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健康也要有方法,現代人牢記這5個健康準則,身體會感謝你

  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幾乎每個人都承受著不同的壓力,使得生活不屈衡,進而損害身體和心理健康。最近幾年來,文明病興起,這並不是身體某個器官發生病變,而是由生活方式所引起的自我損傷,不過只要掌握以下幾點就能健康長壽。

  現代人應遵循哪幾個健康準則?

  1、食物多樣化

  食物多樣化是身體健康的基礎,每人平均每天吃12種以上的食物,一周至少吃25種。一天吃300~500克不同種類蔬菜,200~350克水果,50~100克薯類,50~100克雜豆類以及谷類。還有每天分別攝入40~75克水產品和禽畜肉類,40~50克蛋類。少吃或不吃精加工、高能量密度的碳水化合物如餅乾和糕點等,同時也應少攝入反式脂肪酸。

  2、多運動

  運動不僅僅能減肥瘦身,而且也有益於身體健康。通過運動能刺激重要神經遞質釋放,如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能促進腦細胞成長,利於腦細胞功能發揮。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以上,一周堅持4~5次,可根據興趣愛好和體質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快步走、遊泳和跳繩等,能愉悅身心,改善心肺功能。

  3、有充足睡眠

  成年人每天睡夠7~8個小時,白天有30分鐘的時間午休,有利於全身各個器官修復。睡覺前兩小時不能玩電子產品,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如把所有的燈光全部關掉,拉上窗簾或戴上眼罩等,避免受到光和聲音影響。

  4、打坐冥想

  每天都被大量的資訊所沖擊,能不能從資訊流中挑選有用的資訊決定是否能識別出機會或危險。平時可以打坐冥想,能暫時逃避龐雜的社會,選擇安靜且不被他人打擾的環境,盤腿而坐,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又或是集中注意在大腦一個位置。

  5、多擁抱大自然

  一般感覺到疲憊或勞累時,人們總想擁抱大自然。社會文明發展使得人跟大自然慢慢隔離開,尤其是城市環境會活躍大腦中跟憤怒憂鬱有關的區域。現如今,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增加綠色植被覆蓋面積,設置步行道和騎行道,不僅僅為了改善環境,而且也能改善身心狀態。節假日時可以約著朋友登山或樹林鍛煉,不過不能選擇早晨,因為夜間植物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沒有完全消散,降低空氣中氧氣含量,所以安排在下午親近大自然。

  溫馨提示

  除了做到以上幾點外也要擴大社交圈,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溝通和表達,也可以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在交流和共同做事的過程中能感受到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價值。平時多練習有節奏地深呼吸,又或是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把情緒釋放在書寫中,這樣能觸發內心情感。除此之外,多向親朋好友傾訴,多結交積極樂觀的朋友,遠離消極或消耗你的人群。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健康科普大賽#

>追求健康也要有方法,現代人牢記這5個健康準則,身體會感謝你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冠納米疫苗”,誘發免疫反應是自然感染的10倍 

tienliwen

谷維素一毛一片,調理4種健康問題很好用,要吃多久?來看答案

尋夢園

白露養好肺,做好「一忌兩宜」,滋潤身體更健康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