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才是從運動中收獲健康的唯一正道

  「 再好的方法、門道,不能持之以恒,都沒有真實利益。」

  可能從小學時代起,就都聽說過「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有的人甚至表達得更激進一些,謂之「運動就是生命本身」。

  不管怎麼表述吧,至少,在基本的健康層面,運動有益於健康,這麼說,大概沒有人有抗告。

  小付出,得小收獲,大付出,得大收獲。

  要想有根本性的改良,保持長效,只有一個門路:持之以恒。其他沒有取巧的門道。

  健康狀態的改善,猶如泥地潑水,不能急功近利。

  所謂健康狀態的改善,包含很多方面:

  無論是曾經擁有很好的健康狀態,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有所疏忽,希望重回原來的狀態。

  

  

  健康軌跡歷來都沒有波動過,一直在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忽然靈光閃現,希望有個好轉——譬如,有的朋友一直都很胖,忽然發心要減肥。

  一直保持著正常的狀態,由於某個特殊的原因——譬如,生了一場病,希望從此強身健體。

  …………

  無論是哪種,都屬於「改善健康」需求的范疇。

  又,無論哪一種情況,都不是一瞬間可以奏效的,非久久為功不可。

  很多朋友,在大學時代有很好的身體「底子」,甚至是學校運動隊的運動員,長年堅持訓練。參加工作後,因為各種原因,難以維持。等到十幾年、二十年過去,驀然回首,發現已經油膩不堪了!

  多少人,拿出大學時代的影像,與十年、二十年之後的形象相比,恍若兩人。

  用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把狀態搞壞,恢復起來,縱然不說也要同樣的十幾二十年,但起碼也不是一揮而就的。

  外形的改變,也許用個一年時間可以奏效,但是整個健康狀態的恢復,乃至於穩定成自然狀態,怎麼也得三五年的時間吧。

  

  重建健康,正如泥地潑水:你開始半年的努力花下去,好像往幹裂的土地上潑水,不要說地面看不到存水,甚至連潑過水的痕跡,也很快幹透蒸發了。

  但是,持續地潑水,讓幹裂的土地吸飽水,逐漸到地面可以見到濕潤,直到地面能積起水來……

  很多人,在許多年裡,用懶散放縱的生活方式,把身體搞壞,一旦希望重建,卻指望著三五個月時間就恢復原貌,天下哪裡有這樣的道理呢?

  祈求速成,真的是健康大敵。

  諸如節食、抽脂、以及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方法,無不是在「瞬間取得某個效果」的期盼下,滋生出來的。

  即使標榜無害,頂多是害得比較少而已,但一定不會「得益」。

  估計有的人看到這個標題,就不能同意。

  「老威,我現在開始跑步(健身)了,每天跑步10公里(或者每天伏地挺身100個),堅持了一個月,太痛苦了,我都快堅持不下去了。」

  一旦放棄,就前功盡棄。

  就以每天10公里而言,甭說在「開始」的階段,就算是老手,一天不落地跑一個月,恐怕也會感到痛苦和乏味。那些一日一馬的奇人除外。

  之所以短時期內用較大量、較密集頻次來實施,就是希望短期內見到效果。

  如果你把這個事情做成五年計劃,分解到各階段,還要這麼辛苦嗎?

  我們以分解「一天」的訓練目標為例。

  

  每天100個伏地挺身,聽起來是不是很嚇人?你分解成15個一組,早上做3組,晚上做3組,是不是快完成目標了?如果你一定要起床一口氣做100個伏地挺身,任誰都會厭倦!

  「久久為功」這句話,才是最後決定我們從運動中獲益多少的關鍵。

  再放大一些,以月度為例。

  你的月度跑步目標是200公里,分解到每周,50公里。一天燃脂跑15公里,隔天節奏跑10公里,隔天放松跑20公里,隔天間歇跑(沖刺與放松結合)5公里。

  你看看總共是不是50公里?是不是都是隔天?隔天的意思,就是「跑一休一」。多完美?

  可能有的朋友愛抬杠,說,「老威,我數了數,上面的日期是1、3、5、日,的確是跑一休一,但是本周的周日和下周的周一,不是還連在一起嗎?」

  沒錯沒錯,真是服了你了!

  周日跑個5公里間歇,緊接著下一天周一跑個15公里燃脂跑,難道不是很好的節奏配合,天生的一對嗎?

  

  所謂高強度(間歇)的次日做放松跑(燃脂跑,慢跑),不是非常好的交叉訓練嗎?

