還真的改變了行業格局,成為中國郵輪業的領軍人物。甚至劇情後半部分,各國爭拉大船到自己國家運營,唐總帶著團隊舌戰群儒的情節,也是他的真實經歷。

  通過他,我們解決了實景拍攝的問題。

  劇中80%的內容有故事原型

  我和制片人、策劃、編劇、責編、攝影等主創人員,一起上郵輪采風。

  每一艘郵輪其實都是一個小城市,形形色色的遊客在其中交匯,船員們又來自不同的國籍,是一個天然的發生故事的場所。我們就希望能多找到些真實故事,融入到劇本中去。

  沒想到,采風的收獲還真不小。

  當時我們乘坐的郵輪上,剛好有一個中國人,他就是後來的首位華人船長伍會民。我們采風時,他還是行政大副。後來我拍《在遠方》時,他給我打電話,說升職成了船長。

  中間著白衣者為原型伍會民船長

  劇裡說船員都是學霸,這是真事。遊輪上的核心職位多是來自傳統航海國家如挪威、義大利、希臘的人才擔任,華人當大副的鳳毛麟角。

  當時有一個亞洲人才培養計劃,伍會民就是牢牢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在語言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憑著過硬的技術和強悍的溝通、協調、領導能力,脫穎而出。

  這件事一下子就鼓舞了我們。征得他的同意後,我們把他作為男主人公的原型,就有了如今張翰飾演的丁凱。

  丁凱的職場道路雖然沒有伍船長那麼順利,但大都有事實依據。甚至連丁凱和天悅的愛情故事,我們也是從伍船長的人生故事中汲取的靈感。

  他和他愛人也是在船上認識,一個是郵輪上的大副,一個在旅行公司就職。我們感覺特別浪漫,以此為雛形寫了丁凱和天悅的愛情線。

  不過,寫劇本肯定不能只有基礎人設,還要通過事件來豐富劇情。我們劇本中80%的內容都有故事原型,都是在船上采風得到的。

  比如說一開始的「罷船」事件,在郵輪初入中國時是經常發生的;消防演習,也是每艘郵輪的必備課程;還有後來「陸地遊」事件的處置,船長晚宴上的故事,等等,都有依據。

  劇中第一個高潮是聽證會事件。丁凱冒著生命危險營救了幾名貨輪船員,卻因為沒有執行船長的救援艇返航的命令,而受到羅亞公司有關部門的問責。有的觀眾有疑問,說你們是不是小題大做,把結果寫嚴重了。

  其實真有聽證會這回事。郵輪一般都是軍事化管理,船長在船上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當員工違遊記事,會召開船長聽證會裁斷。丁凱雖然是英雄,但他確實是違紀了,規則就是規則,即便道德層面上他是對的,也必須實事求是地寫出他這樣做的後果。

  除了船員之外,我們也加入一些遊客的故事。船在海上,船上工作人員是固定的,乘客是流動的,全劇是「魚骨」的劇情結構,主線上不斷支出小故事。

  以丁凱為主的船員是「魚脊」,遊客的故事是「魚刺」,單元化推進。我們想通過這些遊客,盡可能概括中國時下的各個人群和側面。

  比如天悅和父母的滬漂經歷,薑爺爺、胡奶奶的黃昏戀,高考減壓團的故事等等,都有這方面的考慮。

  劇中有一個情節我印象深刻。船員們在船上一簽就是一年,在海上漂久了,就會產生幻覺。我們用幻覺作為戲劇元素,結合一個真實的事件,創作了一個故事:

  郵輪航行中,總在船艙的玻璃上發現塗鴉,擦完沒過多久又出現了。所有人都懷疑是不是產生了幻覺。後來才發現,其實是一個小女孩,身患白血病,總是避開人群,信手塗鴉。她個子小,監控拍不到她。

