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主播「閃光少女斯斯」:高質量播客給人獲得感

  從小城「逃向」北京,斯斯做過手機市場,進過互聯網大廠,管過自媒體商務,卻最終以「野生」內容創作者身份入選2020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

  

  在微博坐擁300萬粉絲,相比「網紅」,很多年輕女孩更願稱斯斯為「閃光少女」——她創造的「閃光少女」系列訪談為女孩們疏解著愛、職業與成長的困惑。

  

  2021年,斯斯入駐喜馬拉雅,建立播客《閃光少女》。在聲音世界,她將系列訪談視作觀察時代的窗口,而聽眾則將此看作最珍貴的「陪伴」。

  

  
喜馬播客|閃光少女斯斯

  播客節目|《閃光少女》

  生活城市|北京

  節目特點|助力女孩成長

  

  

  01

  

  「閃光少女」塑造閃光少女

  

  在節目裡,「簡單心理」創始人簡裡裡向斯斯講述了童話故事《青蛙王子》的真正原版劇情——在青蛙的百般刁難下,公主忍無可忍,用盡全力把青蛙砸在牆上,讓青蛙變回了王子,而非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公主以「吻」定情。

  

  兩個女孩將此視為最美的童話,希望以此向聽眾們傳遞「憤怒」這一重要的正向力量。

  

  今年3月,斯斯在喜馬拉雅建立開通《閃光少女》,為《閃光少女》系列訪談節目開辟了音頻播客的傳播路徑。

  

  

  喜馬拉雅聽眾在此可以聽見跨越不同年齡、身份、行業的女性如安在職業場域、社會關係、婚姻家庭中的試錯、探路、取舍與成長。

  

  斯斯在節目對話的女性,或是作家、律師、編劇,或是學者、創業者、影視從業者,在女性的性別困境下,她們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行動不停、前進前進,成為斯斯眼中的「閃光少女」:為自己而活,向野心證明,不因困境低頭,用專業安居樂業。

  

  六年前,斯斯曾在當時的創業團隊中負責管理工作,20人團隊幾乎都是女孩。女孩們總找斯斯聊天訴說,不明工作與生活的意義。而在更早前,斯斯也是這樣的彷徨者。

  

  

  出生在江蘇一個三線小城,她放棄了畢業後很快獲得的地方網站頻道主管身份,不顧家人反對,奔向北京,卻遭遇幾度職業困境。

  

  斯斯希望通過一場場與女性的聊天,獲知優秀的女孩們在想什麼、做什麼、關註什麼、渴求什麼。

  

  在斯斯的播客節目《閃光少女》中,社會學教授沈弈斐鼓勵女孩們既追求獨立也要擁抱愛情,「網紅」創業者醉鵝娘講述自己如何從攀附大樹的藤變成一棵自在生長的樹,知名自媒體作者美亞大膽提出「永遠不要以口號來指導你的生活」。

  

  在播客的記錄、解構、對話的過程中,斯斯被這些閃光少女們的勇敢、熱烈、堅韌、專業、善良所鼓舞,也被重塑。

  

  每一個閃光少女的講述與表白,都是「給更多在前進路上的女孩打氣」,也孕育激發著更多閃光少女的出現。

  

  

  02

  

  要繞過聽眾的防線

  

  斯斯稱自己為重度播客愛好者。收聽好節目時就像在咖啡店裡偷聽了一場高質量、高趣味的聊天,會讓人有愉悅感、獲得感。

  

  在她看來,音頻是一種更沉浸式的序言,播客的聽眾更年輕、更有耐心、更偏學習型,播客節目具備獨特的時間價值。

  

  每一期《閃光少女》節目的生成需要歷經人物資料搜集、前采、初擬大綱、跟拍錄制、重構邏輯、粗剪、精剪等一系列流程。早期,音頻版《閃光少女》來自較早前的視訊版本。

  

  

  一個午後,借著為好友、電影制片人鯨書送去新桌的機會,斯斯在與好友漫長而豐富的對話中,開始了為播客生產音頻作品的嘗試,每期從10餘萬字的逐字稿中去蕪存菁,提煉2萬字的播客內容,再由團隊進行制作。

  

  在斯斯身上,有一種鮮明的矛盾張力。節目裡,她柔軟謹慎,現實中,她激進兇猛。她既有內容生產者的自我意識,也有創業者的商業思維。

  

