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樂被罵上熱搜,讓我看到了人性之惡

  又一位大明星「翻車」了。

  誰呢?

  古天樂

  眾所周知,古天樂熱心慈善。

  為貧困地區捐贈了上百所小學,人稱「建校狂魔」。

  但最近,有網友曝出一所古天樂捐贈的小學早已荒廢

  校園內雜草叢生,滿地碎石。

  教室裡全是積灰,面目全非。

  出現這樣的後續,確實令大家意外。

  部分網友坐不住了,開始把矛頭指向古天樂。

  指責他做慈善只是做了個「表面功夫」,並沒有真正到位。

  還質疑古天樂借慈善沽名釣譽

  「盲目建了100多所農村小學,現如今基本都已荒廢,他倒是名揚天下。」

  「相當於幫他打了廣告,讓他在娛樂圈能賺更多錢。」

  如此指控,非同小可。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被曝光的這所小學,全名叫做紅光古天樂小學

  它位於遵義市蝦子鎮,是由古天樂和當地政府合資80萬元建成的。

  具體資訊,一直公示在香港慈恩基金會官網。

  同時,官網也有該小學正常辦學期間的照片。

  雖然設施簡單,只有一棟教學樓加上操場,但也能滿足學生基本的上課需求。

  和原來破舊的老校相比,條件已經好了很多。

  紅光小學老校

  紅光古天樂小學在2010年投入使用。

  2019年,就有當地人說這裡已經荒廢了許久。

  所以學校實際投入使用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年。

  校舍狀態還很新,就這麼廢棄了,確實很可惜。

  但這還真不是古天樂的鍋。

  而是大環境的變化所致。

  一方面,當地有了新政策。

  2017年,當地政府落實了蝦子鎮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

  貧困戶的整體搬遷,導致學校的生源急劇減少。

  另一方面,農村小學的消失是一個普遍現象。

  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前往城市打拼,孩子們也隨之遷移。

  農村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學校自然也衰落了。

  例如,甘肅省的一所農村小學曾經有上百名學生,而現在只有55名。

  每個年級的學生,一雙手就能數得過來。

  甚至六年級只有一名學生。

  這位碩果僅存的學生還留下了一張特殊的畢業合影。

  照片裡只有他一個人,身後是九位老師。

  一個個學生的離去,到最後就變成了一座座學校的消失。

  從2000年到2010年,全國農村小學數量減少了一半。

  過去20年,全國小學數量更是縮減了七成

  離別令人沮喪,但對農村孩子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他們能夠在大城市,接觸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他們可以選擇比鄉村小學更現代化的教學樓,更先進的學習條件。

  紅光古天樂小學的廢棄,與其說是一次失落,不如說是一個時代的紀念獎章

  它記錄了當地一代代孩子們從留下到離開的足跡。

  作為學校,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便退出歷史舞臺。

  這是社會轉型期的自然結果。

  據最新消息,這裡已經被改為老年活動中心

  也算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

  在當地有需求的時候,古天樂幫助建立了小學,這本是一項善舉。

  至於後續,他既不參與小學的管理,更無力左右時代的進程。

  僅僅是因為一所學校終止辦學,就被扣上「盲目建校」的帽子·,實在有失公允。

  實際上,古天樂援建的百所校舍中,有不少依然在正常使用的狀態。

  比如網友拍攝的文瀾古天樂教學樓,附近還有學生在走動。

  它陪伴這群學生已經快有十年之久了。

  也有西南地區的網友,每年回老家,都會見到古天樂的教學樓,雖然學生不多,但作用重大。

  還有永勝中學、永安古天樂小學等等。

  它們都已經運行十餘載,學校裡依然傳來朗朗讀書聲。

  這不是古天樂第一次因為做慈善被質疑了。

  去年,曾有「中國第一狗仔」之稱的卓偉,在朋友圈裡「爆料」:

  古天樂捐的幾所學校,是某國際飲料集團以古天樂名義捐的

  「古先生不僅樂於借花獻佛,而且甘於『冒名頂替』。」

  此話一出,迅速登上熱搜。

  直接讓古天樂背上了「詐捐」的嫌疑。

  但稍微梳理一下事實,就會發現卓偉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

  眾所周知,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利益。

  做慈善,能為企業贏得社會認可度,是一種高效的宣傳手段

  而且根據國家規定,慈善捐款還能為企業抵扣一部分所得稅

  「國際飲料集團」這樣的商業巨頭,怎麼會放過這大好機會?

  況且,該集團早年和古天樂合作做慈善,活動現場圖片都非常醒目地帶有集團標誌。

  該集團還設立了專門的網站,作為其慈善活動的宣傳陣地。

  足以說明,該集團絕不是「做好事不揚名」的作風。

  再說了,古天樂慈善基金會的運行公開透明

  每一項捐贈的項目、金額都有據可查。

  包括內地粉絲的捐款,也是帳目清晰,每年都會轉交給古天樂本人,並留照片存證。

  就在卓偉爆料的不久後,古天樂最新捐建的第132、133教學樓投入使用。

  光是去年疫情期間,古天樂就捐了4棟教學樓

  謠言不攻自破。

  除了所謂的「詐捐」之外。

  古天樂在泰國捐贈的學校,也被拎出來批判。

  實際上,那是一所華文學校

  在當地推廣漢語教育,幫助泰國華裔孩子們學習家鄉話。

  此外,學校的命名也惹了不少爭議。

  一直以來,古天樂建的每所學校、每棟教學樓,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因此被部分網友詬病「太高調」。

  但實際上,這是因為香港慈恩會有規定:

  凡是由個人捐款成立的慈善項目,都要以個人的名字來命名。

  後來,古天樂本人也回應過:「學校用我名字,出問題方便找我。」

  雖然「建校狂魔」「古校長」的名聲已經傳開。

  但回顧這些年古天樂的言行,不難看出,他本人對慈善的態度相當低調

  早在2009年,他就成立了慈善基金會,開始捐建學校。

  但直到2012年,這些慈善活動才被媒體報導。

  如果不是2014年爾冬升的一條微博,可能不會有這麼多人知道古天樂和他的學校。

  後來在《快樂大本營》上,何炅問起此事時,古天樂還十分驚訝:

  你們怎麼知道的?我從來沒沒有說過。

  有記者問起,古天樂也永遠隻說:「沒有回應」。

  回避是古天樂對於慈善宣傳的態度。

  「我對此事不願多談,只希望在自己有能力時多幫助別人。」

  但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挺身而出是他的習慣。

  疫情初期,在口罩緊缺的時候,他捐了130萬個口罩。

  影視寒冬,大批香港藝人面臨困境,沒有演藝收入。

  古天樂作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為艱難度日的電影基層人員籌款。

  籌款不足,他就自掏腰包,為每位藝人發放9000港幣的抗疫基金

  雖然金額不多,但解了許多人的燃眉之急。

  許多藝人都對他表達了感謝,還有人直呼:「古天樂,我們愛死你了!」

  這麼多年來,古天樂一直在默默幫助演藝界同仁。

  演過《監獄風雲》《古惑仔》的吳志雄,一度沉迷賭博,債臺高築。

  當所有人都避之不及時,是古天樂給了他一筆錢。

  後來吳志雄東山再起,想要還錢時,卻被古天樂拒絕了。

  周星馳的「黃金配角」張達明,患上鼻咽喉癌,為了治病花光了畢生積蓄。

  古天樂不但做經濟援助,還在他康復後,為他介紹工作。

  盧海鵬因心血管堵塞需要動手術,但面對20萬的手術費,囊中羞澀。

  好在有古天樂積極援助,他才從鬼門關幸存了下來。

  藍潔瑛去世後,親人失聯,沒有人認領屍體。

  還是古天樂全力協助,幫忙處理後事。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被古天樂幫助過的人,常常談起他的善舉。

  而古天樂本人,向來很少提及。

  舉了這麼多例子,魚叔並不是想把古天樂捧上神壇。

  相反,我們需要警惕「造神」心理

  回過頭來再看網上對古天樂的質疑。

  不難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點:缺乏證據。

  明明只要對古天樂捐建的小學稍加搜索,稍作了解,就能理清真相。

  但某些網友還是張口就來,說他「沽名釣譽」,說他「盲目建校」。

  早些時候,還有人拿古天樂的遊艇說事,怒斥他生活奢侈。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顯然已經超出合理質疑的范疇,屬於血口噴人了。

  為什麼要這麼做?

  歸根究底,這是一種把好人神化的傾向。

  質疑者在心裡預設了一套極其嚴苛的標準:

  做慈善必須低調,不能留名;

  慈善的後續,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乃至慈善家本人,也不能有任何瑕疵。

  仿佛只有做到這些,才算是一個「完美的好人」。

  這不就是造神嗎?

  在這種邏輯之下,一個做好事的人,可以被捧到天上;

  但,一旦他不再符合人們的預期,就立刻被貶到塵埃裡去。

  這樣的例子我們見得太多了。

  大家還記不記得「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

  他曾經在全國各地舉辦義演,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

  為了付孩子們的學費,他一度欠下了十幾萬的債務。

  2005年,叢飛罹患胃癌,癌細胞擴散。

  他不得不中斷給孩子們的資助,卻因此被罵「坑人」「言而無信」

  仿佛只有把看病的錢也全部拿來做慈善,才能符合某些人的期望。

  離我們更近的例子也不少。

  去年疫情期間,鐘南山院士也被攻擊了。

  只是因為兒子戴了一條名牌腰帶,女兒嫁了個外國人。

  就招來了各種質疑聲音。

  幫助女孩們走出大山的張桂梅老師,一度被網友們捧上神壇。

  但當她對於全職太太的一番觀點流出後。

  不少網友立馬轉變態度,給她扣上「歧視全職太太」的帽子。

  甚至說她根本就是「三觀不正」「看不起女人」。

  還有袁隆平院士。

  因為買了兩臺新手機,在車展上摸了摸跑車,住大房子,就被指生活奢侈。

  甚至還有不少人因為沒吃過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就質疑其研究成果。

  如今再來看這些指控,簡直是荒謬極了。

  但卻能代表當下網路輿論的一種傾向。

  實際上,很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參與了一場互聯網造神運動。

  一開始,出於對某個人的敬佩、崇拜,將他捧上神壇;

  後來,由於對某件事的不滿或者揣測,就將他狠狠摔到地上。

  但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無所不能的。

  神化的人不過是一種假象,遲早會崩塌。

  把人捧上神壇的力量,同樣可以輕易毀掉一個人。

  《奇葩說》辯手梁秋陽在討論說過這麼一段話:

  「好人一定不能及時行樂,好人一定不能貪圖名利,好人必須純粹,好人必須高尚,好人必須悲壯,你把道德封上了高高的神壇,代價是什麼?是沒有第二個人會願意再走上去。」

  今天,有人罵古天樂盲目建校、沽名釣譽;

  明天,或許就有人對慈善望而生畏,顧慮重重。

  我們可以不誇張地說:

  把好人神化的極端代價。

  便是再也沒有人敢做好人。

>古天樂被罵上熱搜,讓我看到了人性之惡

《愛情的開關》今晚高甜預警 熊梓淇賴雨濛雨夜相擁

尋夢園

如果歲月可回頭:願你千帆閱盡,歸來仍是少年

尋夢園

「綠茶勾引我男朋友?結局引起強烈舒適…」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