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劇又出話題之作,張孝全主演,有些畫面狠到想要捂眼睛

  疫情期間,許多行業深受重創,就連財大氣粗的迪士尼也不好過。

  電影撤檔或者停拍、樂園關閉、高管降薪、員工休無薪假。

  但網飛卻因禍得福,新增訂閱用戶增加47%,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出不了門,窩在家裡不是喝酒就是刷劇。

  網飛市值一度超過娛樂業巨頭迪士尼。

  大有一統流媒體江湖的趨勢。

  有錢就任性的網飛近年來加大了華語原創劇的制作。

  一直所向披靡的網飛卻在華語劇上屢遭滑鐵盧。

  《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一撲再撲。

  但這些根本阻止不了網飛繼續投資拍攝華語劇,這大概就是很有錢的緣故吧。

  終於,失敗了幾次的網飛,終於用這部劇一雪前恥——

  《誰是被害者》

  豆瓣8.1。

  網飛福利,一次性放出全集。

  卡司依然走的是高配路線:

  臺灣中生代的top級演員張孝全;

  因《目擊者之追兇》讓我對她改觀的許瑋甯;

  還有第一眼差點沒認出來的……林心如。

  卡司穩了。

  劇情呢?

  01

  開篇即高潮。

  上來就是一樁命案。

  死者被發現死於一家旅館其中一間房間的浴室。

  而且死相極其恐怖(礙於尺度,圖片只能打碼)。

  膽小的直接被這個畫面給嚇退了,稍微大膽點也得捂著眼看。

  然而我是邊吃泡麵邊看的,頓時那口面我就差點沒咽下去。

  這也從側面反映這部劇的道具制作十分之用心。

  道具的逼真與否對於一部刑偵劇太重要了。

  太假,觀眾不入戲。

  這部劇的道具逼真到什麼程度?

  主演許瑋甯明知是假的,看了之後都覺得反胃。

  道具再好也是輔助,關鍵還得看劇情。

  根據入住資料顯示,死者是過氣歌手,蘇可蕓。

  死因,是被食人魚酸腐蝕,只剩下部分殘餘的肉黏連著的骨架。

  但經過檢測法醫的屍檢證實,真正死因是被注射了過量的芬太尼。

  也就是說,蘇可蕓是死後才被放在浴缸裡溶屍的。

  芬太尼是一種鎮痛劑,其藥效是嗎啡的50到100倍,會致癮,因此屬於管制類藥品。

  兇手是對死者有多恨,才想到如此喪心病狂的殺人手法?

  警察一頭霧水,作為鑒識員的方毅任(張孝全 飾)卻被其中的一件證物給震動了。

  因為這個證物上的指紋來自於他的女兒江曉孟。

  作為父親不清楚自己女兒的去向,證明兩人關係疏遠。

  方毅任先天患有亞斯伯格症,屬於自閉症的一種。

  這個病對他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於工作,他可以百分百投入,絕對不會出現差錯。

  於生活,由於社交困難,溝通困難,他無法感知身邊的人的情緒,這成為了他婚姻失敗的導火索。

  離婚後,女兒跟著前妻生活。

  這麼些年,他對母女二人的情況一無所知。

  如今證據表明女兒和這起案子有關,身為父親,他第一次違反了職業操守,選擇抹掉女兒的指紋。

  但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起案子只是一個開始。

  02

  第一起溶屍案還沒進展,又來一起新案件。

  在一棟未完工的工地上,跪著一具燒焦了的屍體。

  屍體旁邊有一張寫著「張聰健」的員工卡。

  所以死者是張聰健?

  法醫解剖後發現,死者是一名女性,正是上一起案件中的蘇可蕓。

  什麼鬼?

  那第一起溶屍案的死者又是誰?

