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勛》定檔,周迅孫儷蔣欣雷佳音齊上陣,真正的劇王要來了

  真正的劇王要來了。

  9月23日,電視劇《功勛》正式官宣定檔,9月26日起,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北京衛視和浙江衛視四臺首播,優愛騰三網聯播。

  這,才是真正的王劇氣勢。

  無他,這部劇的含金量實在太高了!

  別的不說,先來八個名字: 屠呦呦、袁隆平、李延年、於敏、申紀蘭、張富清、孫家棟、黃旭華。這部劇,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一群真正的功勛人物的故事。

  再上一串演員名單:王雷、雷佳音、倪妮、蔣欣、郭濤、佟大為、孫儷、黃曉明、周迅、黃志忠。

  這,還只是領銜主演,

  我光是數了數定檔海報上的演技派明星:陳寶國、李光潔、倪萍、劉奕君、張頌文,說不完了,加起來,老百姓叫得出名字的,就有20多個。

  這什麼陣勢?

  再看導演,絕了,總導演鄭曉龍牽頭,眾多現實主義題材大導毛衛寧、沈嚴、楊文軍、康洪雷等齊出,配備的編劇,也全都是國內頂級,粗略算一算,光是這些導演和編劇拿下過的金鷹、百花、飛天獎,獎杯就能堆滿半個小屋。

  要說這不是國產劇頂級陣容,我就不知道什麼叫國產劇頂級陣容了。

  再看完預告,心裡更有數了: 這部國產王劇,可不止是奔著國慶獻禮來的。

  這幾年,相信不少人也發現了一個現象。

  《覺醒年代》《山海情》《跨過鴨綠江》《在一起》……一部部有主旋律色彩的國產劇,接連大爆,不僅是得到了評論界認可,在大眾範圍內也極受歡迎。

  主旋律劇,變牛了。

  但,我們是不是還缺一部,直接呈現這個時代我們國家的功勛人物的主旋律頂級大劇,或者說,有沒有一部國產劇,能夠把這個時代我們的國家英雄,集中拍出來?

  為國產劇填上這個空,說得更大一點,為這個了不起的國家填上這個空——這才是,《功勛》真正的意義。

  怎麼演《功勛》?我預計每一集都有一場王炸表演

  預告片裡的一句話振聾發聵:「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什麼樣的人,幹出什麼樣的事業,才能稱之為功勛?

  劇集中這八位,就是最好的范例。

  他們,都是這個國家這個時代,響當當的英雄人物!

  於敏:核物理學家,因研制氫彈勞累過度與死神三次擦肩而過,「隱姓埋名」多年,為我國的原子核理論做出重要貢獻,劇集將從少年、青年和中年三個時期講述他投身國防安全事業的故事。

  申紀蘭:著重展現她首倡"男女同工同酬"並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經歷。

  孫家棟:「兩彈一星」功臣,劇集將以無數次的試驗失敗為切入點,展現其代表的中國科學家永不言棄的探索精神。

  李延年:從國共內戰到湘西剿匪,從抗美援朝到邊境作戰,一生參加大小戰役戰鬥數十次,立下赫赫戰功。本劇將重點講述其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故事。

  張富清: 60多年深藏功名,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本劇將描繪其作為戰鬥英雄轉業後紮根基層的故事。

  袁隆平:故事,不必多介紹了,回憶下先生的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劇集將聚焦中年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故事。

  黃旭華:再現我國自主研發核潛艇的艱難歷程。

  屠呦呦: 40多年來全身心投入世界性流行病瘧疾的防治研究,最終創造性提出青蒿素提取方法,研發出抗瘧藥物,劇集將聚焦她研發抗瘧新藥青蒿素的全過程。

  40集的劇情,總計8個單元劇。

  一個人物,大約五集篇幅。

  這8位功勛人物,雖然都為共和國的建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其中很多人物,因為工作的保密性,大眾其實算不上了解。這一次,通過電視劇的方式,把這些人物的事跡呈現出來,要拍,就要拍好。

  其中一大關鍵,當然是主演。

  從演員陣容看,沒有流量明星,清一色,實力派演員。

  雷佳音飾演於敏。蔣欣飾演申紀蘭。佟大為飾演孫家棟。王雷飾演李延年。郭濤飾演張富清。黃志忠飾演袁隆平。黃曉明飾演黃旭華。周迅飾演屠呦呦。

  有些選角,還是原型人物本人親自點將。

  比如周迅之所以加盟《功勛》,就是屠呦呦老師親自邀請周迅來扮演自己。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周迅還去屠老師家裡,見了一面。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由於劇集從策劃到正式開拍,必然有一些變數,陣容也和最初網上傳播的名單有一定出入,比如到現在還被許多營銷號寫入的屠呦呦單元主演名單的靳東,其實並未出演,在劇中飾演屠呦呦丈夫的,實際上是公認的演技派張頌文。

  這套陣容,能不能演好這群功勛人物?

