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真的是個奇特的存在了。

  《清平樂》這劇好看麼?拍胸口說,好看,但有時真的有點看不下去,很多人表示,1.5倍速剛好

  

  這劇為什麼好看呢?首先是非常考究的服化道,整體的色調、布景,都特別舒服,的的確確反映出了中國古典審美最高峰時代應有的格局

  

  畫面本身就特別具有敘事性,外景和內景都很有韻味,是正午陽光繼《知否》之後,為我們打開的另一幅北宋上層社會的生活畫卷

  

  《清平樂》的制作班底很多是和《知否》重合的,甚至很多配樂都是直接從《知否》搬過來的,有時候會讓人有一瞬間跳戲的感覺。其實,《清平樂》講的就是《知否》前朝的事情,那個在《知否》開篇就被朝臣當庭戳肺管子的可憐老皇帝,就是宋仁宗趙禎

  

  後面那個總想搞點事情、結果被顧廷燁把玉璽騙走了的太后大娘娘,就是曹皇后

  

  還有差點被叛軍當街咔嚓了的韓大相公,就是年老後的韓琦

  

  哎……誰還沒個年輕的時候。不過在帝後關係問題上,《知否》和《清平樂》還是區別很大的(至少從小說來看),此處不劇透,大家還是繼續追劇吧

  

  本劇的另一個看點,就是曾經隻活在「並背誦全文」裡的那些文學大神們,集體「活」過來了。所以大家看著朝堂上一個個名字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哎這人我認識!背過!」

  

  有寫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晏殊(並再次表白喻恩泰的演技!)

  

  有寫出《醉翁亭記》的歐陽修,看演員是不是分分鐘要唱「萬萬沒想到,啦啦啦啦啦」?其實人家演技不尬的

  

  更有「紅狼」的范仲淹。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文正公,劇剛播10集已經被貶兩次了,但他也確實演出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赤子之心,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計程車人風骨

  

  這樣群星璀璨的年代,這些歷史上隨便拎出來一個都光芒萬丈的人物湊在一起,怎麼會讓劇有點「追不下去」呢?因為看電視劇,大家畢竟還是圖個「爽」

  

  最近同樣正午出品的《我是餘歡水》就很能get到這個觀眾的觀影爽點,節奏明快,敘事爽利,一點拖泥帶水都沒有

  

  古裝劇雖然普遍節奏慢,但慢節奏裡也能找到「爽點」。前有《瑯琊榜》裡十三年清白得正,七萬冤魂終正名的復仇之爽

  

  後有《知否》裡明蘭從閨閣庶女,一路失去、放下、學習、成長,最終成為侯門主母的成長之爽(還有和小公爺&二叔的戀愛好磕糖呀)

  

  再有去年大熱的男頻IP文改編《慶餘年》,則是有「全世界充滿爹」的開掛之爽

  

  但《清平樂》看到現在,是非常壓抑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電視劇在改編的時候,把小說裡以懷吉的第一人稱視角,記錄下的和徽柔公主的情感糾葛,轉成了以宋仁宗(徽柔的爸比)為主要人物

  

  其實原著裡就是兩條線:明線是徽柔和懷吉,暗線則是曹皇后和張茂則。都是無望的守護,都是殘酷的隱戀,這兩對就像是故事的AB面一樣,映照著世界上的另一對自己

  

  這種情愛上的糾葛,始終還是大家比較能接受的點,互相成全也好,愛而不得也罷,觀眾多多少少有一點能跟現實中共情的體會

  

  這裡歪個樓,曹皇后和張茂則這一段,不僅僅是原作者在小說裡的yy,史書裡確實有一段有趣的記載:仁宗病重的時候,有一次高呼「皇后和張茂則合謀要害我!」

  

  懷吉也並不是杜撰出的人物,他跟徽柔公主的事兒,也有記載

  

  這段歷史的記錄人,還是那個讓趙麗蓉老師糾結了半天,到底是哪個光砸了哪個缸的司馬光

  

  目前徽柔和懷吉還完全沒出場,曹皇后和張茂則之間還沒產生那種守望一生的火花,10集看到現在,就倆字:憋屈

  

  作為主角的宋仁宗,太憋屈:想做孝子,不行;想做好丈夫,不行;想做好情人,更不行。大臣們的眼睛分分鐘盯著,一絲一毫「隨心所欲」的想法都不能有,「天子無家事」

  

  宋仁宗真的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老好人皇帝,被手下大臣管得服服帖帖,說好聽點,叫從諫如流

  

  臣子們什麼時候想噴皇上了,就去砸門,而且分分鐘砸出雪姨的氣勢來

  

  但凡朝堂,都會有朋黨之爭,更有「帝王之術」,利用黨爭平衡各方勢力,收攏皇權,削弱強勢的一方。但仁宗一朝的特點是: 有不滿,當面噴,誰認慫誰孫子

  

  北宋在仁宗一朝也是言路大開,吏治清明,百姓感念,文學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韓柳兩位在唐代,其餘六位都活在他的時代,四大發明裡也有三項都是在他的時代誕生的

  

  甚至於,連一向在後宮鄙視鏈底層的「閹人」,雖然在那個時代仍然覺得入宮為宦是很遺憾的事情,但至少能被客客氣氣地尊稱一聲先生

  

  唯獨宋仁宗,卻並不快樂。不僅是歷史上第一個被「家暴」的皇帝,喜歡的妃子還被硬送出宮;

  

  且兒女皆短壽,最後竟沒有一個兒子活下來,只剩4個女兒活到成年,最愛的女兒卻幾乎是自己親手害死,人間慘劇,不過如此

  

  劇把小說的主人公從徽柔公主轉向了宋仁宗趙禎,把曾在小說裡作為背景存在的廟堂事,放在了重頭戲裡。大段大段的文言文臺詞也是苦了各位演員老師了(之乎者也的臺詞配上秀才的臉,莫名喜感)

  

  朝堂明星太多,但官服總共就紫紅綠三個顏色,為了怕臉盲,經常是官員出場,即使不是首次亮相,都要標姓名

  

  皇上都要循規蹈矩,做臣子的更要謹言慎行,這就導致了除了范仲淹這種「人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的硬核杠頭外,大部分文臣因為數量太多而個性不足,讓人難以記住,很難有武將顧廷燁那種縱情恣意

  

  但前期的憋屈不怕,如果能像明蘭那樣,雖歷盡艱辛但也有滅林小娘、滅康姨母、滅小鄒氏這種層層遞進的打怪成績感也好;但趙禎的後半生,是史書可證的憋屈到底的,是名副其實的「成全天下,惡心自己」

  

  不僅惡心了自己,還「惡心」了自己的女兒……所以,全員悲劇的結局,觀眾真的還有信心追下去嗎?編劇大佬,如果曹皇后實在戀愛無能帶不動,要不考慮讓張貴妃早點上場,多少發點糖?

  

  原著對準「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後宮女性視角,被硬生生改成了夾生的《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但……「男人戲」和「女人戲」,真的就兩個概念哎,硬混的話,會不會四不像?

  

  寫權謀不足,寫情太含蓄,但卻實實在在為我們復原了那個「最好的時代」。《清平樂》,真的是個奇特的存在了

>《清平樂》,真的是個奇特的存在了。

近來10部值得一看的國產良心網劇,每一部都不錯,劇荒的收走吧

尋夢園

《斛珠夫人》全劇最慘的女人,雙眼被毒瞎,最後又被逼服毒自殺

尋夢園

經典必背古詩120首 《清平樂·春歸何處》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