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才能使我們更營養、更健康?

  遇到一個阿姨咨詢,說自家孫子吃得很好,用心照顧但還是體重偏輕,去醫院檢查說貧血,這是怎麼一回事?好擔心兒媳怪她沒幫帶好孩子。

  阿姨認為的飲食很好、很營養,一問,其實並非真的好,這是不少家庭的飲食通病。

  目前雖說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營養對於孩子成長髮育、自身健康有著重要意義,但實際上,大多數人眼中的營養,根本就不是營養,否則就不會出現下面不太樂觀的健康數據。

  健康的大數據很不容樂觀

  據大數據統計,目前有80%的學生早餐營養質量較差、青春期貧血的發病率達38%、全國肥胖兒中脂肪肝發生率40%-50%…….

  在物質生活越來更加達的今天,究竟是什麼讓中國的花朵變成如此模樣?

  若究其原因,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飲食,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

  大多數都誤會了的營養

  在與很多家長溝通時,都遇到讓人發愁的飲食問題,普遍認為雞鴨魚肉蛋奶就是營養的代表。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將那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叫做營養。比如牛奶、雞蛋、肉湯、燉肉等。特別是到了秋冬季,所謂貼秋膘季節,這樣的飲食也將會更受歡迎。

  在物資匱乏、生活條件低下的年代,可能吃上一些高熱量食物,身體就恢復體力、恢復健康。但在今天食物充足的年代,經常、天天甚至餐餐吃牛奶雞蛋、吃肉喝湯,就極有可能造成健康問題,所以那樣的食物,並非能給孩子提供真正的營養。

  含有真正營養的理想飲食

  盡可能地去食用最貼近其自然狀態的天然食物。

  我們每日的飲食中應當包括蔬菜、水果、堅果、種子豆類及天然谷物,少量攝入動物制品,盡可能少的攝入精加工食物,盡量遠離過量的鹽、油和糖。同時在加工烹飪上,多數食物還是越簡單越好。

  那每天應該吃多少蔬菜?

  飲食中的蛋白、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多少?

  我需要攝入多少的維生素C和鎂?

  某些食材是否需要其他食材配搭?如果搭配,它們的比例是多少?……

  這些都是常被問及的問題,營養圈子中也有些朋友喜歡計算每日所需的熱量,做飯時根據食物電子秤來控制熱量。

  我認為可不必追求精確,心態上放輕松。目前我們沒有得到能夠全面回答的科學依據。生物學裡所有知識都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精確。目前的研究證據,天然食物盡可能吃得多樣化。

  多樣化的飲食,同時也是特別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多樣性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一份《世界衛生統計》中顯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最長,達到83.7歲。這裡就與日本飲食呈現的多樣化高,極度相幹。

  日式料理特點:少量多樣性飲食

  日本媽媽會自制便當

  隨著近幾年腸道營養學研究深入,研究人員特別發現,那些多樣性飲食的長壽老人,其菌群多樣性也很高。孩子菌群多樣性高,也不容易出現過敏、腸道疾病等。

  維持提高菌群多樣性能改善營養不良等眾多疾病

  改善腸道微生物的補充劑有望改變孟加拉兒童的營養狀況(圖片來源:《科學》雜誌官網)

  《科學》官網曾重磅發布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其一就有微生物對抗營養不良。

  該研究指出,每年數百萬嚴重營養不良的兒童,即使他們飽食後仍會發育不良並身患疾病,其根源所在:他們的腸道微生物不成熟。在給予有助於腸道菌群成熟的食物補充劑後(包括鷹嘴豆粉、香蕉、大豆粉、花生粉等),孩子的營養不良狀況得到改善,發育遲緩得以恢復。

  腸道菌群影響多種疾病

  最後總結下,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才能使我們更營養、更健康?以上文章提煉下來,其實就三句話,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實用的飲食健康原則。

  1.盡可能地去食用最貼近其自然狀態的天然食物。

  2.天然食物種類盡量多樣化,不要過於單一。

  3.注重腸道菌群,特別是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多樣性的食物。

  更多營養健康飲食分享,歡迎關註我的頭條號@營養新腸識。可評論區留言、私信交流!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感謝點讚轉發收藏支持!

>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才能使我們更營養、更健康?

健忘,記憶力差?一個養生古方,補腎養心益智,預防老年癡呆

尋夢園

寒濕乃百病之源,中醫告訴你入伏後最全的「護陽」方法

尋夢園

2022年全國大學生健康科普大賽啟動 等你來戰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