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六盤山為何堪比沁園春·雪,長征謠的由來說明了一切

  毛澤東詩詞中,最為磅礴大氣的當屬《沁園春·雪》。其實,還有一首《清平樂·六盤山》,其磅礴大氣的風范,可與《沁園春·雪》為一時瑜亮。

  而且,它對於長征還有著特殊的意義。

  因為六盤山,是紅軍長征越過的最後一座山;《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長征詩詞裡最後一首詞,當時它的名字還叫《長征謠》。

  兩個最後,代表著勝利在望!紅軍長征勝利在望!

  那是在紅一、四方面軍懋功勝利會師後,一時的喜悅並沒有改變他們所處的重重困境,紅軍仍然在國民黨中央軍和地方軍閥的圍困和封鎖之下。

  川西北這個地廣人稀的少數民族地區,顯然不是紅軍的安身之地。

  十萬紅軍,將去向何處?中國革命,將要去向何方?雙方都急於找出答案!

  中央認為,川西北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經濟貧困,不利於紅軍的生存和發展。

  而在以北的陜甘地區不僅經濟條件好很多,且是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區,又臨近抗日前線華北,應該繼續北上。

  但張國燾心存畏懼,他認為中國革命在中心區域無法取得勝利,只有偏安西北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才能求得發展。

  最終,仗著人多勢眾的張國燾不再把中央放在眼裡,提出種種借口,不僅不願北上,還要求紅軍南下四川、西康,甚至要「徹底開展黨內鬥爭」。

  為貫徹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沖突,中央連夜率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

  但是具體去哪兒,去了如何生存,大家還沒有清晰的概念,而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毛澤東心裡非常清楚,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不能退縮和猶豫,現在最迫切的是尋找一個能夠休養生息的地方。

  一路向北的中央紅軍先是渡過水深流急的白龍江,緊接著攻克了天險臘子口,再翻越岷山,終於迎來了柳暗花明。

  1935年9月18日,他們到達甘南岷縣和西固之間的哈達鋪。在這裡,中央紅軍從當地找到的報紙上獲悉陜北紅軍和根據地仍然存在,這個消息猶如一股春風拂來,大家歡呼著準備去陜北。

  紅軍喜悅的另一邊,是蔣介石親任「西北剿匪總司令」,召集二三十萬人馬,包括毛炳文兩個師、東北軍何柱國騎兵部隊、門炳嶽及西北馬鴻賓部隊等在內的重兵,虎視眈眈地盯著紅軍的動向。

  他們一面「圍剿」陜北紅色根據地,一面堵截中央紅軍。

  風雨中飄搖的中央紅軍有著無比堅定的意志和驚人的智慧。

  離開哈達鋪時,紅軍佯攻天水,誘敵主力。之後,兵分三路北上,在敵軍尚未完成封堵前迅速通過西蘭公路,來到了陜甘寧交界的六盤山腳下。

  六盤山曾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地,縱貫寧夏南部固原、隆德、涇原三縣,雄跨甘肅、寧夏,最高峰海拔3100多米,陡峭的聳巖危峰,愈顯山勢挺拔雄偉。

  依山體修鑿的穿山公路盤旋蜿蜒而上,彎彎曲曲纏繞在山間。當地有個諺語:「六盤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這座高山是紅軍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必經之路,也是紅軍長征途中最後一座高山,翻過這座山,到陜北再無高山險峰阻擋。

  六盤山下有條青石河,河西岸的青石嘴村當時只有十多戶人家,這一帶敵軍兵力相對較弱。紅軍選擇從這裡跳出包圍圈,翻越六盤山,挺進陜北。

  10月7日的拂曉,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正在上山的紅軍偵察到有一股敵人進了青石嘴村。據隨後抓到的敵哨兵交代,進村是向固原運輸物資的國民黨某騎兵團的兩個連。

  這時,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也到了青石嘴附近。時為警衛員的陳昌奉後來回憶:

  「前衛部隊派人來報告主席說,在青石嘴發現敵人的騎兵。主席很快走到山頭上。從望遠鏡裡,看到敵人正在休息,戰馬拴在樹上,村裡還冒著炊煙。敵人根本沒有料到我們來到青石嘴。毛主席當即召集一軍團(一縱隊)的領導同志說:‘立即命令一、四、五大隊,把敵人的騎兵幹掉,我看著你們打!’」

  一縱隊緊急部署:四大隊正面攻擊,一大隊、五大隊兩側迂回包抄,十三大隊後衛掩護。

  紅軍悄悄接近村莊,猛然發起進攻。敵人被打個措手不及,有的亂放幾槍就倉皇逃走,有的跑到山下又被逮個正著。紅軍從四麵包圍上來,敵軍除團長帶著隨從逃走外,其餘全部就擒。

  青石嘴戰鬥速戰速決,共殲滅敵騎兵兩個連,緝獲戰馬一百多匹,還有馬車和軍需物資。

  國民黨「運輸隊」給紅軍運來的戰馬的確不錯,毛澤東當即決定,成立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青石嘴戰鬥後,意氣風發的紅軍指戰員登上了六盤山。

  這裡秋高氣爽,極目四望,心曠神怡。縱覽逶迤六盤雄姿,眼底盡收飄揚紅旗,想到長征勝利在望,回想一年來的艱難險阻,毛澤東詩興大發,吟出傳唱一時的《長征謠》:

  「天高雲淡,望斷南歸雁,不到長城非好漢!

  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

  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

  六盤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風。

  今日得著長纓,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

  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

  此歌謠一出,即在紅軍及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中廣為流傳。

  到陜北後,毛澤東在瓦窯堡將其略作調整,變成了氣勢磅礴的傳世佳作——《清平樂·六盤山》,並於1942年8月1日《淮海報》副刊刊登。

  1949年8月1日,上海《解放日報》公開發表了由毛澤東作過刪改的詞牌《清平樂》,內容便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據說,《清平樂·六盤山》發表後,還引出過一段佳話。

  一支革命軍小分隊與大部隊失去聯繫,受到人數眾多的敵人圍困,經過浴血苦戰,處於彈盡糧絕的地步,戰士們下定決心做最後的鬥爭。

  他們打開收音機,想聽最後一次廣播。誰知一打開收音機就聽到播音員播送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大家勇氣倍增,鬥志昂揚,終於突圍出去,與大部隊匯合……

  長征,在魏巍的筆下,是「地球上的紅飄帶」;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裡的敘事裡,是「前所未聞的故事」;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眼中,是「驚心動魄的史詩」。

  而在共產黨人的心中,它是革命者永恒的信仰和經久不衰的源泉動力!

>清平樂·六盤山為何堪比沁園春·雪,長征謠的由來說明了一切

趙麗穎王一博王炸姐弟,最美不過遇見你

尋夢園

《斛珠夫人》女性結局:柘榴自殺,海市懷了他的娃,只有她算幸福

尋夢園

小八卦,林更新,陳偉霆,劉亦菲,劉雨昕,薑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