  表面看,兩件案件好像沒有什麼關聯。

  但法醫證實,兩人的死因都是因為被注射了過量的芬太尼。

  警方開始並案調查,不幸的是,馬上又出現了第三位被害人。

  死因同樣是被注射了過量的芬太尼。

  死者不是別人,正是上一起焚屍案中發現的員工卡的主人,張聰健。

  這基本可以坐實是一起連環殺人案了。

  作為連環殺人案,必然有其共同點,除了都死於過量芬太尼外,還有一個規律:

  1號死者的死亡現場出現2號死者的物件,2號死者的死亡現場出現3號死者的物件,以此類推……

  最先發現這個規律的是新聞記者徐海茵(許瑋甯 飾)。

  徐海茵八面玲瓏,為了挖消息出盡奇招。

  溶屍案開始後,她立馬嗅到這是一個爆款。

  她掌握了其中一個警察黑料,以此為籌碼獲取到第一手資料。

  全網獨家,新聞一播立馬就引起熱議。

  但當她逐漸深入案件之後才發現許多被害者有著不為人知的難言之隱。

  而且種種跡象表明,方毅任的女兒會是下一個目標……

  在這部劇中,每個被害者都有屬於自己的議題和社會元素。

  離奇案件的背後,是一群被忽略的社會邊緣人群:

  第一個死者,雖然是男性,卻有性別認知障礙,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女人,因此和父母決裂;

  第二個死者,曾經是知名歌手,吸毒整型導致事業被毀,想復出卻被各種嘲諷;

  第三個死者,曾經是公司的銷售冠軍,卻因為得了癌症公司迫他簽字自動離職;

  第四個死者,自己的藝術作品一直被孿生弟弟利用變賣,徹底地活成了一個影子……

  這部劇叫《誰是被害者》,其實故事真正想追問的是,誰是施害者?

  03

  被害者、施害者,沒有絕對的界限區分。

  被害者會變成加害者,加害者也會變成被害者。

  前六集以一連串案件串起多名受害者,後兩集把節奏放慢,讓故事的核心回歸到人。

  看到最後你會發現,誰是兇手,如何實施犯罪都不再重要。

  最後一集的一場生死辯論戰才是這部劇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

  支持死亡有價值論者認為:

  他們的死是有意義的,如果他們不死,這個社會永遠不會給予他們一絲溫暖。

  他們一死,引起了轟動,大眾才會注意到他們。

  而且那些死去的人,紛紛完成了各自的心願。

  遊誠皓想要當女生、蘇可蕓想要她的專輯被報導、張聰健想要搞垮他的公司……

  你看,他們都死得很有價值,對嗎?

  然而,支持活著有價值論者認為:

  死是沒有意義的,死了就是死了而已。

  喧鬧過後,也不會再有人記得他們。

  徐海茵自己也是一個「死」過的人。

  小時候父親欠下巨債無力償還,選擇帶著老婆孩子在車內吸廢氣自殺。

  幸虧途中徐海茵及時醒來,奮力求救,她和母親才幸免於難。

  她用自己的例子證明了「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同樣是面對困境,有的人選擇一死了之,有的人選擇再難也要活下去。

  如果有人想死,但沒有死成,我幫助他們去死還是勸說他們活下來才是對的呢?

  一開始的方毅任對周遭事物漠不關心,他認為自殺是他們的選擇,不需要干涉。

  意思是他想死,你攔著他幹什麼。

  但徐海茵認為想死的人你去拉他一把,沒準他就不想死了,很多自殺的人往往只是在那一個時間節點上所作出的選擇,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如果有人能拉他一把,也許過了這個時間節點,他就解開了心裡的這個死結。

  很多人死是因為對這個世界了無掛念,痛苦到了極點,才會跨出那一步。

  活下去的確是需要有些東西支撐的,可以是情感、羈絆、希望。

  否則當你看到了這個社會各種陰暗面:比如人性難測、利欲熏心、過度壓力……

  種種遭遇都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是太無趣了。

  死,很容易。

  說一句「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也很容易。

  難的,是如何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華語劇又出話題之作,張孝全主演,有些畫面狠到想要捂眼睛

告訴你韓劇《李屍朝鮮》更名為《屍戰朝鮮》2個大主要原因

尋夢園

專訪《我的刺蝟女孩》莊達菲:最想挑戰「女超人」角色

尋夢園

熱火與雄鹿的G2復盤:隱藏在屠殺背後的一些細節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