  她會像一個產品經理般,研讀受眾心理,接納聽眾的建議,借助於專業領域朋友的點撥、助益,一遍遍打磨作品。她也會以其同理心、感受力,給予每個人物最打動她內心的闡釋與表達。

  

  

  為了準確展現她理解的「網紅」醉鵝娘,她祛除了更易操作的創業故事敘述框架,改稿31次。當她被「斯坦尼康女王」鄧璐、基層女性王慧玲這些人物折服後,她會窮盡所有方式,將這個人、這個故事「挖掘殆盡」。

  

  做《閃光少女》前,斯斯沒做過採訪,不會寫作,是不斷的學習精進讓她與非科班出身的團隊快速成長。

  

  對她來說,更重要的核心在於:要繞過聽眾的防線,和「她們」在一起。

  

  

  03

  

  為穿越迷霧的女孩打傘

  

  螢幕上,常有完美的女性「表達者」,現實中,願意成為「表達者」的女性卻鳳毛菱角。為此,斯斯在喜馬拉雅播客《閃光少女》中推出了一期名為「女性為什麼不敢表達」的節目。

  

  上月,《閃光少女》節目有了更加打破常規的實踐——推出給女孩們的商業課。

  

  每期商業課的主要命題都由直播中聽眾提出的問題產生。在這些播客課程裡,沒有世界知名企業相幹的案例分析,沒有高大上的專業「黑話」。

  

  

  斯斯與嘉賓戳破「做銷售是件羞恥的事」「我不想當領導」「女孩就應該安平穩穩的做個配角」這些「謊言」,分享女性選擇職業方向、從「二把手」到「一把手」、給品牌取名、為自己「定價」的具體策略,解決女孩們面對商業、應對職場的最根本困惑。

  

  20歲時,斯斯面對巨大的資訊量深感慌張,在北京的互聯網企業搜索的第一個詞匯是「運營」。如今,30歲的她希望為20歲正在穿越迷霧的女孩們撐起一把傘,陪伴女孩們走出迷陣,自信向前。

  

  

  一位優秀的女性創業者獲益良多,將課程分享給同事。一個西藏碩士生給斯斯發來私信,說聽斯斯的節目讓她的表達與心態都好了許多。還有聽眾留言,「真希望早10年聽到這些」。

  

  斯斯計劃將「商業第一課」持續推出12期,未來有望將此作為「閃光少女」IP推出的第一本圖書。

  

  與此同時,「閃光少女」的挖掘與尋覓並未止步,新的「少女」尚待錄制,已為聽眾所知的「少女」仍被斯斯一次次回訪。

  

  在喜馬拉雅,通過播客《閃光少女》,女孩們之間的陪伴,將不會停歇。

  

  

  主播問答

  

  問:目前是用什麼設備錄制播客的?會專門設置錄音棚嗎?

  斯斯:我們的設備還很原始(笑)。相比設備,我更在乎資訊本身的質量。設備越繁復,對話的嘉賓越緊張,各種架起的設備、線路都會無時不刻提醒ta這種有意營造的對話空間。

  

  問:你曾提過,好朋友鯨書教會了你如何採訪提問,為什麼這樣說?

  斯斯:她曾經做過一個播客節目,第一期嘉賓是我。我在其中看到了一個專業記者出身的內容創作者如何進行播客節目的全流程。我們一邊架燈,一邊溝通,她拿著列印了20、30頁的採訪提綱,讓我知道了該怎樣去採訪、提問。

  

  問:最早如何接觸到喜馬拉雅?

  斯斯:我很早就使用喜馬拉雅,每天會用很多時間收聽播客節目,是柏邦妮、黑水公園的忠實聽眾。

  

  問:會給年輕的女性內容創作者什麼建議?

  斯斯:我會建議她們從播客起步。因為播客的準入門檻比較低,拿著手機就能完成錄制和剪輯。另外,播客也是人與之間很好的交互序言,可以通過聽節目,走進另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喜馬拉雅主播「閃光少女斯斯」:高質量播客給人獲得感

一名兼職朝鮮女導遊的日常

尋夢園

瑪麗蘇言情鬼片,又一華語大劇撲了

尋夢園

小八卦,楊洋,鹿晗,周震南,張子楓,喻言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