  至少,預告片中僅僅是他們的幾個畫面,已經看得我眼含熱淚。

  比如,一心紮根田野的袁隆平(黃志忠飾)喊出的那句,「我還是會選擇把秧苗插到田裡去,不管明天迎接我的是什麼命運」。

  黃志忠自己說,演這部劇最大的遺憾,就是原本想讓袁隆平先生看一看自己的表演,給自己提提意見,但這個願望,永遠無法實現了。

  但看了他的表演,我還是松了一口氣,因為這位老戲骨,果然演出了袁隆平的氣場,演出了袁爺爺的倔,他的敢。

  再看一場戲,王雷飾演的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發出的吶喊鏗鏘有力:「中國會記得我們,親人會感激我們,是我們讓他們過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們讓敵人知道,我們的國家,無比強大,不容欺辱!」

  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犧牲烈士的軀體旁,那真誠的眼神和有力的嗓音,讓人忍不住熱血沸騰。

  還有,於敏(雷佳音飾)那句:確認無誤,成了!

  還有申紀蘭(蔣欣飾)那句:就是一心想讓姐妹們挺起腰桿,活出個人樣來。

  還有孫家棟(佟大為飾)說的:我希望能為中國的強大,出一份力!

  還有張富清(郭濤飾):不修好這條路啊,我是不會走的。

  還有屠呦呦(周迅飾):懷疑是發現真理的起始點。

  立下一個flag,不光預告片中的場景,而是每一集都有這樣的「王炸表演」。

  怎麼拍《功勛》?國劇導演夢之隊,放大招了

  但一部好劇,光有演員不行,主創的創造手法和能力,才真正決定一部劇的高低。

  這群導演的能力,我絕對不擔心,來個履歷:

  鄭曉龍,代表作《甄嬛傳》、《北京人在紐約》。

  康洪雷,代表作《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

  下一部重頭劇,《冬與獅》,講的是《士兵突擊》抗美援朝中「鋼七連」的故事,張譯在內的原班人馬已經就位。

  沈嚴,代表作《手機》、《我的前半生》。

  林楠,代表作《虹幡》、《謎砂》。

  毛衛寧,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楊陽,代表作《記憶的證明》、《將夜》。

  楊文軍,代表作《鶴唳華亭》。

  閻建鋼,代表作《趙氏孤兒案》。

  陣容,堪稱頂級,那麼成敗關鍵就是,怎麼拍?

  作為《功勛》整部劇的總導演,鄭曉龍說過一句話,《功勛》的創作基調不是拔高,而是展現真正符合生活的真實故事。他說,「現在要拍讓觀眾喜歡看、願意看的,這是導演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這句話,說出了《功勛》創作的關鍵。

  以往我們看這些功勛人物,往往只能在紀錄片上看到自述,或者是他人講述的內容,大多也是一些照片,和一些影像資料。

  通過影視化視覺奇觀還原他們的傳奇,就是面向大眾的創作,必須接地氣,應當雅俗共賞。

  就是要在保證專業的前提下,能讓普通觀眾看得懂,也看得過癮。

  讓我們來看看具體是怎麼做的。

  首先,大人物化「小」。

  劇中的主要角色,全是舉重若輕的功勛人物。

  名字我們都熟,事跡我們也都了解。

  但從預告片看,劇集的呈現,是把英雄化作凡人來刻畫。

  不是說,他們的貢獻平凡。而是他們也和你我一樣,著七情六欲,喜怒哀愁,也有難過的坎,普通人的難。

  比如楊文軍執導、佟大為主演的孫家棟單元,由於工作的保密性,連家人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麼,

  一再詢問下,他只能甩出來一句,我真的不能說。

  但就是這麼頂著家庭和科研的壓力,最終這位功勛人物為國家的太空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當鏡頭從日常生活轉向火箭升空的時候,鏡頭給到了每位工作人員,即使隔著螢幕都覺得震撼。

  其次,大時代看細。

  劇集涉及的功勛人物故事,橫跨建國後數十年。

  有些故事離當代年輕人已經很遙遠,當年真實的生活圖景是怎樣?為什麼袁隆平搞雜交水稻那麼難,男女同工同酬不是必然嗎?為什麼需要努力去爭取?

