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潮已來臨!單身的人越來越多,原因有4個,核心原因直擊人心

  在最近一期的《半月談》,媒體報導關於中國面臨單身潮的情況。

  社會學家李銀河認為,單身潮不只是中國面臨的問題,而是世界問題。

  根據最新調查發現,目前中國90後人群約1.7億人,登記註冊結婚的90後不超過1000萬對(包含了不少與80後、00後結婚的人),結婚率只有10%多一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年輕人的生活觀,婚戀觀也發生改變。

  從我們對電視劇的審美就可以看出,大家越來越注重自我意識,不再輕易迎合社會,更趨向於打破傳統。

  婚姻育兒不再是年輕人必須要去完成的任務。

  尤其是女性參加社會勞力後,不再依賴婚姻,在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上,女性有了更多的空間。

  多數年輕人都是選擇主動單身的,有幾點是常見的原因。

  不婚主義的我們,多多少少對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清晰的規劃。

  01

  經濟壓力大

  經濟壓力大是針對結不起婚的,在社會底層混跡的年輕人。

  因為房價太高,養育成本太高,收入卻不穩定的一群人。

  想必這類人占大多數,本想著去大城市拼搏,但是最終能紮下根來的百裏挑一,畢竟能在一線城市買房的奮鬥族還是不常見。

  通常他們租著房子,擠著地鐵,吃著外賣,收入一般,餓不死但也看不見希望。

  回去又不甘心,正如《三十而已》的王漫妮是很多留在大城市的打工人的縮影。

  這樣的人怎麼結婚呢?

  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伴侶,一起擠地鐵,租房,吃著外賣嗎?

  打工人找打工人,談戀愛,花錢,花時間,費情緒,計算下來,只會降低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別提結婚了。

  最差的結果是回老家相親,結婚。在年輕的時候,人是不願意在小地方將就,見過大城市的便利和繁華,又不願意回去。

  身邊也有這樣的大齡女青年,被父母催回去結婚,女生不願意回鄉下擇偶。

  而男性如果在大城市無法穩定下來,遲早還是要回去結婚的,但是鄉下的女性都拼命往外跑,農村就留下了很多老王老五。

  女生不甘心找個本地對象,幸運的看人臉色留下來,不幸的可能被養魚,被歧視還被甩。

  曾經有個外地的女同事想留在南京,有個大媽就非常熱情張羅相親,結果女同事對相親男不滿意,大媽立刻到處宣揚:

  能嫁到南京本地就不錯了,也不看自己什麼情況,還敢挑三揀四的?

  女同事說,我們這樣的外來打工人,並沒有真的不擇手段想留下來,不能因為男方在本地有房子就饑不擇食吧?

  相親很多對象,最後發現沒有意思,她已經做好終身不嫁的準備。

  02

  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放眼望去,恐婚的年輕人很多,因為見證著身邊婚姻的不幸。

  90後的年輕人有結婚又離婚的,出軌率,家暴,喪偶式育兒等等,這些情況都在影響著年輕人的婚戀觀。

  離婚率逼近百分之五十,有一半結婚就有一半離婚,可以說這是一種進步,意味著我們不必在低質量的婚姻中一直委屈自己。

  低質量的婚姻最大的特點就是內訌,家務誰做?孩子誰帶?一日三餐誰動手?

  再美好的愛情也被雞零狗碎耗盡。

  一個女性朋友在愛情來得最猛烈的時候結婚,婚姻的保存期限不長。

  她生了孩子又離婚了,在婚姻期間,她自己帶孩子、上班,男人工作很忙,經常不在家。

  她自己體質還不好,常常頭暈還要一邊照顧孩子。

  這就是很多婚姻的現狀,走了一遭,她覺得單身更美好。

  很多拍短視訊的寶媽天天質問:婚姻到底給女人帶來了什麼?

