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俠小說《聽雪樓》:一次套路而平庸的改編

  文 │ 七月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蕭憶情與舒靖容一輩子的情感糾葛,李商隱《錦瑟》裡的這句傳世佳句再恰當不過了。

  根據滄月同名小說改編,由尹濤、劉國彤執導,秦俊傑、袁冰妍領銜主演的《聽雪樓》,本周將迎來會員收官。

  該劇以「聽雪樓」的興盛更迭為背景,講述了被武林譽為「人中龍鳳」的聽雪樓樓主蕭憶情攜手「血魔之女」舒靖容,與一群志同道合的熱血少年們為天下大義出生入死,最終共同締造一段江湖傳奇的故事。

  《聽雪樓》系列原著小說由《血薇》《護花鈴》《指間砂》三部組成,自2007年出版問世以來,擁有超高人氣,書籍豆瓣評分高達8.7分。作為新武俠小說影視化改編的代表,隨著《聽雪樓》正式上線播出,「人物形象扁平」、「劇情乏味俗套」、「新武俠受挫」等各種不同的聲音紛至沓來。

  如今,電視劇《聽雪樓》豆瓣評分4.5分,並沒有掀起太大浪花,其實若就一部古偶劇而言,該劇劇情連貫、完成度很高,演員也均一板一眼完成角色,總體並不算差。然而就這樣一部新武俠的代表作而言,未掀起應有的聲量,終於淪入了平庸。

  人物形象扁平、劇情乏味俗套

  作為新武俠作者的代表人物,滄月以「暗黑美學」著稱,她筆下的人物多半具有較為極致的性格特征。《聽雪樓》原著小說中的兩位主人公,男主人公蕭憶情是一個註定活不過二十歲的病弱少年,因知自己不久於世,便把所有時間、精力放到報仇和結束江湖紛亂上;女主人公舒靖容是一個野薔薇般美麗倔強的悲情孤女,經歷鮮血洗禮,她的內心變得驚人的冷漠和孤僻。

  作為一個暢銷十幾年的經典IP,盡管書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給萬千書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原著的優勢所在,但通過虐的爽感與悲劇感來襯托純愛之淒美,也同時成為《聽雪樓》改編的最大障礙之一。從小說情節上來看,將美好的東西毀滅是為虐,不得善終是為虐,愛而不得是為虐,給人設和故事的最終呈現增加了改編難度。

  新武俠作品在網路上掀起高潮,距今已有十幾年,當年的文學審美取向甚至價值觀取向,都已換了新天。時隔十幾年後的IP轉換,考慮到當前行業環境的龐雜性和武俠受眾的年輕化,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尤為重要。原著小說中的個人主義、強者至上等並不符合現在的價值觀導向。

  劇中主角陽光點兒是好的。經過影視化後,男主人公蕭憶情作為第二代聽雪樓樓主,雖有陰厥之症,但武功天下第一,立世江湖深謀遠慮,行俠仗義。家父蕭逝水去世之前,沉默寡言,卻對樓內眾人多了些溫情。

  蕭逝水被害之後,說要以冷待人,也只是冷漠而已。一旦面對心愛的婧姑娘,就會多一份獨有的溫柔。女主人公舒靖容身為「血魔之女」,雖親歷父女生死相隔的人間慘劇,但秉性純良,時刻謹記「血魔」臨終前「要好好活下去、不要報仇」的教誨,歷經陰暗艱澀的強者蛻變之路,性情依舊天真溫婉。

  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為了淡化原著小說的暗黑系風格,編劇對血魔、青嵐、明河等推進情節發展的關鍵人物也進行了適當改動。例如小說中的「血魔」舒血薇練武成癡,殺人無數,仇家追殺導致妻子被殺,在帶著女兒逃往沉沙谷的路上,最終因「走火入魔」自殺身亡,劇中卻是慈父一個,亦正亦邪,愛護妻女,為了保住女兒性命在拜月教教主華蓮面前選擇自刎。

  人物形象漸趨臉譜化這是角色氣質調整後的直接結果和原著小說最大的不同是,血薇不再是血薇,「人中龍鳳」也只剩下龍。電視劇《聽雪樓》更像是一場「養成遊戲」,女主角舒靖容在加入男主角蕭憶情的戰隊後,才逐漸強大起來。制片方認為,舒靖容這個人物角色在成為「強者」的完成態之前,勢必要歷經多方磨難。因為在真正的江湖裡,沒有人天生就是強者,也沒有人一出生就背負命運的重任。

  沒有了原著小說中勢均力敵的兩個人的相愛相殺,只剩下霸道總裁和傻白甜的搭配組合。為了凸顯蕭憶情的暴風式成長,舒靖容甘願做他立足江湖的陪襯,為了展現蕭憶情的另類霸氣,舒靖容更是化身「小白兔」,一般古裝劇男強女弱的人物設定躍然於屏。

  劇情乏味俗套「戀愛江湖」是基本定調除了聽雪樓第二任樓主蕭憶情、「血魔之女」舒靖容、大師兄青嵐、拜月教教主明河的四角戀愛,還有聽雪樓第一任樓主蕭逝水、雪紋、拜月教教主華蓮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謝家千金謝冰玉與南海龍家家主昊天的拉扯等篇幅比重有些大,可以適當刪減。