  凡是沒有立足於長遠理念的朋友,往往有這樣兩個特征:

  一是短期把自己搞死。

  二是一旦見點效果,就高奏凱歌,刀槍入庫,就此打住。

  在通過運動收獲健康這件事情上,凡是短期用力,見好就收的,往往不能收到長遠的健康收益,收益曲線都是起起伏伏的。

  

  遇到過這樣的健康問題討論者。他們一般是以「請教」的面目出現,希望給出一點運動建議。

  但是很多人在「請教」的同時,又很「傲慢」。凡是不能在瞬間收到功效的,都是不好的方法,都看不上眼。

  他們對於要紮紮實實打基本功的訓練,沒有任何興趣,就是希望瞬間讓自己達到目標。這種目標,或者是從體重200斤,兩個月內減到120斤,或者希望從目前向前彎腰,手指不能觸地的狀態,一周後就能踢腿過頭。

  他們往往著眼點很高,著手點也很高。

  

  就以跑步而言,很多人連心率區,基本跑姿,基本力量,有氧基礎這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興趣去了解,就想知道一條:我跑步怎麼樣才能達到從200斤到120斤的效果。

  這就成了一個悖論:從200斤到120斤,計劃通過跑步來實現,而跑步是由「心率管理,良好跑姿,基礎力量,有氧基礎」這些要素組成的。你不需要這些基本要素,卻想要跑步的效果,哪裡來?

  正如,「一輛車」這個概念,是由車架,底盤,四輪,座椅,發動機……等等要素組成,你不要後面這些組成要素,就要「一輛車」,這怎麼可能呢?

  你用了20年的時間把自己從120搞到200,用一周的時間去了解基本常識,難道不應該嗎?

  我不知道,人們總期望一揮而就的效果,是不是快餐文化太深入人心了的緣故。

  所有成績,都隻眷顧那些踏踏實實下「笨功夫」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關註基本功,只想著收「奇效」,其實是好高騖遠。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的。

  無論是確立長遠意識,了解基本功的原理,制定適當的計劃,都是為了讓行動得到落實,所謂邁開腿。那總要讓腿邁起來!

  有個有趣的故事:

  一個人很想發財(老威你廢話,誰不想發財啊),每天虔誠地望天打卦,求上天讓他彩票中大獎。天神被他求不過,煩他了,說,你每天求來求去的,那你也得先去買張彩票才成啊!

  道理很易懂,求人求神不如求自己。

  行動起來,才是根本。

  無論你看了200個公眾號,讀了50本運動教材,記錄了無數個學習榜樣的方法,但是,一不借鏡他們的方法,來確立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二光是在「尋求最好的方法」過程中打轉轉,卻從來沒有去開始落實,你怎麼會收獲效果?

  我該穿什麼鞋?

  我該買什麼跑表?

  我的身體是否適合我打算去從事的運動?

  什麼跑法對我是最好的?

  我應該先打有氧基礎呢,還是先盡力跑?

  如果先練有氧基礎,我該用MAF180法呢?還是用心率1-2區的跑法?心率應該用最大心率法呢,還是儲備心率法,抑或是無氧閾值分區心率法?……

  這樣就永遠也邁不開步!

  還是「一揮而就」的取巧意識在作怪!

  做任何事情,先動起來!

  

  在動的過程中,才有可能顯現出不足,讓我們在未來去糾正。如果不動,永遠沒有經驗可以總結,也永遠不會發現真正的錯誤,需要我們去糾正。

  所以,我一直主張:

  用手頭的設備,先跑起來,跑的過程中,逐漸明確自己要什麼。根據自身的條件,確定要達成的目標——目標要理性,你是個普通人,就不能要求自己跑得比添哥還快。以及,達成自己目標所需要的手段和門路。

  也許,你聽很多大神說好的那雙鞋子,根本不適合你。

  也許,一塊別人用起來得心應手的跑表,你用不來。

  也許,別人都說前掌落地好,但你就是習慣足跟落地,而無論前掌還是足跟落地,都沒有好壞之分。

  也許,你自己都沒有想到,不行動的時候,有那麼多隱藏的「也許」沒有被發現。

  動起來吧!

  只有行動起來,你每天花那麼多時間讀別人的心得體會,翻閱公眾號,做筆記,才有意義。

  

  本來,健康是個最容易確立目標的事情。譬如,體重目標,體檢指標目標,等等,都是可以明確度量的。

  忽略目標管理,容易事倍功半,甚至沒有見效:

  1、目標容易漂移——今天希望這樣,明天希望那樣。沒有在主觀意願控制下的目標漂移,本質上就是隨波逐流。

  2、目標管理缺失,通常做事難以有長性,容易淺嘗輒止。尤其遇到「苦」的境界,很容易中止。

  3、極容易急躁冒進,也容易三天打魚四天曬網,難收全效。

  4、沒有目標管理,缺乏度量的客觀性時,懶散的人,容易半途而廢。勤快的人,則容易陷入另一個極端,每天「以疲勞為度」——我今天把腿跑斷了三回,又用502膠水把斷骨接了三回。

  

  或者「以時間為度」——我本周跑了7天,每天跑5個小時。

  通過這樣高強度的勞作,來避免可能存在的「不夠勤奮」而在心裡留下內疚感,讓自己的心理得到安慰。這樣很容易把自己搞傷,搞殘。

  作者:老威修斯_宋偉江,跑步和健身愛好者, 崇尚「科學訓練,合理飲食」的健身原則,倡導戒煙斷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為主,以適當追求競技能力為輔。

>持之以恒,才是從運動中收獲健康的唯一正道

糖尿病可以喝小米粥嗎?聽聽藥師怎麼說

尋夢園

零食怎麼吃更健康?

尋夢園

肉吃多了會增加患癌風險?吃肉的四個「黃金法則」,幫你健康吃肉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