  當代年輕人對此很難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所以要通過這部劇,以各種細節,幫助觀眾獲得直觀的印象。

  比如毛衛寧執導的《李延年》單元,展現是人物在抗美援朝中的經歷,所以當然有大量動作場景。

  劇集中的戰鬥場景夾雜著火光和灰土,效果極為震撼,讓觀眾仿佛置身現場,感受到那種熱血澎湃。

  又比如由康洪雷執導的《張富清》單元,視覺上最大的印象就是「土」。

  道具土。郭濤的每一件戲服都是破破爛爛,灰灰蒙蒙。

  環境尤其土。黃沙漫天,塵土飛揚。為何?因為這是修路的場景。

  不土,角色幹乾淨淨漂漂亮亮,能幹出那麼多事跡?那是國產偶像劇的拍法,不是他康洪雷的拍法。

  要拍,就給觀眾來真的。

  還有《申紀蘭》單元的林楠,為了還原申紀蘭年輕時代的生活環境,讓蔣欣等演員提前進組體驗生活,學習各種做農活的技巧,久而久之,衣服、環境和人就真的貼合了起來,「細節變成了情節」。

  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劇中角色的命運,也就成為這個時代幾十年變化的見證。

  這部劇要對得起這人人物,就要拍出他們的精氣神。

  怎麼拍呢?就是讓人物回到他們創造歷史的環境中,觀眾看到的,不是一個人物簡歷般的故事,而是在一場場洶湧澎湃的事業裡,一群什麼樣的人,如何從一無所有,一步步走到今天。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功勛》的格局,在國劇中少有地宏大。

  因為它要拍出的,是中國人民最普遍存在的品質與力量,如安在這些功勛人物身上,閃閃發光。

  只是劇王?我賭國劇二字又要硬了

  不必說,那些創造功勛的人物正在老去,甚至袁爺爺已經逝去。

  而這恰是劇集最大的意義:它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這個國家因何而強大,也讓我們有契機了解這些人因何被稱為英雄。

  這令我對《功勛》有了更高的期待。

  主旋律劇絕不能因為「主旋律」三字,就自縛手腳,或是降低標準。

  相反,越是想要表達主旋律,就越是要追求創新,越要在國劇中拔尖。

  如果說,呈現這些我們時代最了不起的英雄的國劇,不是最好的國產劇,那什麼才更應該是?

  而且,這部劇不但要有意義,還應該好看,因為那些功勛人物的故事,難道不是很精彩,很動人嗎?從故事來說,就應該讓觀眾忍不住去念叨他們,去關註這些角色的命運。

  當然,最應該打動觀眾的,還是這些角色自帶的精氣神。

  能拍出這些,那這樣的主旋律大劇,怎麼會不爆?怎麼會不吸引觀眾呢?

  所以,我期待《功勛》成為中國電視劇的一個新標桿。

  時代不同了,那些功勛人物創造歷史的時代正在過去,但人最基本的情感沒有變,現在的年輕人還是會遭遇那些人物一樣的挑戰、困境,一樣要在時代中闖出一條自己的路。

  所以我最期待的,還是這部大劇,能復刻那個時代,那群人身上,最珍貴的精神與美好品質。

  那種天真的、渾厚的、永遠昂揚向上,即使明知前路曲折,但依然願意向著理想主義獻上所有的熱血與青春的精神。

  難道不是所有功勛人物身上,共有的品質嗎?

  而優秀的主旋律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存在,它的反哺作用絕對超乎你我的想像。

  鄧小平曾說過:「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

  而《功勛》這樣的大劇,最有可能引入觀眾心裡的,也是先進人物身上蘊含的真善美。

  最後說一個現實中發生的事情吧,9月23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學,不少學生來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最後袁爺爺的墓碑作為,擺滿了鮮花。

  袁爺爺去世了,但他們的青春故事仍在繼續,屬於這代人的功勛,需要他們自己來創造。

  而我期待著,又一部國產主旋律大劇的爆紅,它的出圈,它的被追捧,不僅為所有主旋律劇做出最好的示范。

  更能告訴這屆青年:這群這個國家真正的英雄人物,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曾經如何擲地有聲地活過!

>《功勛》定檔,周迅孫儷蔣欣雷佳音齊上陣,真正的劇王要來了

孫儷拍大片化身摩登女郎!穿長裙光腳躺地上,頸間鑽石項鏈太搶鏡

尋夢園

李靚蕾通過友人再發聲,喊話王力宏不要散播不公開資料,亂帶風向

尋夢園

易烊千璽+婁燁,王俊凱+顧長衛,青年演員開始鎖定文藝片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