  我們之前看到一則新聞,新聞裡的小女孩也是白血病,她就對著鏡子給自己畫頭髮。那張照片給我們的觸動很大,就以此為出發點編織了上面的故事。

  劇本的創作難度的確很大,但從最終的呈現來看,我們還是盡可能做到了專業性和戲劇性的平衡。

  實景勘測,工作人員被「抓」起來了

  《海洋之城》的拍攝,大部分都是實景。

  到船上拍,過程特別艱難。郵輪是始終移動的,它不可能停下來等你拍戲,大多數劇組一般也就拍一個星期,像我們這樣故事情節發生在郵輪上的,只能跟著郵輪一起來來回回。

  陳昆暉給演員說戲

  而且我們還不能下船。家夥什實在太多了,各種攝影器材、服化道裝備,都得帶到郵輪上,如果每次都是上船再下船的話,那就太耽誤時間了。中間有一次,我們的道具還被扣下來了,沒辦法,只能等著,所有工作人員在酒店呆了三天,等海關檢查完才回到船上去。

  我們就跟著郵輪跑,演員們在船上拍了一個半月,空鏡拍了半個月。一開始的時候,很多地方都不能去,拍攝時間只有晚上,但要拍郵輪、拍大海,你也不能天天都是晚上吧,但想拍白天的話,按規定要提前半年跟人家郵件交流好,整個流程特別麻煩。

  我們就只能趁著中間靠港停歇,遊客下船的時候,一些公共場所騰出來了,才能拍一些大景。

  大眾演員也要自己帶上,每一次拍攝的時候,都要預留兩三百名大眾演員,最多的一次甚至帶了八百多個大眾演員,光船票就是不小的開支。

  後來,和船上的工作人員處熟了,越來越多的地方就向我們開放了。到了最後,除了駕駛艙,差不多船上所有地方我們都去過了。

  駕駛艙是真的去不了。畢竟事關一艘船上萬人的生命,我們不能影響人家工作。之前去采風的時候,人家破例讓我們進去看過。那是一個讓人有敬畏感的地方。

  最後我們是1:1搭建了一個郵輪駕駛艙。包括操控板上的所有儀表,桌子、椅子都盡量還原,連燈光的亮度都一樣,這都歸功於制片帶著道具、美術、置景上船的實景勘測。

  當時發生了一件特別好笑的事。這四個人上船是工作去了,所以也沒帶什麼行李。為了節約經費,四人住一間房。制片每天到處晃悠,記錄每個場所人少的時段,以便拍戲時候有空間施展;美術、置景和道具是每天拿著紙筆尺子到處測量。

  而且,他們四個人的造型都很特別,有光頭,有長髮,還有人戴著大項鏈。這樣一天兩天還好,到了第三天在監控裡就被警衛盯上了。

  人家想,這四個人這麼奇怪,是準備跳船還是偷渡?所以後來就把他們給控制起來了。還得聯繫家裡,提供資產和身份證明。再後來劇組去領人,才給他們放出來。

  雖然頗費周折,但最終的效果不錯。我們拍戲的時候,郵輪公司的高管來探班,看到我們做的逼真的駕駛艙,一直說太不可思議了。

  現在再回頭看,做這部劇確實是長途跋涉。從采風到項目論證,到劇本創作到開機拍攝,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全力以赴。2018年上半年拍船上的戲,劇組在海上漂了兩個多月,從上海、蘇州到馬賽、福岡、長崎,拍了300多個場景,總算大功告成。

  劇集的後期制作階段,出品方就開啟了發行工作。大股東博集天卷是圖書行業的巨擘,但在影視領域還是個新手,對發行相幹的事項經歷了一個認知與磨合的過程。時間又過去了三年,《海洋之城》終於和觀眾見面了。

  7年時光雖然漫長,但當看到「十年前郵輪改變中國,十年後中國改變世界郵輪業」的時代變遷時,我還是覺得,這一切都值了。

  【文/石榴】

>陳昆暉:《海洋之城》幕後的7年跋涉,我不說你不知

散發戀愛電波!《戀愛革命》男主演們確定,卻遲遲未見女主官宣?

尋夢園

《聽雪樓》結局改動太大,南楚戰死,舒靖容孤單度過餘生

尋夢園

《海洋之城》今日起航,張翰王麗坤攜手開啟蔚藍征途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