  女人對婚姻的滿意度是遠不如男人的,因為女人在家庭中,仍然承擔著主要的家務和育兒責任。

  大多數女人的婚姻是喪偶式的,男人擅長用工作忙來逃避家庭責任。

  當然婚姻也有和諧美滿的,只不過我們沒有自信,相信自己,會是個那個幸運者,反而覺得一個人工作生活,也能有不錯的幸福感。

  想去婚姻中追求另類的幸福,要付出相應的責任,還需要能力。而一個人的幸福,卻是非常簡單的。

  高質量的單身,我們沒有負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一份薪水自己花還是足夠的,要養家就很難了,何況還要顧忌另一半的感受。

  反而多了很多的不自由。

  很多已婚的夫妻吐槽婚姻生活,變成左手摸右手,一天說不了幾句話,當初濃烈的愛情也會轉移。

  這麼一想,好像對婚姻太悲觀了,大也不必如此,單身到老的後悔者也大有人在。

  03

  養老模式的變化

  選擇單身最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老了怎麼辦?生病了沒人照顧怎麼辦?

  李銀河老師說:「過去完全是鄉土社會,老人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醫療保險,家庭養老是最基本的養老方式。」

  過去國人為什麼都拼命生兒子?大多是為了養兒防老。

  而現在只要正經工作就有社保和醫保,趁著年輕多賺錢。

  老了可以住養老院,也有人在年輕時候,就約定好了晚年一起養老。

  可能未來的中國,還會針對養老推出各種制度。

  畢竟有需求的地方,就會有商機,這是必然的。

  何況,結了婚生了孩子,養老就有保障了嗎?獨生子女的家庭,怎麼養育得起幾個老人?

  社會壓力這麼大,年輕人單是就業都已經卷得不行,身為父母有什麼自信,覺得自家孩子一定可以給自己養老。

  而我們看到很多家庭,兒子單是娶妻買房子,都必須要啃老才能買得起,更別說期望他養老了。

  我曾接觸過保健品公司的老年人,他們在一線城市,剛好家家戶戶都有拆遷款。

  而這錢都要用於兒子的人生建設上,極少看到兒子出現,伺候他們的。

  大多數時候,他們被保健品公司的員工籠絡了,太渴望有人跟他們聊聊天。

  有些老年人也看得開了,覺得養兒防老是個空話罷了,並不要求孩子結婚生育,因此大城市單身的男女也多。

  我們在決定要孩子的那一刻,如果是為了養兒防老,那孩子的人生就悲劇了。

  所以,年輕人也都看開了,頂多就是趁身體好,多賺錢,到了實在不行的時候,給錢請人送一程。

  和一輩子的自由和幸福比較一下,還是選擇了單身。

  04

  選擇單身只是更自重的結果

  當然,我們不否定婚姻,也不否定單身,只是不同的生活形式而已。

  雖然很多現實擺在眼前,單身潮是大勢所趨,除了經濟,環境,養老,人口比例等各種外在的因素。

  主要還是因為,我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感受了。

  不願意將就,一段感情有了瑕疵,忍耐度就很低了,比起維持一個婚姻的殼子,人們更想去追求真實的連接。

  所以,單身也是如此,有人說,單身是會上癮的,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能夠讓我們獲得幸福,就會去選擇什麼樣的形式,這是對自己的尊重。

  單身和結婚都是一種自由的權利,所以大可不必站在對立面,去看待這兩種選擇。

  生活越來越網路化,我們清除無聊的方式有無數種。

  人們接觸的資訊越來越碎片化,大量的軟體都在分散著我們注意力,連上班的時間都不夠用了,根本沒空無聊。

  作為一名資深的單身狗,可以宅家裡很長時間不出門,並且不會感覺到無聊,對社交的敷衍感到不屑。

  每個人都在強調獨立,做真實的自己。

  因為有了這種勇氣,我們才會做選擇。

  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之時,一定有著強烈的內驅力。跟隨自己的內心選擇生活,沒什麼不好。

  還是那句話,清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有底氣不結婚,有勇氣就結婚,不辜負自己的意願就好。

  作者|飛羽 一個喜歡自我探索的人,以成長為目標,經驗為路,真誠為心,活出最大限度自由的人生。

>單身潮已來臨!單身的人越來越多,原因有4個,核心原因直擊人心

小八卦,張雨綺,劉雨昕,趙麗穎,張予曦

尋夢園

請賜我一雙翅膀大結局:青雕洗白重入監獄,龍天羽貼心陪九歌戒毒

尋夢園

王以綸《初戀了那麼多年》殺青,甜酷少年再現反差魅力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