  以上的種種改編,讓整部劇的質感更接近古偶。原著小說中爾虞我詐的江湖紛爭故事,被改成了戀愛腦的彼此傷害。這一類型的古言劇對觀眾來說,並無太多新鮮感。

  「悲血江湖」難見光,弱化變態美學是出路

  當代著名學者何新在《何新論美》一書中曾這樣形容過新式武俠作品:新武俠多變態。

  滄月《聽雪樓》原著小說中,小說情節上,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腥風血雨的動蕩聽雪江湖,波雲詭譎,美麗而怪誕;人物形象上,逃脫不掉新武俠小說司空見慣的設定,越是弱小、殘缺、卑賤、無能、清貧、可憐的江湖中人,往往越被塑造成為立足武林的超一流高手。由此可見,從小說情節到人物形象,「悲血江湖」的出現不足為奇,但如果涉及IP影視化,就會難上加難。弱化變態美學,也許可以讓「悲血江湖」見光。

  電視劇《聽雪樓》在基本保留了主角人物悲情、強行制造戲劇沖突的特點後,淡化了原著小說中的暗黑系風格。

  人物悲情。在最後一集的預告中,隻見聽雪樓樓主蕭憶情口吐鮮血,一副生命將盡的樣子,面對自己的心上人「血魔之女」舒靖容,眼含熱淚連聲道歉,還口口聲聲地說:「這條路,我沒辦法陪你走下去了!」更是及時阻止了阿婧想要救自己命的做法,認為這一次自己是逃不過了。哪怕最後的結局是二人終不離不棄,生死相許,蕭憶情與舒靖容這對江湖璧人,在聽雪樓江湖裡經歷的,也讓人心生憐憫。

  強行制造戲劇沖突。拿劇中配角的人物故事來說,謝家千金謝冰玉,新婚時被野蠻山賊所劫,自己夫婿被殺。因為被劫,有毀家門聲名,奇葩老爹寧願捨棄她,讓謝冰玉做「貞潔烈女」,也不肯接受一個活著歸來的女兒。紫夫人紫陌,聽雪樓四大護法之一。在追隨蕭憶情加入聽雪樓之前,自己父親被陷害,為了洗刷冤屈,還父親清白,只能賣身做妾。此間被當家主母嫉妒,將其賣入青樓,淪落風塵,受盡欺壓刁難,幸得聽雪樓樓主出手相救。

  新武俠改編受挫,傳統武俠IP沒落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與世長辭,很多人由此感嘆,傳統武俠的高光時刻與我們漸行漸遠。三個多月後,2019版《倚天屠龍記》播出,豆瓣評分5.7分。整體上說,近年來幾部傳統武俠IP的改編,除了2017版《射雕英雄傳》,剩下的都不盡如人意,傳統武俠正走向沒落姿態。

  孤獨者太弱,事事皆難題,每一個體系的成熟都有一個過程。以離我們最近的金溫黃古梁時代為例,目前,整個傳統武俠體系高大牢固,幾乎沒有能力者再為其添磚加瓦。放眼現今華語世界,更沒有第二個小說體系敢與之抗衡。

  經過前人上百年的創作,傳統武俠中幾乎所有的故事情節設定,對於久看的普通受眾來說,「膩」字當先。

  總結來說,縱觀傳統武俠發展現狀,沒落的只是傳統武俠小說或影視劇,而非傳統武俠文化。傳統武俠的沒落不是缺乏市場,究其背後原因,是體系陳舊,精品趨少,又缺乏創新,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

  近些年,大量文學網站的出現,為武俠寫手們提供了集中發力的空間,新武俠小說逐漸火爆網路的同時,由此誕生了以滄月、鳳歌、小椴、步非煙等為典型代表的青年武俠作家。

  《聽雪樓》作者滄月的新武俠小說以變態美學為核心可以說與傳統武俠中標榜的真善美主題各走各路。正如小說《聽雪樓》中這樣寫道,「征服天下,笑傲武林又如何?你們仍是近在咫尺的距離,心卻無法觸到對方半分。長嘆,何用?人去樓空,刀劍無主鋒芒無從,浮華如夢一場空,寒風之巔與誰同?也不過是和那個人沉睡在那一片碧草之下……薇影散盡,寂寞重生,彼岸花開,此岸凋零。」

  因此,如果說傳統武俠凸顯的是「俠」,是風度,是為人處世有分寸感、道德感、狹義感,羞恥感。那麼新武俠中,「生存」為第一要義,殘酷、冰冷、背叛、算計及死亡充斥其間。大環境下,以江湖之險惡彰顯人性之悲劇。

  電視劇《聽雪樓》的改編,更傾向於傳統武俠,與原著小說的新武俠形成鮮明對比,但回饋平平,這是否說明新武俠IP轉換未來困難重重?

  總而言之,大陸新武俠在某種程度上扛起了後金庸時代武俠的旗幟。至於繼往開來的新武俠IP能否被今日的制作者們成功改編,找到與當前觀眾審美的接軌點,還需要另外多花許多心思了。

>新武俠小說《聽雪樓》:一次套路而平庸的改編

《原來時光都記得》開播,李歌洋變身高冷學霸

尋夢園

《獵狐》大結局,夏遠吳稼琪甜蜜相愛,而肖蓉的報應終究還是來了

尋夢園

如果歲月可回頭,且以深情共白首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