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凪的新生活》黑木華這部8.8分的劇,戳到了大部分成年人的內心

  看過我文章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喜歡看電影,卻很少看電視劇。但這幾年,我都會在閒暇時挑個大火的日劇。一來日劇11集左右的長度,不會讓劇在假期過完還拖個尾巴;二來也想換個題材,尋找些新的感覺。所以我選電視劇的題材可甜可鹽,不受拘束。

  2016年的《朝5晚9:帥氣和尚愛上我》讓我感嘆日本和尚與英文老師也能愛得甜膩膩的;

  2017年的《晝顏:工作日下午3點的戀人們》把出軌拍出了讓我嘆為觀止的高度;

  2018年的《非自然死亡》一首《lemon》讓我開啟了24小時洗腦循環播放;

  2019年的《我是大哥大》讓我見識了不良中二沙雕劇的顏藝大咖秀;

  2020年的《坡道上的家》介紹了世界上最要命的工作——育兒;

  而2021年我選擇了這部《凪的新生活》!一部關於「閱讀空氣」的劇。(PS:B站上有資源,就是需要會員。)

  閱讀空氣?不懂沒關係,請看下面三個場景:

  下班點到了,同事渾然不覺,完成工作的你是收攤走人還是被迫加班?

  同事把他孩子的畫作發到微信群裡,眾口無不稱讚,只有你覺得醜,是坦率直言還是隨眾附和?

  團隊聚餐,領導喊你參加,可你筋疲力盡只想在家呆著,是拒絕還是欣然前往?

  如果你的選擇都是後者,那麼恭喜你已明白「閱讀空氣」的社會遊戲。「閱讀空氣」是日語裡的一個特有說法,意思很簡單就是「察言觀色」。在東方特有的含蓄隱忍的文化裡,一直秉承著含蓄委婉的交往方式,回避沖突與異見幾乎總會依靠著對「空氣」的辨認進行。

  《凪的新生活》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大島凪,低氣壓社畜,在公司受盡碾壓唆擺。直到一天突然崩潰,「大齡」小清新女青年跌入失戀失業,人生失據的低谷。終於幡然醒悟,開始斷舍離到家徒四壁,經過「隔山斷水」的遁世後,凪走上新道路的故事。

  依然是熟悉的日劇配方,依靠的是情感細節的共識而非劇情的轉折。劇中人物的困境濃縮了現實中大部分人的常態,不挑戰集體、不背離群體價值,從而隨波逐流是當代社畜生存的必修課。

  每當我看到劇中凪一邊迎合周邊人,一邊又討厭這樣的自己,甚至認同了他人對自己的厭惡。讓我不禁想到太宰治那句名言——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可跪舔換來的融洽,迎合換來的青睞,這樣的人際關係註定畸形——你把自己放得多低,別人只會在你的卑微上再踐踏一腳。最終凪在覺醒後的大聲疾呼——空氣是用來呼吸的,而不是用來閱讀的。但現實中,大多數人終究還是普通人,無法成為掙脫藩籬的野獸,很難用頑強的個體意志去對抗集體理念。明知總是迎合集體意志往往意味著「墮落「的開始,但也只能清醒著墮落。

  凪的焦慮正源於此。我們總有一種錯誤的信念:當所擁有的外物不如別人之時,我本身就不如別人,或者說我就不配獲得友情、愛情、親情等等。可在我看來,察言觀色是最低等的社會求存方式。那些不動腦子不冒風險,隻支付最低級別的社交成本。接別人丟過來的皮球放棄主動權,等別人的拯救優於自救,甚至用別人的評價構建自我。這本身就有問題,社交就是一種消耗。

  責難朋友,責難公司,責難社會,偏安一隅,固然輕松簡單。但其實只是換個地方宅、廢、慫。人生不是換個地方插上SIM卡就能重置的,內心裡沒有底氣與支點,即便逃到異次元,你也還是那個你。所以,凪即便之後去酒吧打工,依然無法和顧客正常溝通。酒吧老板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對他人沒興趣。「

  以他人的期望捏塑自己的形狀,自然會扭曲、會抱怨、會憋悶。保持適度的自私、率直、特立獨行,是維護自我的平衡,

  成年人的生活中,沒有容易二字。城市是個鋼鐵森林,冰冷堅硬。我們需要用跌出的一身傷疤為自己燒鑄出一身鎧甲,即便前一秒,疲累積到了極致,感覺要撐不下去了;可下一秒,也要擦幹眼淚露出微笑,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抗擊生活本身的空虛和社會的漩渦,一時的自爽自嗨固然不可少,但仍需知曉自己小小的凝重的位置。

  人活一世,最先出於求存,而後出於求知,最終歸於求真。

  如果人生到了舉步維艱的關口或許是該停下來,可那不光是看風景,還要考慮去蕪存菁。用有限的精力去經營限量版的關係。在那片淨土裡,我們可以如小凪一般,心扉不用上鎖,素面可以朝天,爆炸頭無需燙直。

  大聲告訴周圍——來當個創世神需要入場券,我有原則有底線,有內心的詩與遠方。

  可在這個世界之外,我們也要明白察言觀色確實累人,沒有人能百分百做自己,就像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但社交也有規則,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見什麼人陪什麼笑臉,這種心照不宣才能讓社會高效運轉。

  任著性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甩臉就甩臉,那隻在深夜小世界裡發生。第二天我們照樣穿上西裝,戴好面具去見人。雖然確實累,但仍需尊重遊戲規則。

  成年人的世界,誰不是在這裡做了孫子,又在那裡成了大爺?很多人覺得,說好話就等於拍馬屁,左右逢源就等於虛偽,對此不屑一顧,好像自己做自己才是最了不起的。

  但成年人的角色本來就不是單一的,在客戶那裡是替人辦事的乙方,在父母那裡是回報恩情的子女,在子女那裡是肩負責任的父母,這些角色理應不一樣,如果覺得這是虛偽,那是還沒長大。試想,用對父母的態度對所有人,難道不是幼稚?

  人不能離開社會,就像不能離開空氣一樣。看《月亮與六便士》時,我也忍不住對斯特裡克蘭德又嫌棄又理解又羨慕,月亮雖心向往之,可腳下的六便士卻最實際。

  對閱讀空氣抵觸,對戴面具感到疲憊,難道不是對這件事存有誤解?

  在待人接物中,清楚自己的位置。這樣既不易隨波逐流,也不會顯得兇悍驁不馴。社交就是社交,只是用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扮演一個角色,根本無關什麼個性和喜好。茫茫人海中,我們弄丟自己也很正常。此時千萬別沉淪,以為偏安一隅就能萬全。

  殊不知,最強的沙丁魚不是逆流而上,而是即使順著魚群,也能遊出自己的姿態。

>《凪的新生活》黑木華這部8.8分的劇,戳到了大部分成年人的內心

評論丨因衛生棉哭訴是不是「矯情」,本不需過多討論

尋夢園

女朋友分手後消息不回還可以挽回嗎?怎麼挽回

尋夢園

我想吃情侶套餐

尋夢園