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從大小便看健康 不同變化或暗示不同問題

  

  我們每天除了要不斷地吃東西來為身體提供營養和能量,維持正常的活動,同時也需要排便來排出一些毒素、垃圾與食物殘渣,身體才不容易出問題。大、小便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一件無需在意的事情,誰想去研究它們呢?不知大家上完廁所有沒有回頭看一眼的習慣,其實大、小便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它們的情況是能反映出身體健康程度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從大、小便知健康?

  便 便 篇

  一

  看頻率

  大腸病會導致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便秘。現在很多人受便秘困擾,這是一個臨床多發病。有的人通過吃寒涼食物使自己拉稀,想以此來治療便秘。但這絕對是個壞方法,久而久之,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傷。

  其實便秘是有診斷標準的:排便次數減少(<3 次/ 周);糞便幹硬;排便費時費力、排出不盡或需手法輔助排便;症狀持續至少 6 個月。符合以上標準,才說明便便可能真的和你分手了。

  對於腹瀉,也有明確定義:一般認為,每天大便 3 次以上,整天大便總量大於 200 克,並且大便含水量超過 85%,是腹瀉。

  這樣看來,和便便的感情太膩歪或是太冷淡都容易出現問題。如果問題嚴重,一定要及時向醫生求助,不要理所當然地自行服用瀉藥或者抗生素等。

  二

  看形狀

  關於便便的形狀,可是有專業描述的,那就是布裡斯托大便形狀分類。

  理想型便便應該是第四型,第三型和第五型也在可接受範圍內。如果便便過硬,容易引起便秘,且傷及腸道,形成原因可能是蔬果進食較少。如果過稀軟甚至不成形,可能是消化不良、感染等。此外,長期進食較少、進食稀軟食物,也會導致便便稀軟。

  總體來說,如果不是便秘或腹瀉,只要參考便便形狀,來相應地調整一下飲食就行。

  三

  看顏色

  便便亙古流行的熱門色號是棕黃色和金黃色。

  如果它變紅了或者表面沾血,那麼可能是肛門附近有出血,如直腸息肉、痔瘡、肛裂等。

  如果便便黑而發亮(柏油樣便),則有可能是消化道比較靠上的位置出血,如胃出血、十二指腸出血等。當然,這也有可能只是因為前一天吃過鐵劑補血,或是多吃了一些豬血豬肝等。

  如果便便變白了(白陶土樣變),那麼需要懷疑肝膽的毛病;如果拉出了黏血便或者像果醬一樣的便便,則可能是因為感染或病變,需要及時就醫。

  便便形形色色,不要單純因為它的顏色異常就驚慌失措。多加留心,仔細觀察,發現異常時及時就醫就好。

  噓 噓 篇

  一

  看排尿過程

  排尿過程是否順暢舒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康狀況。是否存在尿道灼痛?或是尿急、尿不淨、排尿費力的狀況?如果有,那麼記得去醫院。如果沒有,別忘了再注意一下小便的顏色。

  二

  看量和次數

  小便的量與次數,一方面反映了喝水量,另一方面反映了腎臟功能。像尿路感染、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等,甚至還有精神因素,都會引起小便次數的改變。

  三

  看小便顏色

  小便不同顏色可能反映的問題。除了顏色之外,小便的泡沫也有文章。正常情況下,排尿時會形成少量泡沫並很快消散。如果泡沫較多,且不易散去,有可能是尿液中蛋白的量高了。過度勞累、劇烈運動、吃多了高蛋白食物等,都有可能出現蛋白尿,這通常是暫時的。

  但小便總有泡沫,也可能意味著腎臟有問題。這個時候,需要到醫院就醫。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大、小便的幾種異常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平時上完廁所最好能回頭看一眼,一切正常最好,如果發現有如上異常,勸你別視而不見。

  來源: 吉林12320

>教你從大小便看健康 不同變化或暗示不同問題

哈佛研究:無論男女,50歲後養成5個習慣,或能活得更久更健康

尋夢園

人體健康之根本?把握好生活中4個「平衡」,才能為健康保駕護航

尋夢園

「饑餓使人長壽,飽食使人生病」,有道理嗎?到底怎麼吃才健康?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